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深圳科學館是深圳市最早的八大文化設施之一。
1983年開工,1987年竣工,歷時4年。在科學館建設施工期間,還沒有設定工程監理公司。有關市領導親自出馬,從省一建工程公司請來一位曾援助剛果、越南等國的工程師,市基礎工作組也派來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從頭到尾在現場蹲點,對工程全程監督。1987年,深圳科學館被市政府評為“優質樣板工程”。用巫老的話來說,科學館的質量達到了“做橋墩的標準要求”。
1983年6月,來自華南理工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的何鏡堂(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李綺霞,結合環境的特徵和建築要求,提出“八角樓”設計方案,經總工室審查後採用。“八角樓”,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獲得較大的面寬。“八角樓”還有利於開展會議、展覽等活動,能獲得更多的座位,產生較好的視覺效果。1989年,這個構思獨特的項目獲得了建設部頒發的優秀設計獎。
技術先進新穎。科學館原副館長楊備英回憶道,科學館的所有玻璃窗門,都由香港窗藝公司供貨施工。為防颱風,10樓及3樓教室採光帶的玻璃厚度達9毫米,這在全市罕見。大廳的金字塔形丙烯酸茶色光棚,採用的玻璃幕牆由英國供貨,是全國繼廣州白天鵝賓館後使用該種材料的第二家。科學館10樓國際會議廳還使用了同聲傳譯系統,為深圳最早。正因這些,1986年,清華大學建築系留學生班專程來深圳科學館參觀實習。
1989年由國家財政部主辦的“財政財務法規國際研討會”在科學館9樓會議室召開。
1990年,“中日友好協會年會”也在科學館舉行。
僅2006年至2007年兩年里,我們舉辦了科普活動40多常特別是在組織參加兩屆科博會期間,觀眾對科學館展區、對科普互動展品的認同、科普互動展區的熱烈氣氛,都出乎我們的預料。”科學館現任館長張永華難掩興奮地說,科博會期間,幾乎每個觀眾都要到科學館展區瀏覽。有的觀眾一呆大半天,有的觀眾一家三代圍著一件互動展品操作、討論,有些小朋友連續幾天早來晚走。在出入口、其他展區,遇到觀眾問路“科學館展區”是“家常便飯”。“這都表明市民對科普的渴求,表明了科學館建設與存在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1997年,深圳市榮譽市民、香港企業家余煜元在科學館3樓組建了“動手動腦”科普展廳,是深圳市第一個常設科普展覽項目。1998年,“科普宣傳廊”在科學館靠上步路一側亮相,成為深圳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近兩年來,科學館還設立了“科普大篷車”巡展項目,進學校、進社區、進基層,受到青少年的歡迎。深圳中學學生樊成志的留言,表達了他參與科學館活動的感受:“科學館的創建,對深圳市民是一種福音。科學對於每個人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科學本身就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基本要素,發展先進科學是國家發展的必要元素,普及科學是提高一個民族素養的重要途徑。深圳科學館為普及科學作出了貢獻。”
2009年2月23日,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深圳科學館新館被列為第一項突破的重要內容。同年5月,科學館位置最終敲定在高新區,總建築面積8萬-10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達到17.8億元。在深圳市發改局的立項報告中,提出深圳科學館將建設成為集科普展示、實驗培訓、合作交流等多功能、綜合性的科技活動中心。計畫2010年動工,2013年底正式開館。
場館設定
深圳市科學館目前有常設展廳三層,共五個主題展區,分別是:創造展區、探索展區、思維展區、引領展區和水展區。在科普活動方面,我館還開發了科普3D電影、電磁大舞台、科學表演和親子實驗室等多個新型科普項目。這些科普項目啟動後,旋即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喜愛。通過生動的科學表演和科普互動劇,觀眾們可以看見由於靜電所引起的“怒髮衝冠”現象,可以體驗炫目的“人造閃電”;通過“科普達人”的表演,將深奧的原理用形象淺易的方式表達出來
開放情況
開放時間
周三至周五: 10:00-17:00
周末、節假日 :9:30-17:00
周一周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深圳科學館展廳及其各項活動均為免費參與。
乘車路線
公 交:
1、乘 坐4、8、12、25、202、67、75、25(區間線)、393、395、B622、E2、M370、M383(單行線羅芳村--雪象村)、N17(夜間)、高峰專線77(早班)路公共汽車到市總工會站下車.
2、乘 坐3、113、K113、M383(單行線 雪象村--羅芳村)203、204、N3、N4\東部假日專線1號路等公共 汽車經深南中路到興華賓館東站下車.
3、乘坐104、215、223、K204觀光巴士1線、觀光巴士2線至興華賓館西下車。
火車站:
乘捷運一號線至科學館站從A出口即到.
機 場:
乘捷運一號線至科學館站從A出口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