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布心國小創建於1988年3月,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深圳市辦學效益先進學校、深圳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中央電教館課題實驗學校。學校占地近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125平方米。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數2000多人。全校教職工110人,大專以上學歷占95%以上,學歷達標100%,擁有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和一大批國小高級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布心國小
- 校訓:厚德敏行
- 創辦時間:1988年3月
- 所屬地區:深圳市
- 辦學理念:"享受教育,夯實健康人生基礎"
學校校訓,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教學成果,信息化建設,發展歷程,地圖信息,
學校校訓
厚德敏行
注釋:
“厚德”語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指君子以其深厚之德性來承載萬物;“敏行”語出《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指君子思維敏捷、行動迅速。
以“厚德敏行”立為校訓,乃治校之道、育人之源、立身之本。教師當性情篤厚,品質純良,行為敏銳,德藝雙馨,以傳承中華文明、培養現代國際人為其奮鬥宗旨;學生當從小樹立自主創新之意識,接受文明禮儀之薰陶,守日常行為之規範,養成端正優良之習慣,擁有健康快樂之身心,為報效祖國奠定成才之基。
辦學理念
"享受教育,夯實健康人生基礎"辦學理念解讀:
“享受教育”是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最高境界,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和核心精髓。
享受教育的辦學理念是一種態度。反映的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善良包容的人生觀。教育成為師生的全部生活,師生人生最重要的幸福和快樂應該從教育開始,從教育獲得。
享受教育是對傳統教師觀的挑戰。多年來,“無私奉獻”使教師的形象定格為“春蠶”和“紅燭”。春蠶,為人作嫁衣,作繭自縛;紅燭,流盡最後一淚,光榮犧牲者。享受教育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教學相長,師生互為健康促進。
享受教育是一種責任。孩子使我們擁有幸運,成為了師長;孩子使我們懂得健康教育,理解了義務與責任。向孩子學習,關心、寬容孩子,學會傾聽,學會溝通。用好奇的心情,分享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欣悅和驚喜。看到孩子的燦爛美麗,感受自己身上的擔子分量和無怨無悔。
享受教育是崇高的境界和追求。教師的生命因教育的享受而精彩紛呈,教師的事業因體驗享受而充滿溫馨。讓我們開發課程,享受創新之樂;淡化結果,享受過程之趣;正視差異,享受個性之美;自我欣賞,享受健康之樂。享受教育首先要創造教育,享受才有回味。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教師才有享受的福分。我成長,我快樂;我成長,我幸福;我成功,我高尚。
享受教育的辦學理念就是享受希望。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在教育上享受文明和進取;在學習上享受智慧和思考;在師生關係上享受友情和關愛;當學生遇到挫折,享受信心和能力。學生是有差異的生命體,教育要從差異出發,大力進行賞識教育。有差異是正常、有差異才有教育的豐富多彩,才展示出孩童的有聲有色。有差異才會有教育的研究,才會更關注落後的孩子,才會為學生傾注心血,使每個孩子獲得自信和成功。
享受教育,最終促進“人和”,形成向心合力,凝聚團隊精神。沒有高素質的團隊人,再好的工作思想和方案,也不可能做好。學校管理的重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獲得最佳效益。“夯實健康人生基石”反映了健康促進學校的內涵和基礎教育的特點,國小階段是學生未來人生的基礎階段,基礎是否夯實,成長是否健康,直接決定學生未來的發展走向。
“夯實健康人生基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校所有工作都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落腳點。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就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學校必須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為了一切學生的健康,為了學生的一切健康”的觀念,全方位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良好環境,夯實學生健康人生基石。就是要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既要著眼於學生的未來,又要關注學生的現實,教育要為學生健康成長塗上最佳底色。
辦學特色
每到學校電子閱覽室、電腦室開放時,往往會出現“爆棚”的場面,學生們上網,或看校園新聞、或查找資料、或發“E-mail”給親朋好友……忙得不亦樂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廣泛實踐,不但改變了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讓老師們的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也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得到了更深的拓展,受益的深度與廣度是不言而寓的。
現代教育的課程生態觀啟示:自然即課程,社會即課程,自我即課程。這就要求教育在實踐中確立大教育觀,構建大教育場。因此,校內校外、虛擬與現實教育資源的整合,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之一。近年來,全校開展了10多項主題探究活動:如《勿忘國恥,愛我中華》9·18事件周年紀念、《神舟五號、我們的驕傲》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圳語言文化探究》、《深圳飲食文化探究》、《眾志成城抗非典》、《誰不說咱家鄉好》——校際間協作學習主題活動;《我是小主人,我能行》、《主動探索、網上發展》、《科學與生活》、《校園童話》、《數學、生活、網路》、《客家建築文化研究》和《健康主題》等研究性學習活動。如《走近向邊的白色垃圾》,老師提出探究的主題:a、調查你身邊的白色垃圾的危害;b、白色垃極的危害;c、提出解決白色垃圾的有效辦法。學校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發調查、走訪、以及上網查詢等方式,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討論探究的平台。
教學過程變為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利用情景協作的學習環境,營造“人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生動活潑的探究性學習氛圍,使教育從記憶型向信息型、愉快型轉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盡情地從這部網路百科全書中汲取無窮無盡的養分,形成了“學以致用”、“用而促學”的良性循環。如數學活動課《裝修招標》,在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審美眼光裝飾空間,讓學生上網完成有關信息調查,參與招標預算所需經費,如何合理使用經費及材料的選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綜合套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然環保課《關心身邊的水資源》,學生通過到東湖水廠實地考察,了解水資源的現狀,通過走訪居民區,採訪環境監測站,了解水資源的污染情況,然後分組進行現狀分析,並上網查找資料,使學生有了較豐富的信息來源,並在實際操作中鍛鍊了處理信息能力,增強了環保意識。教師講完《黃河》這一課以後,老師布置學生到網上去查找有關黃河的資料,編一幅圖文並茂的《黃河小報》,再開一次“還地球一片綠色”活動課。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對黃河的基本情況、水災、旱災、污染及其原因,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了解。學生根據黃河的現狀構想出很多保護黃河的措施,如“環保船”、“綠化樹”、“南水北調”、“污水處理船”等等。學生套用網路的能力,環保意識和人文地理知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方面的培養是廣泛而有益的。
教學成果
學校重視組織學生參與各類有益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幹,鍛鍊能力,提高水平。如今,可以欣喜地看到布國小子在信息技術這個廣闊的領域裡遊刃有餘。在深圳市第一屆網路夏令營的活動中,一等獎獲獎18人次,二等獎11人次,三等獎23人次,在深圳市第二屆網路夏令營活動中,一等獎獲獎24人次,二等獎16人次,三等獎44人次,在羅湖區首屆科技信息節活動中,一等獎6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6個,優勝獎29個;第二屆科技信息節活動中,榮獲一等獎10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44個。第三屆科技信息節活動學生電子作品中,一等獎獲獎7人,二等獎8人,三等獎7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布心國小學生在信息教育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得益於校長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高度重視和老師們的辛勤耕耘,可以相信,布心國小教育信息教育化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信息化建設
學校以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為本,狠抓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套用於教學,而是高層次的融合與主動適應。從課程的整體觀考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作用。創造數位化的學習環境,創設主動學習情景,創設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有效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
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師生怎樣實施信息化教學呢?首先,教師在教育平台上準備課程、製作教學課件,從而完成教學設計。然後,學生在教育平台上學習課程,包括:瀏覽課件、瀏覽相關教學資源;向老師和同學提出疑難問題、解答老師和同學的問題;完成作業和交流學習心得等等。最後,教師通過總結實際教學的得失,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和內容,並將學生展示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經驗等加入到教育資源庫或教育資源網。這樣,學生就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則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
近年來,學校開展了信息技術與思品、英語、語文、數學等多個學科教學的整合實踐。網路里豐富、翔實、生動、新鮮的信息資料,給教師以極大的啟發,幫助教師備出一節又一節形象生動、信息豐富、學生感興趣的課來。多媒體和網路環境同時提供圖形、聲音、語言等多媒體界面和視窗互動操作方式,使學習者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互動方式獲取信息,多種感官同時興奮,學習興趣大增,而效率也隨之提高。一旦掌握了網上搜尋信息的方法,孩子們的好奇心在這一刻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也更為高漲。過去,學生的生活圈子是相對狹小的。如今,包羅萬象的國際網際網路為他們架起了一座通向世界的橋樑。
英語教學中用優美的外國名曲、生動的原版錄像、地道的示範朗讀為學生創設愉快的語言學習氛圍,是英語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的指導思想,往日枯燥的單詞默寫、句型練習突然間變得可愛、有趣起來。自然課上,老師藉助Internet向學生圖文並茂地展示世界各地的珍稀物種;介紹人類面臨的自然災害和環保難題;講解最新的天文研究成果、星象奇觀。美術課上,隨著老師滑鼠的點擊,學生足不出戶就來到了Internet上的“美術長廊”。語文課上,老師從網上調出了同一題材的全國幾大城市的小學生優秀範文讓學生們借鑑、學習,以找出自己寫作中的不足。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在高密度信息量、富有現實感受、愉悅的環境中,通過觀察和思考,構建起新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經過幾年的整合實踐,教師和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飛速提高。如今,布心國小的老師和學生們個個堪稱電腦高手。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的課例多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大獎。其中,陳冬梅主任的《The animal world》和梁琳瑩老師《Colour》獲國家一等獎。何愛文老師執教《plans for christmas paty》、趙愛瓊老師執教的《枇杷》,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多媒體課件實現網上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在全國專題學習網站活動中展示,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評價。鐘潞潞老師的《秋》獲國家二等獎,省市級獎項更是數不勝數。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習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不少學生的電子作品也在國家級和省級比賽中獲得大獎。 六年級的馮禹銘同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不僅能夠通過國際網際網路熟練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套用信息,還能製作自己的個人網頁。他和另外幾位同學製作的五個作品還被收錄進廣東省信息技術的高中教材。
發展歷程
1988年2月建校
1994年評為區一級學校
1998年獲深圳市第一批重點投資建設學校,9月獲深圳市辦學效益獎
2000年2月,布心國小在由黃華先生捐資設立的廣東省科學研究成果獎(課件製作部分)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2000年9月張惠坤校長被評為羅湖區十佳校長
2000年12月,我校六(1)班的高珊同學的《夢》榮獲“21世紀?網路?我”全國主題徵稿大賽一等獎。代表羅湖區和我市其他八位一等獎獲得者於12月30日飛赴浙江參加“迎接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的活動。在這次徵稿大賽中,布心國小共有18位同學獲獎,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
2000年11月24日,中央教科所攝製組到布心國小拍攝該校的《網際網路在教學中的套用》課題研究情況,採訪了該校擔任此課題研究任務的老師以及參與實驗的學生。
2001年2月8日,布心國小中層幹部競職演講、答辯、民眾測評會。
2001年3月30日,羅湖區教研室、布心國小聯合舉辦語文網路教學觀摩,計有廣州市、番禺市、香港、深圳市等200多名專家、教師參與了此次觀摩活動。其中陳蓀老師的《草船借箭》被羅湖區推選參加了深圳市語文網路教學課例觀摩會,受到與會專家、老師的一致好評,被評為深圳市語文網路教學優秀課例。
2001年6月8日,中央電教館辦公室主任、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管理組組長、十五實驗總課題組組長陳慶貴同志,廣東省電教館副館長周勵群同志在市電教館負責人謝華書記的陪同下,到布心國小視察工作。
2001年6月12日下午,廣東省“教育強區”督導評估小組一行,在區教育局盧副局長的陪同下到我校視察。
2001年9月布心國小榮獲深圳市2001年辦學效益評估頒獎。
2001年11月16日布心國小辦學質量承諾制、五年規劃向家長、社會公示
2002年6月22-26日接受廣東省一級學校評估小組評估
2002年9月布心國小就舉行了級、科組長競聘活動
2002年9月省一級學校掛牌
2002年12月4日,市安全文明小區檢查小組一行十多人到布心國小檢查。
2002年12月15日至16日省電教館在廣州市召開了“十五”教育信息技術科研課題開題大會。布心國小以《網際網路在學科教學中的套用》子課題實驗學校參加了此次大會。
200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廣東省電教館承擔的國家教育科學規劃辦“十五”課題《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和套用的有效性研究》開題大會上,布心國小的《布心英語世界》學習模組作為優質資源範例向與會的專家、同行作了專門介紹。
2002年12月17日,山東省濰坊市電教館館長率領各電教站負責人及部分學校領導組成的參觀團,到布心國小觀摩。
地圖信息
位置:深圳市羅湖區東樂路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