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平原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成果

《淮河流域平原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成果》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安徽省地質調查院、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葉念軍、龔建師、葛偉亞、王獻坤、徐建國、周鍇鍔、楊磊、焦團理、朱春芳、邢懷學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河流域平原地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成果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安徽省地質調查院、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山東省地質調查院
  • 主要完成人:葉念軍、龔建師、葛偉亞、王獻坤、徐建國、周鍇鍔、楊磊、焦團理、朱春芳、邢懷學
  • 等級:二等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序號:2019003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9-2-24
項目摘要
本項目自2006年啟動,2010年結題。項目採用新技術方法,首次在淮河流域內進行了此類大規模的地下水污染(尤其有機污染)調查工作,取得了流域內有關水資源評價、水質及污染評價、專題污染研究等一系列成果,填補了流域內該項研究的空白。成果主要內容如下:
1.首次在淮河流域內開展整個流域的地下水污染調查,並首次在整個流域平原區開展區域有機組分測試分析及調查研究。
總調查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採取了6560組地下水樣品,獲取了6萬多個數據,系統的評價了流域內的地下水質量及污染狀況。
2.進一步查明了工作區內水文地質條件。
通過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包括取樣井、水源地、地貌、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調查、水位統調、監測,進一步查明了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包氣帶岩性結構特徵、地下水空間分布補、徑、排特徵,為地下水質量評價、污染狀況評價打下良好的基礎。
3.對地下水污染特徵開展綜合調查研究及歷史水質演化特徵分析研究。
對地下水的污染深度、河流污染寬度、不同區域的污染特徵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對一些典型污染區、疾病高發區進行了調查研究;分別以全流域、重點區為尺度對地下水質演化特徵、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的綜合研究分析。
4.對周口、開封、淮北、徐州等典型污染場地地下水污染特徵進行了專題剖析研究。
根據地下水污染特點,選擇周口北郊垃圾場、開封南郊垃圾場、開封市置地農藥廠、淮北老濉河、徐州七里溝等污染場地,開展地下水污染專題研究,採用野外調查、室內實驗、數值模擬等先進理論、技術、方法對典型場地地下水污染形成機制及變化趨勢、污染風險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
5.對主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質量進行評價,對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特徵進行分析。
對城鎮集中供水水源地和農村分散供水井的地下水質量,以及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供水適宜性進行了全面評價。對開封、周口、淮北等地的地下水污染特徵進行了分析總結。
6.開展地下水脆弱性評價,制定了區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
以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污染特徵研究為基礎,評價地下水脆弱性,根據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荷載、地下水資源功能,編制區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
7.創立模擬參數替代迭置法進行淮北市岩溶水防污性能評價,使評價結果更加合理。
在進行淮北市岩溶水防污性能評價過程中,考慮到DRASTIC方法由於其部分參數取值過於接近,並且在包氣帶的刻畫上過於概化,由此造成評價結果在當地不符合水文地質條件,對研究區的評價結果不準確,因此單純照搬該方法在淮北地區進行評價並不適合。為解決此問題,結合淮北市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創立了模擬參數替代迭置法進行淮北市岩溶水防污性能評價。
8.建立了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信息系統,評價了區域地下水質量及污染狀況。
採用統一的資料庫平台和本次工作取得的資料建立了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信息系統,並利用信息系統進行了區域地下水質量評價和地下水污染評價,編制了相關評價圖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