疾病介紹,主要症狀,患病部位,
百科名片
深部紅斑狼瘡又稱狼瘡性脂膜炎,同樣是中間類型的紅斑狼瘡。皮膚損害為結節或斑塊,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組織,其大小、數目不定,表面膚色正常或淡紅色,質地堅實,無移動性。
深度紅斑狼瘡皮膚損害為結節或斑塊,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組織,其大小、數目不定,表面膚色正常或淡紅色,質地堅實,無移動性。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最常見於頰部、臀部、臂部,其次為小腿和胸部。經過慢性,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治癒後遺留皮膚萎縮和凹陷。深度紅斑狼瘡性質不穩定,可單獨存在,以後即可轉化為盤狀紅斑狼瘡,也可轉化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與它們同時存在。
疾病介紹
深度紅斑狼瘡,屬紅斑狼瘡的中間類型,女性患病較多,發病年齡以中青年為主。損害為結節或斑塊,損害部位在真皮深層和皮下脂肪組織。可先於或後於狼瘡出現也可與狼瘡同時出現,深度紅斑狼瘡不穩定,可以轉化為系統性或盤狀紅斑狼瘡。
深部狼瘡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罕見的臨床表現,據報告,2%~3%SLE患者發生狼瘡脂膜炎,可於SLE其他系統症狀出現前數年發生,可能與外傷及肌肉注射有關。皮損常見於面部、頭頸部、肩部、上肢、胸部、背部、臀部及大腿,分布不對稱,為一種皮膚結節性病變,結節位於皮下、真皮中部和深部。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深部皮下的結節或斑塊,堅實、可移動,通常有壓痛,皮損中央多凹陷並伴有瘢痕形成。結節大小不一,邊緣清楚,其上方皮膚可正常、變紅或色素加深,有時結節上方皮膚可萎縮、角化過度、毛細血管擴張或出現典型的盤狀紅斑皮損,極少發生皮膚潰瘍。皮損的組織學改變為葉狀及隔狀脂膜炎,以脂肪的透明性壞死伴有透明樣變性及淋巴細胞浸潤為特點,血管周圍有單核細胞滲出、透明樣變性及淋巴細胞浸潤,血管內皮細胞腫脹。無症狀性SLE的狼瘡性脂膜炎患者酷似Weber-Christian綜合徵,但狼瘡患者通常在基底膜帶有免疫沉積物存在。
主要症狀
皮膚結節或斑塊,損害部位在真皮深層和皮下脂肪組織。數目不定,大小不等(小的象蠶豆,大的直徑可達10cm)的病損結節或斑塊,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頰,臀和臂部最常見,小腿和胸部其次,病損結節或斑塊外表呈皮色或棕紅色,質地堅實,邊緣清楚,無稱動性,少數有針刺樣或鑽痛,觸痛,並可伴有不規則發熱和關節痛。
患者病情經過緩慢,有的結節持續不變,而在其它部位又出現新的結節損害。有的結節逐漸擴大或與相近的結節融合成較大的斑塊,有的結節可以自行吸收,而使表面的皮膚塌陷,或結節壞死後形成瘢痕。有的萎縮邊緣呈堤狀隆起,或壞死處結痂演變成盤狀紅斑狼瘡。
患病部位
皮損常見於面部、頭頸部、肩部、上肢、胸部、背部、臀部及大腿,分布不對稱,為一種皮膚結節性病變,結節位於皮下、真皮中部和深部。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深部皮下的結節或斑塊,堅實、可移動,通常有壓痛,皮損中央多凹陷並伴有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