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 外文名:Shenzhen Zhongying Street Historical Museum
- 地理位置: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
- 占地面積:1688 m
- 類別:地誌博物館
- 景點級別:專題性地誌博物館
- 投用時間:1999年5月1日
- 開放時間:疫情期間,1月23日-6月22日閉館,6月23日重新對外開放。周二至周日9:00-12:00,14:00-17:00(逢周一閉館)
發展歷史,建設布局,常設展覽,展館特色,所獲榮譽,地理位置,
發展歷史
1898年,由於清政府腐朽無能和英國的武力逼迫,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據此,英國強租新安縣所屬977.4平方公里土地及廣闊的水域,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兩國勘界代表完成勘定"新界"界限,中英街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中英街地處沙頭角,沙頭角為原新安縣的領土,它背靠梧桐山,南臨大鵬灣,是一塊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生機勃勃的熱土,它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化於一體,有發展旅遊經濟、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英街原為一條被稱為鸕鶿徑的泥沙河,由於經濟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享有"購物天堂"美譽的繁華邊貿小街,它雖長不過250米,寬不過3-4米,其歷史變遷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中英街矗立的界碑,既是中國貧窮落後、清王朝腐朽沒落和英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歷史見證,又是改革開放以及香港回歸祖國和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見證。中英街"一街兩制"的特殊歷史背景和人文景觀,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該館前身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新館落成後,1998 年 12 月 28 日,經鹽田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是一座專題性地誌博物館,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委託,負責全區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
建設布局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其展樓總建築面積1688平方米,共分為5層:
1層為迎賓大廳,外設觀海平台,可供遊客小憩及欣賞附近海灣山水相連的大鵬灣美景。
第2、3層為《中英街歷史》陳列廳,常設陳列共分六部分,它們依次是:熱土、割占、抗爭、變遷、發展、回歸。第3層還備有影視廳,可播放各種歷史資料影片。
4層為臨時展廳;展出的是反映一百多年前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親自策劃和領導的第二次反清武裝起義為內容的《孫中山與三洲田首義》。
5層是博物館辦公場所,有設備良好的館長辦公室、職員辦公室、小型會議室、接待室、美工室。
頂層是觀景台,可鳥瞰大鵬灣和香港新界自然風光。館內現收藏有400餘件近現代歷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餘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資料,其中近現代文物的收藏最具特色。
常設展覽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百年中英街》全面記錄和展現了中英街形成變遷的百年歷史,四個展廳分別聚焦《開拓——從山裡遷來濱海的客家人》《中英街形成——從鴉片戰爭到割占香港島》《中英街變遷——從抗日烽火到邊境管理》《中英街春天——從改革開放到百年夢圓》四段歷程,形象生動地向觀眾講述發生在中英街上的精彩歷史故事。
展館特色
博物館在陳列表現手法上也做了一些嘗試。如復原陳列再現了晚清東和墟繁榮祥和的集市場面,其規模包括房屋40多座,趕墟民眾200多人,各種道具1000多件,真實地反映了當地人民民眾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商品經濟發展的進程。運用現代電子手段製作的香港、九龍、新界及沙頭角的全景沙盤,直觀地再現了英國殖民主義者瓜分中國領土的罪惡行徑。此外,展覽還從改革開放、精神文明建設、香港回歸祖國等方面,展現了蓬勃發展的中英街新貌。
此外,博物館廣場陳設的中英街警示鐘時刻提醒來這裡參觀的遊客和學生牢記中英街屈辱的歷史,它與中英街1號界碑相互映襯,成為中英街一景。作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已得到政府和社會各屆的高度重視,經常有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名人蒞臨參觀並揮毫題詞。
所獲榮譽
1995年5月,“中英街”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4月,該館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明辦命名為廣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23年7月,深圳市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申報的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非遺活動案例入選2022年全國文化遺產旅遊百強案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旅遊案例”。
地理位置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