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名將吳長慶

淮軍名將吳長慶

廬江一邑,自古地靈人傑,漢代大教育家文翁、三國名將周瑜、大科學家王蕃皆生於斯土;迄於近代,更是英才輩出,尤以清末風雲激盪、金戈鐵馬之際所產生的淮系群雄為最:歷任江西巡撫、浙江巡撫、升任四川總督劉秉璋,歷任雲南、湖南、廣西巡撫潘鼎新,署理福建巡撫兼督辦船政大臣吳贊誠,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以及本書的傳主吳長慶,皆是淮軍系統中一等一的重量級人物,在面臨“三千年一大變局”而多姿多彩的近代中國舞台上,各自都有著出色的表現,足以彪炳史冊。 相比其他幾位同籍的淮軍元老,吳長慶的遭際更為蹉跎坎坷:出身書香門第而科名未登;淮軍初創即作為主力軍——慶軍統領而終不能位至封疆;廣開幕府招賢納才被視為“獨自立異”;神速平息朝鮮“壬午兵變”卻遭到老上司和同僚之忌,軍析人病,抑鬱而終。他個人的悲劇,實際也是時代的悲劇。

基本介紹

  • 書名:淮軍名將吳長慶
  • 作者:夏冬波
  • 出版社:中國文史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編輯推薦,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序 一
翁 飛
廬江一邑,自古地靈人傑,漢代大教育家文翁、三國名將周瑜、大科學
家王蕃皆生於斯土;迄於近代,更是英才輩出,尤以清末風雲激盪、金戈鐵
馬之際所產生的淮系群雄為最:歷任江西巡撫、浙江巡撫、升任四川總督
劉秉璋,歷任雲南、湖南、廣西巡撫潘鼎新,署理福建巡撫兼督辦船政大臣
吳贊誠,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以及本書的傳主吳長慶,皆是淮軍系統中
一等一的重量級人物,在面臨“三千年一大變局”而多姿多彩的近代中國
舞台上,各自都有著出色的表現,足以彪炳史冊。
相比其他幾位同籍的淮軍元老,吳長慶的遭際更為蹉跎坎坷:出身書
香門第而科名未登;淮軍初創即作為主力軍——慶軍統領而終不能位至
封疆;廣開幕府招賢納才被視為“獨自立異”;神速平息朝鮮“壬午兵變”卻
遭到老上司和同僚之忌,軍析人病,抑鬱而終。他個人的悲劇,實際也是
時代的悲劇。
然而,他在整軍經武中對於江防、海防的傑出識見和舉措;他對家鄉
民生經濟、文教事業的扶持和推動;他統率下的慶軍以廬江子弟為主體,
帶出一大批愛國將領和軍事人才;他的幕府中俊彥畢集,其中更湧現出兩
位日後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和狀元實業家張
謇;他本人持身清正、家風嚴謹,其次子吳保初是“清末四公子”之一,思想
進步,支持變法、同情革命;孫輩中吳炎世、吳弱男、吳亞男三兄妹是最早
的同盟會會員……,這一切,都使得“吳老帥”的美名不僅在鄉里有口皆
碑,而且在近代史上也大放異彩。
廬江後學夏冬波氏,原本精研醫藥學並有所成就,曾在縣衛生局、勞
動和社會保障局任職多年,工作之餘,酷愛讀書,筆耕不輟。家鄉豐厚的
歷史人文資源,先賢的風範業績,引起他極大的興趣,遂探幽攬勝,由醫入
史,尤重對廬江淮系人物的發掘、考訂,樂此不倦,並進而向領導主動請
纓,調入縣文化局這一“清水衙門”,冀圖為家鄉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掘、
文化事業的繁榮和興盛,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在讀他的文章以及和他的
交談中,我感到他有著一種為了弘揚家鄉優秀文化“捨我其誰”的強烈使
命感和說乾就乾的緊迫感,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就是他在十數年間對
家鄉鄉土資料的調研發掘的基礎上,結合較為翔實的歷史文獻,數易其稿
而寫成的,用通俗明白的語言,系統展示了吳長慶這位淮軍名將的生平、
家世和業績,是值得一讀的鄉土人文讀本。常言道:一方水土一方人。如
果我們每縣每市,都有如冬波君這樣的執著之士,那么,弘揚優秀民族文
化,建設文化強省就不會是流於形式的口號了。是為序。
2007年7月28日
第五章 仕途偃蹇
抑不升遷
吳長慶早期隨父辦團練,鹹豐四年(1854)其父吳廷香因對抗太平軍
死於廬江城防。鹹豐五年(1855),吳長慶以難蔭襲雲騎尉,隸安徽巡撫
部。鹹豐七年(1857)八月,安徽巡撫福濟以吳長慶督率舒城、合肥團練勇
克桃鎮,以功奏保守備。是年九月,克服舒城。安徽巡撫翁同書檄調吳長
慶統練合肥東鄉民團。因護城之捷,摧鋒力戰,賞戴藍翎。鹹豐十年二
月,“以江南華子岡等處剿辦粵逆出力,賞守備吳長慶等花翎。”(《文宗顯
皇帝實錄》(五)/卷三百八)鹹豐十一年(1861)冬,吳長慶等率兵攻克重
鎮三河之後,奉曾國藩檄,募五百人成“慶字營”,接受兩江總督曾國藩的
統轄和指揮。同治元年(1862),“慶字營”被編人淮軍,歸李鴻章指揮。
1863年5月21日,吳長慶奉曾國藩之命,又從家鄉招募2營兵力後,慶軍
共3營,歸親慶軍統領劉秉璋指揮。 .
劉秉璋與吳廷香相識,視吳長慶為心腹,多有倚重。1863年,在攻克
楓涇、西塘後,擢升吳為副將。當時李鴻章曾對劉秉璋哂笑著說:“你的下
屬那樣的平庸之輩,也戴紅頂子了?”吳長慶以此言為終身之恨。
1864年攻克嘉興城,以總兵記名簡放。並給力勇巴圖魯勇號,免騎
射。
1866年,吳長慶與太平軍大戰於浙江、福建等省。先後攻占乍浦、湖
州、長興、廣德、漳州、漳浦等地,清政府命吳長慶交軍機處記名,遇有提
督、總兵出缺儘先題奏。
1868年,劉秉璋稱病去營,將其部全部交吳長慶接統。平捻後,吳長
慶以軍功賞穿黃馬褂,換瑚敦巴圖魯名號,並正一品封典。但吳長慶終未
得補實缺,官階仍然較低。
後經兩江總督馬新貽、李宗羲、劉坤一及漕運總督張之萬褒奏,到光
緒元年(1875)八月,“記名提督吳長慶為直隸正定鎮總兵官。”(《德宗景
皇帝實錄》(一)/卷十五)淮軍諸多名將得官沒有比吳長慶再遲的了。唐
定奎此時已由正定鎮總兵升為福建陸路提督。但由於沈葆楨十分倚重吳
長慶,“以海防棘公,胸有智略,潔己愛民,疏請留防江南”從緩赴任。
吳長慶處理江南寧國教案及疏浚江浦黑水河、四泉河、玉帶河等功績
卓著,經兩江總督沈葆楨、劉坤一、安徽巡撫裕祿、前江寧將軍穆彰阿、江
蘇巡撫吳元炳等的交章奏薦,光緒六年(1880)正月,以直隸正定鎮總兵升
授浙江提督。光緒六年(1880)二月,命浙江提督吳長慶來京陛見。(《德
宗景皇帝實錄》(二)/卷一百十)是年春,吳長慶由南往北,人京覲聖上,在
過山東泰山時,作《登泰山絕頂》一首:
行行仰止舊勞人,重上丹崖拱北辰。
雷動萬方雲作雨,山通大澤氣先春。
金泥玉檢傳靈跡,翠柏蒼松隔俗塵。
喜近天顏瞻咫尺,初升海日見精神。
——光緒庚辰春作
吳長慶此時的心情是最愉快的。剛剛升官,要入覲面聖,又乘興登上
泰山絕頂,真有“盪胸生層雲”、“一覽眾山小”之感了。高興之餘,吳長慶
還和張謇等在泰山題刻留念。
吳長慶入京覲見、回到江蘇防地不久,“署兩江總督吳元炳等奏,浙江
提督吳長慶,請暫緩赴任。得旨,吳長慶著準其暫緩赴任,仍留江蘇統帶
防營。”(《德宗景皇帝實錄》(二)/卷一百十一)因中俄關係緊張,光緒六
年九月,朝廷上諭:“山東現辦海防,關係緊要。浙江提督吳長慶,勇略夙
著,素稱得力,著劉坤一傳知該提督,酌帶親兵,前赴山東,幫同周恆祺辦
理防務。所有山東在防各軍,著周恆祺、吳長慶節制調遣。吳長慶接奉此
旨,著剋期起程,與周恆祺晤商,將該省防務並練兵事宜,妥籌布置,隨時
和衷商辦,務臻周密,以期有備無患。”(《德宗景皇帝實錄》(二)/卷一百
十九)吳長慶遂率慶軍六營赴山東登州、黃縣駐防,其餘各營交曹德慶統
帶。是年十月,“以浙江提督吳長慶為廣東水師提督,未到任前以福建水
師提督吳全美署理。”(《德宗景皇帝實錄》(二)/卷一百二十二)吳長慶仍
駐防登州而未赴廣東水師提督任。
吳長慶在山東籌辦的防務工作並不順利,受到了李鴻章的掣肘。吳
長慶駐節登州後,針對日本人可能發動的侵略,與巡撫周恆祺積極籌辦海
防,環海周視,規劃鞏固海防及籌建殲敵設施,與同僚相商籌辦,提出了很
多鞏固山東海防的措施,是年十二月,由巡撫周恆祺向朝廷奏請,“諭軍機
大臣等。吳長慶奏,山東海防緊要,請增募水師,並請飭兼顧,商撥水雷、
大輪船,暨籌拔水師餉銀各折片。因為力籌防務起見,惟現在海防緩急情
形,與前數月不同,自當因時制宜,斟酌辦理,將來事機大定,必須通籌布
置,以為長久之計。該提督所請各節,著李鴻章悉心酌度,妥議具奏。原
折片著鈔給閱看,將此諭令知之。”

編輯推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