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熱是報導輿論所關注的社會問題的一種熱朝,深度報導表現為多層次、全方位地解剖廣闊社會背景下系列性事實的報導。一般認為深度報導形成於本世紀40年代的西方,但也有人認為深度報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報界,還有學者認為在我國辛亥革命時期就有了深度報導的萌芽。
深度報導包括六種形式:解釋性新聞、事件性新聞、新聞分析、新聞綜述、新聞故事(西方所謂的新聞小說)、特稿。有人還補充認為,深度報導在西方還包括預測性新聞、開拓性新聞、精確新聞等。通過系統地提供新聞事件的背景、用客觀的解釋和分析來拓展和延伸新聞報導領域,是深度報導的突出特點。深度報導在我國的崛起,是中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也是新聞改革的必然產物。1987年被認為是中國新聞界的“深度報導年”,湧現出許多佳作,形成一股深度報導熱。深度報導既能以情感稱勝,又可以哲理見長;既有注重於當代社會的批判眼光,又有偏重於歷史經驗的回溯思考。深度報導的優秀之作直面社會輿論的“熱點”、“難點”、“敏感點”,從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歡迎。深度報導的實踐也引起了新聞理論界的濃厚興趣,一些新聞刊物開展了深度報導的討論,許多人認為,深度報導追求表現單一新聞事件的整體背景和發展趨勢,以促進讀者對社會現狀與發展形勢完整而深刻的認識,成為新聞體現歷史意識、追求歷史真實的最佳模式之一。深度報導是報紙新聞結構的再次調整,在傳播手段現代化的意義上,深度報導是報紙揚長避短,與廣播電視相抗衡的有力武器;在傳播主體——新聞工作者素質現代化的意義上,深度報導孕育了中國又一代記者——第五代記者的產生。深度報導的主觀色彩濃厚和感情渲染太重是深度報導發展的嚴重障礙,缺少新聞味,淡化時效性更不是深度報導的發展方向,“事實不夠,議論來湊”,必然會帶來新聞寫作的新的困境。新聞的深刻歸根到底是事實的深刻,用一連串概念去啟發人的思維並不是新聞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