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林木資源,生物資源,政治,經濟概況,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文教事業,風景名勝,地方榮譽,著名人物,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秦代,深澤縣境屬巨鹿郡;
漢高帝八年,深澤為侯國,屬中山郡。
西漢,深澤改稱南深澤縣,隸涿郡。
延光元年,樂成國改名安平國隸安平。
三國時,南深澤為魏地,隸博陵郡。
晉,南深澤隸博陵國。
北魏時,去“南”字為深澤縣,隸博陵。
唐武德四年復置定州。
天寶元年改定州為博陵郡,隸博陵;乾元元年,復置博陵邪為定州,隸定州。
宋代,深澤縣初隸祁州。
金代,深澤縣屬祁州。
清代,深澤初隸保定府祁州。
雍正十二年改屬定州。
1913年
直隸省下設四道:津海道、大名道,口北道、
范陽道。深澤屬范陽道。
1928年廢道制,深澤改屬河北省。
1940年12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八專署。
1944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七專署。
1947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十一專署。
1948年2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九專區。
1954年6月18日,定縣專署撤銷,深澤縣劃歸為石家莊專署。
1958年11月12日,撤銷深澤縣併入束鹿縣。
1961年5月5日原深澤從束鹿析出併入晉縣。
1962年1月1日從晉縣析出,恢復深澤縣治,仍屬石家莊專署至今。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深澤縣位於
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部偏西,為石家莊地區東部邊沿縣,東界安平縣,西接無極縣,南與辛集市、晉州市相鄰,北與定州市、安國縣相連。深澤縣境系海河滹沱河中下游地帶,界於北緯38°7′~38°17′,東經115°4′~115°21′之間。東西寬27公里,南北長21公里,總面積296平方公里。深澤縣城位於正饒公路和安辛公路交匯處,西南距省會石家莊76公里,南距石德鐵路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
地貌
深澤縣境地勢變化平緩,西高東低,海拔由40米降至30米左右,地面平均坡度為萬分之四,地貌比較單一,無高山丘陵。河流流經地帶,由於沖蝕作用形成低凹溝槽及河灘谷地,各河均築人工堤防,形成“三河五堤”的微觀地貌。
氣候
深澤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深澤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季風環流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春夏秋冬交相更替,形成縣境特定氣候特徵。深澤縣日照數為2714.1小時,平均每天7.4小時。深澤縣平均溫度12.4℃,7月均溫26.2℃,1月均溫4.0℃。年極端最高氣溫41.3℃,極端最低氣溫-20.7℃。年降水量一般在489.8毫米,深澤縣降水14,686萬方,每畝降水325方,7~ 8月降水占全年54%。無霜期188天,初霜日10月21日,終霜日4月15日。土壤結凍12月10日,解凍2月17日,結凍期68天,最大凍土深度56厘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深澤縣占有國土面積19.2畝,為全區平均數的1.32倍,全省平均數的2.67倍,中國平均數的1.27倍。國土總面積中耕地面積24萬畝。
林木資源
2012年,深澤縣共占有森林面積87萬畝,森林覆蓋率52.4%。
生物資源
2012年,深澤縣食用菌類有花菇、杏鮑菇、
巴西菇等。
政治
姓名 | 職務 |
| 縣長 |
尚秀偉 | 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 |
| 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 |
陳玉聯 | 縣政府副縣長 |
張迎新 | 縣政府副縣長 |
史樹昌 | 縣政府副縣長 |
| 縣政府副縣長 |
經濟概況
綜合
2012年,深澤縣國內生產總值157621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43891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61210萬元,增長12%;第三產業52520萬元,增長11%。工農業總產值299783萬元,增長14.6%。工業總產值254820萬元,增長15.7%;農業總產值44963萬元,增長9%。其中農業總產值30970萬元,增長6.1%;林業總產值240萬元,增長21.2%;牧業總產值13681萬元,增長16%,漁業總產值72萬元,增長14.3%。鄉鎮工農業總產值228389,糧食總產量178198噸。耕地畝產840公斤,夏糧畝產449公斤,秋糧畝產419公斤,財政收入6915萬元,財政支出709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800萬元,其中國有9630萬元,集體37783萬元,其它經濟37783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825萬元。職工年平均工資65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2元,2012年城鄉居民存款餘額201045萬元。
第一產業
2012年,深澤縣小麥面積較2011年減少1.9萬畝,玉米面積比2011年減少2.9萬元,新增蔬菜1萬畝,達到2.5萬畝,油料面積達到3.1萬畝,優質麥面積達到1萬畝。深澤縣的大蒜、食用菌等特色經濟作物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種植業糧食和經濟作物比例由“八五”末的8∶2,調整為5.4∶4.6。深澤縣紅地球葡萄種植面積達到9820畝,改接黃冠梨5000畝,推廣紅富士套袋鋪膜12000畝。深澤縣奶牛存欄突破1000頭,
獺兔、
蝸牛、
肉狗、
海狸鼠等特種養殖業有了較快發展。全年深澤縣在農業基地設施建設上,累計投入資金800萬元,完成了滹沱河北大堤除險加固四項工程,發展噴灌節水農業200畝,落實三河五堤,綠化權轉讓30公里,完成綠化植樹20萬株。深澤縣政府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秸稈綜合利用先進單位”。
第二產業
2012年,深澤縣日用化工行業投資4000萬元,新上技改水晶肥皂生產線16條,新上2條精甘油和2條粗甘油生產線,水晶肥皂生產能力達到6萬噸。紡織業新上織布機1322台,固定資產投入達到2000萬元。深澤縣引進內資8605萬元,其中省外資金5700萬元,簽約合資合作項目5項,簽約資金335.7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5.2萬美元。
第三產業
2012年,深澤縣造紙、紡織、日用化工、機械配件、醫藥、建材等已成為其主導行業;第三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12年銷售收入2.5億元,2012年產各類文化用紙和板紙6萬噸。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2年,深澤縣總投資2.4億元,安置小區建設完成墳墓搬遷177穴;上亨堂、後力等村完成拆遷安置35戶83間;配合完成新城區污水管網建設2000米,翠溪防洪堤建設500米。在屋樓、殿口、羅家、深一、深二、金鉤、上亨堂、源頭、馬討山等村的配合支持下,基本完成土地、墳墓等政策處理工作。新建公墓3個,遷移墳墓453穴,涉及農戶263戶;徵用土地274畝,涉及農戶659戶;房屋評估丈量建築面積6936㎡,涉及農戶48戶。在後力村的配合支持下,基本完成深澤縣交辦的縣電信器材廠搬遷安置用地45畝徵收任務。
文教事業
2012年,深澤縣投入資金15萬元購置了我縣首個流動大舞台,2012年文化活動呈現“四多”現象。接待演出多。先後接待了省委宣傳部葛慧君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等五批領導匯報演出,深澤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到被接待領導的高度肯定。媒體採訪多。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北緯30°·中國行”欄目記者到我鄉拍攝《煉火》、《壽龜奉茶》等節目;浙江日報、錢江晚報等高級記者採訪6批次,擴大了深澤的知名度。文化活動多。10月31日成功舉辦了以“喜迎黨的十八大”為主題的農民文藝匯演。陳茶花家庭代表縣計生局參加金華市家庭才藝表演獲三等獎。鄉排舞表演隊獲得縣首屆排舞大賽一等獎。文化走親多。2012年有5批100餘人次到永康、橫店、天台等地演出,深澤婺劇團常年在外地演出。
風景名勝
| 真武廟 真武廟現位於深澤縣城內東大街北側,始建於宋代元佑三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永樂十四年、正德十二年、嘉靖四十五年、清康熙四十二年、雍正六年、乾隆五年、道光二十四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均有重修或增建。 |
| 永濟橋永濟橋位於深澤縣城西4公里處的趙八村西北口,南北橫跨磁水。為全石結構,橋長70米,寬6.3米,高6.86米,分五個拱圈。橋面兩側有石欄板、望柱,橋頭兩側有旋鼓石,造型別致,氣勢壯觀。 |
| 北極台北極台位於深澤縣城北城牆正中,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為四稜台形巨型土台,環四周磚砌。其基座約2160平方米,頂台面積約1600平方米,台高14米,分三組,計45級台階,台上建真武大殿。正殿三間,側殿東西各二間,殿前建有鐘樓、鼓樓。 |
地方榮譽
2009年,深澤縣被“河北省政府列為省財政直管縣”,2010年深澤縣被確定為“石家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10年深澤縣被確定為“石家莊國家生物產業園”,2011年深澤縣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級工業集聚區”。
著名人物
| 王亢之(1915-1968),深澤人,歷任《新民主報》、《黎明報》、《 冀中導報》、《晉察冀日報》主要負責人。 |
| 劉筱陽,(1992— ),原名劉朝陽,常用筆名,陌雨軒,深澤人,出生於河北石家莊深澤小陳莊,曾在新開街學校就讀,九零後新生文學力量崛起代表,先驅者代表者。 |
| 劉禮欣(1922-1985),深澤人,經濟專家。曾任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是我國投資學創始人,被譽為中國八大經濟學家之一。 |
| 王 鏞(1917- )深澤人。1941年2月畢業於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1944年被選派赴美國參加專業技術培訓,1946年回國後在天津、勞動模範。 |
| 賈敬芬(1938- ),深澤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 蘭州大學生物系本科畢業,1965年蘭州大學細胞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89年被全國婦聯授予“ 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
| 孫敬之(1905-1983),深澤人, 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教授、著名的經濟地理學家和人口學家,曾任國際地理學會副主席,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和黨組書記。 |
| 王鈺(1907-1984),深澤人,國際著名的腕足動物化石專家,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中國腕足動物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
| 王靜如(1903-1990),深澤人,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著名的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民族研究專家。 |
| 王龍(1964- ),深澤人,曾用名王劍波,評論家。文風別具一格,著作豐富,在海外華人區和東南亞有一定影響力。 |
| 徐改(1944年- )深澤人,曾用名陳黛,別署如黛。曾為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 魏惠娟(1957- ),深澤人,農民畫家、河北畫院特聘畫師。 |
| 白野夫(1963- )深澤人,原名曹敬茂,自號老石。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畫家。 |
| 崔自默(1967- ),深澤人,原名崔宏勛、別署祝語、洽、橐,號無言居士,室名柷敔堂、信芳樓等。理工科學士、碩士,藝術史學博士,師從國畫大師 范曾教授。 |
| |
| 王懷禮,字梅軒,少年時即有英氣,性剛強。嘉靖年間以例監授山東金鄉主簿。 |
地方特產
| 高廟扒糕源於河北深澤縣高廟村又以高醜子的“醜子扒糕”最為有名。扒糕的主料是蕎麥麵,加上花椒,小茴香等調料,攪拌均勻,開水下鍋,煮熟後趁熱定型為二兩左右的圓餅,涼曬即可食用,食用方法是將扒糕切成小塊,沾上以蒜泥、薑末、蔥花、香油等配好的調料,具有蒜香可口,常食具有降血脂,降血壓的保健功效。 |
| 西河肉糕澤肉糕起源於西河村,創始人是晚清時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稱 西河肉糕,聞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莊、天津、北京等20多個縣市,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
| 燒餅裹肉深澤的燒餅裹肉是深澤民間的傳統小吃,相傳由清代流傳至今。其選 料、和面、燒烤、裹肉等十分講究,首先是選擇上好的精麵粉、花生油、花椒麵、芝麻等原料。製作方法是麵粉加水、用力攪和,將就三光:面光、手光、盆光,然後放置半個小時帶用就做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