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又名:深圳閱讀馬拉松)在深圳市多次舉辦,活動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專項基金資助,深圳市閱讀聯合會、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主辦,深圳奇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親子悅讀承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
- 活動時間:2020年
活動內涵,活動亮點,獲得榮譽,
活動內涵
每個家庭選取至少一本書進入帳篷閱讀,由主辦方進行計時登記,持續閱讀時間達到 30 分鐘及以上,就能夠獲得一張 " 馬拉松閱讀挑戰成功 " 榮譽證書。人生美好須讀書,為讓市民感受到閱讀的美。
活動開展千人帳篷親子閱讀外,現場還設定了叢林閱讀——一平方米森林圖書館,好書不寂寞——經典就在身邊等閱讀環節,讓市民充分體驗閱讀的愉悅。
2019年5月2~4日,由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和你一起讀世界”全民閱讀接力賽分別在龍華、民治、觀瀾三個街道舉行,上千個家庭、兩千餘人參加了這場接力閱讀賽。此次活動準備了1000餘本景點書籍,供參與接力賽的市民免費閱讀。
2020年11月21日,由深圳龍華青年創業園主辦,深圳奇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龍華、深圳親子悅讀承辦的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活動在深圳龍華青年創業園“開跑”,吸引了400多戶家庭、上千人參與活動。
2020年12月19日,活動以 " 當閱讀遇上創意 " 為主題的深圳帳篷創意閱讀馬拉松,在南山西麗寶能環球匯熱烈舉行。深圳帳篷創意閱讀馬拉松由南山區西麗寶能環球匯主辦,新南山、深圳奇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親子悅讀承辦。
2021年4月3日,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在布吉佳兆業開“跑”,本次帳篷閱讀馬拉松採用帳篷書房形式,為市民同時提供近百個豐富有趣的移動閱讀空間,現場設定多個閱讀版塊,有千人共閱讀——帳篷閱讀馬拉松、叢林閱讀——一平米森林圖書館、經典就在身邊——好書不寂寞等,創意感十足,亮點紛呈。
2021年9月12日,光明區首屆帳篷閱讀馬拉松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光明區“掃黃打非”辦主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圖書館協辦,深圳奇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2021年10月30日,由寶安團區委、區青少年服務中心主辦的“悅讀灣區 樂享讀書月——寶安青少年宮帳篷閱讀馬拉松”正式“開跑”,200多個親子家庭現場共享“悅讀”時光。
2022年5月28日,由深圳宣傳文化資金資助項目,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為主題的粵愛閱讀市集活動,在龍崗萬達掀起閱讀高潮,兩天活動共有近700個家庭報名參加。
2023年3月17日,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宣傳文化資金資助,灣區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組委會主辦。在寶安海雅繽紛城現場安放30頂帳篷,每場近100-200家親子家庭,依偎在帳篷里一起親子閱讀。
2023年3月31日,本次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光明區“掃黃打非”辦主辦。在第28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光明大仟里迎來年度最大規模帳篷夜讀馬拉松活動。
2023年4月5日,本次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光明區“掃黃打非”辦主辦。主辦方聯合各國各大出版社,現場推出上千本最新經典書籍,讓孩子與經典相遇,與好書共舞。
活動亮點
深圳閱讀馬拉松活動於2020年舉辦在龍華區紅山 6979 商業中心,活動場地特意選擇在紅山 6979 露天草坪上進行,爸爸媽媽們在藍天、白雲、鮮花、草地、綠樹、火烈鳥的映襯下,依偎在帳篷里,陪伴著孩子徜徉在奇妙的書海里,許多家長點讚這種難得一見的新穎的閱讀活動。
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活動是首次走進龍華街道,現場還設定了叢林閱讀——一平方米森林圖書館,好書不寂寞——經典就在身邊等閱讀環節,讓市民充分體驗閱讀的愉悅。
深圳帳篷創意閱讀馬拉松,為市民提供近百個豐富有趣的移動閱讀空間,還特別邀請了深圳本土繪本作家玉琳子到現場同讀者面對面交流。
帳篷閱讀馬拉松活動在深圳享有極高知名度,現已在深圳南山、寶安、龍華區域舉辦了多場,每場報名人數都在500人以上,惠及民眾數萬人。
閱讀市集同期舉辦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活動,除豐富多彩的市集遊玩外,還舉辦“曬書大會、一平米森林閱讀、音樂噴泉、我的閱讀微旅行”等閱讀活動。
閱讀、露營、派對……由深圳市宣傳文化資金資助,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組委會主辦,深圳奇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寶安大仟里購物中心協辦的“粵愛閱讀派對&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活動將在7月15日開啟,活動連續舉辦10天。活動以閱讀體驗為主題,融入科普自然閱讀教育、勞動教育及生活教育等元素,並在保留閱讀馬拉松的競技傳統上,首次加入露營休閒派對,增加多種體驗式閱讀新玩法。
獲得榮譽
2022年12月13日,深圳帳篷閱讀馬拉松榮獲尋找灣區“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活動——最富創意文化空間。活動邀請多名公共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對組委會初步遴選出的報名空間進行投票及點評;活動發起網路投票,有近45萬人次參與投票,總計投出97餘萬票。最終依據網路投票和專家遴選進行綜合測算,20個獨特文化空間獲評灣區“最美公共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