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歷史
1983年,深圳首座直升機場在南頭建成投入使用,可同時起落16架直升飛機,主要為華南各海域勘探、開發海洋石油運送各種器材、物資,為海上工作人員提供生活服務。隨著城市發展,深圳直升機場附近早已不是往日的荒郊野外,南山區的車水馬龍,讓昔日僻靜的機場平添喧囂,其功能也愈加多樣化,醫療救援、觀光旅遊、災害拯救已成為深圳直升機場的分內之責。
談起深圳的機場,或許所有人第一印象都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其實1983年,深圳首座直升機場早已在南頭建成投入使用。
籌建之初,深圳直升機場主要為南海油氣開發服務,直升機以深圳作為母港,飛抵南海協助勘探石油。就在深圳機場選址懸而未決之際,擁有16個直升機坪的深圳直升機場,曾一度考慮引入短程起降飛機,在深圳機場建成之前,以直升機場之名暫代深圳機場之實。
隨著城市發展,今日的深圳直升機場位置,早已不是往日荒郊野外,綠樹青山的城郊,南山區的車水馬龍,讓昔日僻靜的機場更平添喧囂。與此同時,深圳直升機場的功能也愈加多樣化,醫療救援、觀光旅遊、災害拯救已經成為深圳直升機場的分內之責。
1983年3月,由
基建工程兵負責建設的深圳直升機場在南頭正式開工,同年秋天建成使用。深圳特區首位記者李通波作為深圳直升機場啟用的見證者,1983年10月17日,深圳直升機場開通首日,他就與時任深圳市市長的梁湘等一行前往參觀。
“當時的南頭還是一片荒郊景象,直升機場附近都是成片茂密荔枝林。”李通波說,當時的直升機場還沒一個足球場大,因為主要是石油勘探所用,候機樓也是空蕩蕩,沒人排隊買票。
除了開發南海油田外,由於深圳機場選址懸而未決,在1991年深圳寶安機場建成使用之前,更曾有聲音建議將直升機場暫時闢為飛機場,以供使用。曾任深圳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的周溪舞在《籌建深圳機場的歷史回顧》中曾透露,深圳機場選址在黃田、白石洲等多個地點反覆論證,但一直未有定論。而深圳直升機場當時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因此有建議認為,在機場建成之前,可暫時使用直升機場,為適應直升機場場地窄小,當時更準備向加拿大購買短距離起降飛機。但後來隨著梁湘調離深圳,直升機場改建機場的方案也隨之擱置,購置短距起降飛機的契約也一併取消。
機場今日
從1983年建成發展到今天,深圳直升機場的功能也日益多樣化,開展各類通用航空業務,包括國內陸上石油服務、海上石油服務、人工降水、醫療救護、航空探礦、直升機引航作業、通用航空包機飛行、公務飛行、空中遊覽、出租飛行、直升機機外載荷等。而深圳直升機場,亦一直作為中信海直公司的基地進行運作。
不同於固定經營班次、航線一類的民航企業,由於直升機特殊的飛行特性,深圳直升機場也肩負起搶險救災、醫療救助的社會責任。深圳濱海、南海珠江口一帶發生的海上沉船、觸礁等意外,從深圳直升機場起航的直升機成為救援的最捷徑。
從上世紀90年代,中信海直公司從深圳直升機場起飛的直升機就在深圳附近的海域公共拯救一艘觸礁的台灣貨輪,將船上21名船員全部救起。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中,來自深圳直升機場的直升機再建奇功。當時國務院緊急下達徵用30架民航直升機投入到救災,被徵用的這30架直升機中,有12架就來自總部位於深圳的中信海直公司。
直到今日,為深圳120急救中心提供空中服務的中信海直公司,共有近20架可供救護的直升飛機。根據緊急救援協定,只要有需要,一接到起飛命令,深圳直升機場的直升機可以立即起飛,邊起飛邊向民航總局匯報。而正常情況下,直升機辦完空管手續,最快起飛也要需時4小時。
機場遷移規劃
1983年建成的深圳直升機場,經過20多年發展,直升機場所在的偏遠地帶已經變成南山中心區。騰飛的直升機雖然為深圳城市的災難救援、石油勘探提供大量服務,但隆隆的直升機起降聲音,也日益成為周邊居民的噪音來源。今年2月,在南山區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人大代表陳炳強就明確建議,深圳直升機場應搬遷到郊區。
在陳炳強看來,在上世紀80年代,深圳南頭位置偏遠,直升機場因此選址在此。但是隨著深圳的快速發展,直升機場附近已變成南山的中心地帶。現實的情況是,由於直升機場的存在,附近建築物必須限高,不管是同樂社區的建工村還是同樂工業區,建築物的高度都受到限制,制約該片區的發展空間,成為該片區至今發展依然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直升機場附近居民和商業活動越來越多,直升機起落帶來了很大的噪音,嚴重擾亂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陳炳強認為,從城市發展和資源充分利用角度出發,應將直升機場搬遷至離市中心較遠地方,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發展。
機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