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老鹵大頭菜醃製技藝,淮安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安老鹵大頭菜醃製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淮安老鹵大頭菜的歷史要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據《宋史》記載,五代時,後周大將趙匡胤寓居淮安時,曾食過此菜,對此菜讚不絕口,在建立大宋王朝後,還將此菜列為貢品。南宋時,名將韓世忠及夫人梁紅玉統帥大軍駐守淮安新城(與淮安主城成犄角之勢)抗金時,韓大帥採納了夫人梁紅玉的建議,大力種植速生的大頭菜並進行醃製,梁紅玉還專門給士兵每人配備了一隻盛大頭菜的罐子,讓他們隨身攜帶,方便行軍時佐餐食用。
明清時期,淮安商賈雲集,人文薈萃,成為與蘇州、杭州、揚州並列的四大都市之一,並催生了淮揚菜系,飲食業的發達,亦帶動了老鹵大頭菜的發展,並與“文樓湯包”、“平橋豆腐”一起被譽為“淮安三寶”。
工藝特徵
老鹵大頭菜的醃製首重選料,要選地產、移栽、五櫻本種、重量在半斤以上,外形整齊美觀的大頭菜為原料。選當地產的大頭菜做原料是因為淮安市楚州區一帶,屬北亞熱帶氣候,具有季風濕潤性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量適當,非常適宜大頭菜的生長,這裡生產的大頭菜沒有筋,又鮮、又嫩、又脆,適宜醃製食用。周邊數百平方公里內的農民秋季大多種植大頭菜和紅胡蘿蔔。此地以南則因地勢低洼,不適宜大頭菜生長。從漣水縣一帶向北,氣候上雖然適宜大頭菜的生長,但因土壤不同,大頭菜塊莖中心含有木絲狀纖維,品質較差。再往北方,品質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