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

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

該規劃旨在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發揮綜合交通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帶動作用。該規劃提出,深圳已初步建成海陸空鐵齊全、資源配置集約、輻射國際國內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三五”期間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粵港澳灣區”、“東進戰略”“深汕特別合作區”重大戰略布局,打造世界級貨櫃樞紐港、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和公路樞紐,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和現代化公交都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
  • 外文名: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 簡   稱:交通十三五
  • 時間:2016-2020年
現狀與問題,行動措施,
今日,記者從深圳交委獲悉,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發展改革委、規劃國土委聯合委託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編制的《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已通過市政府六屆五十六次常務會審議,並經市政府同意印發實施。
該規劃旨在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發揮綜合交通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帶動作用。該規劃提出,深圳已初步建成海陸空鐵齊全、資源配置集約、輻射國際國內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三五”期間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粵港澳灣區”、“東進戰略”重大戰略布局,打造世界級貨櫃樞紐港、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和公路樞紐,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和現代化公交都市。
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期間,深圳重點實施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構建高效通達的區域交通網路、打造軌道主體的現代化公交都市、最佳化道路網功能結構、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建設高品質宜行城市、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等七大行動。到2020年,深圳機場國際航線將達48條,公車純電動化率達100%。

現狀與問題

對外交通:機場吞吐量飽和 缺乏直達鐵路通道
該規劃提到,“十二五”期間,深圳持續強化海空港樞紐地位。港口方面,深圳港貨櫃吞吐量由 2010 年的 2251 萬標準箱增至 2015 年的 2421萬標準箱,成為全球第三大貨櫃港口;深圳機場邁進“大航站區+雙跑道”時代,年旅客吞吐量由 2010 年的 2671 萬人次增至 2015 年的 3972 萬人次;鐵路邁入高鐵時代,廣深港客運專線、廈深鐵路建成通車,鐵路輻射能力大幅提升;廣深沿江高速、博深高速等重大通道建成通車,外環高速、東部過境高速開工建設,深中通道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在面臨的問題方面,該規劃指出,港口方面,港口碼頭靠泊能力、西部港區進出港航道條件難以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需要,港口後方陸域用地緊張,港城矛盾突出;機場方面,受空域流量和機場設施限制,機場吞吐能力面臨飽和,國際航線特別是洲際航線嚴重不足;鐵路方面,缺少與國家主要城鎮群快速、直達鐵路客運通道聯繫,與長三角、京津冀等城鎮群鐵路聯繫時間超過 10 小時,聯繫武漢、長沙方向高速鐵路趨於飽和,既有鐵路樞紐對全市服務覆蓋不足;公路方面,聯繫珠江西岸公路通道建設滯後,廣深高速、深汕高速等對外通道基本飽和。
都市區交通:嚴重依賴公路 缺乏珠江西岸通道
“十二五”期間,港深莞惠都市圈交通發展進一步融合。2015 年深港一線陸路口岸出入境旅客日均 59.6 萬人次,比 2010 年增長21.9%;深莞惠共同編制實施《深莞惠交通運輸一體化規劃》,穗莞深城際軌道等區域交通設施規劃建設有序推進,打通多條三地邊界道路,開通9 條跨市公交線路。在問題方面規劃指出,深莞惠都市區層面跨界客運交通出行中公路運輸占總客運量 98%,鐵路運輸僅占 2%,交通出行過於依賴單一公路通道聯繫。深港跨界交通方面口岸高峰期間擁擠嚴重,口岸跨界交通設施容量和服務便利性有待提高。珠江西岸方向跨珠江通道供應不足。東部沿海方向,缺少聯繫沿線城鎮節點的快速軌道交通服務,公路通道接近飽和。
城市內交通:人均軌道交通里程不高 原特區外路網密度過低
“十二五”期間,軌道二期全面建成開通,龍華新區現代有軌電車試驗線開工建設。全市公交最高日客流量超過千萬人次,成為全國第 4 個、全球第 11 個公交日均客流量突破千萬人次的城市。交通出行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高峰期公共運輸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 56.1%。另外,原特區內外交通“二元化”差異逐步減小。“十二五”期間原特區外交通建設項目投資占交通建設總投資比重超過 80%,全市新增道路里程中原特區外道路占93.7%,原特區外路網規模增長 27.7%,全市道路通車裡程達到 6520 公里。一批原特區外主幹道新建、改建工程完工通車。全市所有二線關設施完成拆除工作。深圳成為全球新能源公車投放最多的城市。
在問題方面,該規劃指出,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相對滯後,萬人擁有軌道里程僅0.17 公里,低於國內其他一線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及綜合交通樞紐各類配套交通設施在建設進度、無縫銜接、高效接駁換乘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公交場站供需缺口較大,常規公交路權優先保障不足。另外,原特區外尤其是東部地區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幹線道路網路尚不完善,路網密度低,路網密度僅為 0.43 公里/平方公里,為規定下限(0.7 公里/平方公里)的 61.4%。全市次支路網建成率不足,密度為 5.18 公里/平方公里,僅為規定下限(8.6公里/平方公里)的 60.2%。

行動措施

對外交通:拓展經濟腹地範圍,打造國際樞紐城市
港口方面,規劃中提出,積極培育航運金融、航運電商服務等新業態。大力發展郵輪遊艇旅遊產業,加快建設蛇口國際郵輪母港,啟動休閒船舶和遊艇碼頭規劃建設,推動公共遊艇碼頭規劃建設。另外規劃中還提到,加快大鏟灣汽車口岸及配套項目建設,啟動在大鏟灣港區建設專用汽車滾裝碼頭的研究工作。建設大鏟灣三期 22 個駁船泊位。建成媽灣跨海大道,利用媽灣跨海大道、沿江高速及機荷高速組織西部港區疏港交通。
航空方面,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機場第三道、衛星廳、新貨站(二期)等工程建設,啟動 T4 航站樓建設方案研究。落實 144 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提升“經深飛”項目影響力。鼓勵基地航空公司完善國內主要航線網路,扶持航空公司開闢國際尤其是洲際航線。推進低空空域的有效利用,鼓勵珠三角“通勤飛”、“空中遊覽”等通航特色業務發展。
鐵路方面,規劃中提出,在機場片區規劃新建空港高鐵站,打造陸空一體化綜合樞紐。進一步提升現有鐵路樞紐功能,擴容深圳坪山站,改造提升西麗站、平湖站、深圳東站、光明城站樞紐功能,形成“四主五輔”鐵路樞紐體系,通過鐵路“多樞紐”引導“多中心”空間格局最佳化。
另外規劃中還提到,協調推進廣深港香港段建設,加快推進贛深客運專線規劃建設,全力推動深茂鐵路(江門-深圳段)規劃建設。增加深圳始發至廣西、貴州等城市直通列車。開展深茂鐵路東延至坪山站、深圳至汕尾、深圳至肇慶、深圳至長三角地區等高速鐵路新通道規劃研究。
公路方面,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深中通道建設,打通珠江兩岸聯繫通道。推動深惠、深汕高速公路擴建,加快建設外環高速公路,最佳化沿海方向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籌劃增加聯繫惠陽、汕尾、河源的東向聯繫通道。
都市區建設:引導都市區空間、深圳通勤交通圈擴展至周邊城市
對於深圳與周邊城市都市區的交通建設,在城際軌道方面,規劃中提到,提前開展深珠城際軌道前期研究。加快推進穗莞深城際軌道洪梅至深圳機場段建設並通車運營。加快完成深惠城際快速軌道前期工作並啟動建設。啟動前海中心至東莞中心城區的城際軌道通道研究工作。開展穗莞深城際軌道延伸至前海中心的前期研究工作。
在捷運對接方面,規劃中提到,與莞惠兩地協同研究深圳 11 號線與東莞 3 號線銜接、深圳6 號線支線與東莞 1 號線銜接、深圳 20 號線與東莞 2 號線銜接、深圳 10 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 13 號線與東莞 3號線銜接、深圳 14 號線延伸至惠州南站等規劃方案可行性。加快推進深港西部快軌前期研究,預留與機場地面交通中心、城市軌道 11 號線、穗莞深城際軌道、前海樞紐等重要通道和節點的銜接空間。
在水上客運方面,規劃中提到將開展前海至中山、珠海、香港、澳門的快速直達航線研究;鼓勵拓展福永碼頭至珠海、中山客運碼頭的航線,服務大空港地區與珠江西岸便捷聯繫。
城市內交通:打造軌道主體的現代化公交都市
在市內軌道交通建設方面,規劃中提到,大力推進軌道 10 號線、2 號線東延線、3 號線東延線、3 號線南延線、4 號線北延線、5號線南延線、6 號線南延線、9 號線西延線等三期工程調整線路規劃建設,將於2020年左右完工,“十三五”期間新增里程約 250 公里。加快 6 號線支線、8 號線東延線、10 號線南延線、11 號線東延線、12 號線、13 號線、14 號線、15 號線、16 號線、17號線、20 號線等四期線路前期研究工作,盡力提前軌道四期工程建設計畫,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全面開工,將於2022年左右完工。另外,積極引入跨座式單軌、現代有軌電車等中運量軌道交通方式,進一步擴大城市軌道交通網路覆蓋範圍。
另外,規劃中提到,開展和完善全市換乘樞紐的一體化規劃,以公共運輸樞紐設施為載體,統籌整合地上地下空間,打造多網融合的樞紐片區單元,促進和引導交通樞紐與周邊用地空間協調發展。提前研究前海樞紐、西麗樞紐、機場東站樞紐、大運樞紐、坪山樞紐、平湖樞紐等 26 個重要軌道交通樞紐的規劃。
在公路方面,規劃中提到,落實城市東進戰略,加快推進東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由羅湖、鹽田向龍崗、坪山、大鵬的交通戰略通道,支撐城市空間向東部地區拓展。推進東部過境高速、坪鹽通道、南坪快速三期等工程建設。加快鹽龍大道、龍坪鹽通道、丹平快速二期、綠梓大道北延等項目開工建設。另外,全面加強次支路網規劃建設,配合 15 個重點開發區域和 23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道路建設。至 2020年,全市新增次幹路 275 公里,支路 316 公里。
特別的是,在緩解擁堵方面,規劃中提到,進一步推廣“綠色出行,自願停駛”活動,鼓勵企業或社會團體號召員工停駛,對不開車員工給予綠色通勤補貼。研究實行通勤交通公交出行的票價優惠政策倡導單位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居家辦公、視頻電話會議、彈性工作制等措施。
關注
慢行系統構建5公里“微笑生活圈”
慢行系統和“網際網路+”成為當下出行領域的熱點問題。在慢行系統方面,規劃中提到,構建 5公里“微笑生活圈”,即爭取讓市民 1 公里之內出行可便捷步行到達,5 公里出行可便捷騎腳踏車到達。
另外,規劃中提到要系統構建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體的步行空間,建設更便捷、舒適的行人出行環境。打造全天候軌道接駁慢行系統,重點在軌道站點周邊推進風雨連廊系統建設,提升軌道步行接駁體驗。結合軌道交通推進福田 CBD、前海、後海、華強北、科技園南區、湖貝等高密度片區的地下步行系統建設,規劃研究廣深鐵路上蓋平台、羅湖金三角、梅林—福田中心兩片區立體步行連廊。
鼓勵“網際網路+交通”發展 共享汽車享專屬車位
規劃中特別有一部分內容提到網際網路+交通的各種方式的發展。例如建立網際網路+公交與傳統公交統一的監管框架,允許從事網際網路+公交服務的企業根據車型、地段和時段進行靈活的價格調整,保證特定時段、特殊出行需求的人群較高品質的公交服務。結合網際網路+公交的線網對傳統公交線網布局及組織進行動態最佳化調整。
在汽車共享方面,鼓勵多人合乘汽車通勤並提供優先通行的路權,研究為共享汽車提供專屬停車區域。制定相應政策保障汽車共享租賃點相關設施用地,鼓勵結合充電站、充電樁的布局提供電動汽車共享租賃點。
數讀
2020年達到
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通車裡程 250公里
新增公交專用道里程200公里
新增腳踏車專用道里程≥600公里(全媒體記者 陳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