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琴書

淮河琴書

淮河琴書是一種流傳於安徽省蚌埠市、阜陽市阜南縣等地區的傳統琴書藝術。於清代從河南、山東等地傳入。曲調婉轉優美,唱腔舒緩渾厚,語言純樸生動,韻味優美悠長,在淮河流域眾多的戲曲文化中獨樹一幟。其代表性傳承人孟穎曾獲全國表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河琴書
  • 遺產級別: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批准文號:皖政200893號
  • 批准日期:2008年12月4日
  • 項目編號:Ⅲ—11
  • 申報單位:安徽省蚌埠市、阜陽市阜南縣
歷史淵源,主要特點,傳承人,

歷史淵源

淮河琴書傳入安徽省阜南縣鄉村已有200多年歷史,它因演唱形式活潑,語言純樸生動,曲調婉轉優美,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深為廣大民眾所喜愛。因流入的地區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路:一路是由河南永城縣老藝人邵元振傳入,代表性傳承人有孟兆興、孟獻春孟穎等;一路是由山東瞎子(真名不詳)傳入,代表性傳承人有楊元得、張法、苗明才、苑金榜等;一路是淮北琴書,代表性傳承人有陳豁牙(真名不詳)、良麻子(真名不詳)、付學蘭、王文藝等。這三路琴書在淮河兩岸及皖西北、皖北地區廣為流傳,三路老藝人為適應當地民眾的需求,融合地方淮詞大鼓墜子和民間小調,與當地藝人互相切磋技藝,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代表淮河風情的淮河琴書。
圖2 淮河琴書表演圖2 淮河琴書表演

主要特點

淮河琴書唱腔音樂為主曲體,代表性唱腔有:“四句腔”,“四句腔”分:“慢四句腔”、“快四句腔”,“垛子板”垛板中間唱中有說,還有“鳳陽歌”、“梅花落”等曲牌,藝人稱:九腔十八調。淮河琴書曲調婉轉優美,唱腔舒緩渾厚,語言純樸生動,韻味優美悠長,在淮河流域眾多的戲曲文化中獨樹一幟。
圖3 淮河琴書表演圖3 淮河琴書表演

傳承人

孟潁是安徽省知名曲藝家,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河琴書的主要傳承人。孟潁表演的琴書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傳統琴書的“九腔十八調”,而且注意從地區戲曲、民間小調中汲取營養,豐富淮河琴書的唱法。2004年,她憑藉創作的琴書《一塊碎玻璃》榮獲中國曲藝節最高獎——“牡丹獎”。2009年,在全省曲藝小品大賽中,她表演的琴書《喜事多多》獲安徽省曲藝類一等獎。2009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對60年來一批在中國有影響的曲藝家進行表彰,阜南縣梆劇團演員孟潁被授予“優秀中青年曲藝家”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