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雄法師

淨雄法師

淨雄法師,男,1962年出生,福建省福安縣人。高中畢業後曾做過兩年教師;18歲時,一段因緣讓他選擇到廈門南普陀寺出家;1982年,淨雄法師前往中國佛學院學習,與剛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學誠法師同班;4年後,正要前往美國法界佛教大學進修的淨雄法師應師父召喚,前往香港繼承衣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淨雄法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福安縣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法師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重建石峰岩寺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很多人問我,你收藏的這些文物價值幾何?我說‘無價’。中華文明、民族智慧如何作價?!聽我如此回答,大部分人都會啞然、愧疚……” 5月24日,在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的石峰岩寺,身披袈裟、手撫念珠的淨雄法師佇立禪室,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樣說道。
上世紀80年代,前往香港修行的淨雄法師開始接觸中國文物。此後20餘年,在廣大信徒的資助下,他先後募資2億元,收回5000餘件珍貴文物。
2008年,這位在香港擔任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席的大和尚“攜寶歸來”,在廈門重建石峰岩寺,並計畫在寺院建設博物館,用以安放文物。如今,大部分文物已從香港運抵廈門。
眼下,淨雄法師最為焦急的事就是儘快給這些寶貝安家。與此同時,他頗為關切“章公六全祖師像”的回歸,對於這尊當年從香港流失到荷蘭收藏家手中的肉身像,他一直遺憾未能在香港收回這件文物。而談到當年肉身像被盜一事,淨雄法師有些激動,直指有些人喪失了敬畏之心,才敢把地方保護神搬出去牟利。

人物經歷

在香港結緣中國文物
1962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安縣的淨雄法師,高中畢業後曾做過兩年教師;18歲時,一段因緣讓他選擇到廈門南普陀寺出家;1982年,淨雄法師前往中國佛學院學習,與剛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學誠法師同班;4年後,正要前往美國法界佛教大學進修的淨雄法師應師父召喚,前往香港繼承衣缽。
淨雄法師篤信因緣,在他看來,是香港的一次偶遇讓他結緣文物,並決心以出家人的身份畢其一生去推動文物回歸。
“1990年初的時候,我在香港摩羅街舊貨市場看到一張老式紫檀畫案在出售,賣家見到僧侶裝束的我後連連作揖,聲稱應物歸原主。後來才知道畫案是明代江南某古寺老方丈的用具,從廟裡搬出已幾百年。”回憶那段往事,淨雄法師依然感恩那位華人賣家。
3個月後,這張靠東挪西湊、分期支付搬回寺院的紫檀畫案被當地藏家發現。對方出價15萬港幣,是當初價格的3倍,但淨雄法師婉拒了對方的請求。如今,這張畫案已回到內地。
此後的歲月里,無論是在香港、台灣地區,或是異國他鄉,淨雄法師在念佛、弘法之餘,總會遍訪、尋覓中國文物。他始終認為文物是祖先遠去的記憶,滲透著本土精深的文化,見證著可傳承的民族智慧。
在他的藏品中,有一組隋唐時期的水晶佛像,共20餘尊,神態各異、造型精美。其中一尊菩薩像是淨雄法師1992年去加拿大溫哥華講經時所獲,原收藏人為多倫多的一位老華僑。由於他的屢次造訪,對方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半賣半送割愛相讓。而買下菩薩像後的他已是囊中空空,無錢購買返程機票。
20餘年裡,淨雄法師省吃儉用、傾其所有,並動員廣大信徒四處覓寶,先後收集了古佛像、古家具、古字畫、古硯台、金石等系列文物5000餘件,其中紀念史可法的黃花梨屏風、魏文帝碑銘、紀念鄭成功的將軍椅均為稀世珍品。
“這不是我一個可以做到的,要感謝很多華人信徒的捐助,還有我香港徒弟的無怨無悔。”淨雄法師說,他直言如果沒有全社會的支持,出家人並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
除了感念華人信徒的慷慨,淨雄法師也一直感恩於華人收藏者。因為5000餘件文物幾乎全部來自華人,許多文物都是華人從海外高價所獲,他們不僅在價格上大幅讓步,有的甚至在付款時主動提出“分期支付”的方式。
淨雄法師表示,“文物回歸不是‘名利場’,是滾燙的民族心。許多捐助者都不留名,藏家也不計個人私利。因為大家信賴佛教,希望這份功德能發光。”
讓5000餘件文物在廈門安家
“別時僧衣一件,歸來攜寶五千。”30多年前,當淨雄法師離開廈門時,曾暗自許諾日後重返故地,但他沒想到會給廈門帶回這樣一份“厚禮”。
事實上,除卻情系出家寺廟,淨雄法師最終決定把文物帶回廈門的根本原因,是出於一種戰略考量。他表示,廈門是“華夏之門”,面對台灣地區與海外,既可以吸引台灣地區的中華文物回歸,也可以輻射、影響東南亞地區。
2008年,做好“回家”準備的淨雄法師給福建省領導去信,闡明了自己的想法。廈門市海滄區隨即敞開懷抱,並拿出鐘山村蔡尖尾山東麓300餘畝土地給予支持。而此處恰好留有明代古剎石峰岩寺,這也是淨雄法師中意的選擇。
目前,石峰岩寺的建築群還略顯單薄,除一座偏殿與寮房外,還有一座二層小樓正在建設。而由於資金緊缺,安放文物的博物館至今尚未動工,大部分文物只能在一位信徒的倉庫中“沉睡”,而另外兩個貨櫃的文物還滯留在香港。
除了讓5000餘件文物在廈門安家外,淨雄法師一直希望用佛教文化去感化那些利用文物牟利的人,同時也希望喚起國人對文物的保護與熱愛。為此,2014年,淨雄法師經過考慮,在此前博物館與寺廟一體聯動的基礎上,萌生了打造佛教文化博覽城的構想。
淨雄法師表示,“未來的石岩峰寺不僅僅是一座寺廟,而是一個宗教文化的精神家園,是融匯世界佛教文化的大觀園。在這裡,可以滌盪與淨化內心。”
按照規劃,佛教文化博覽城將以“人性化”的佛教精神為主線,以石峰岩新寺為核心,不僅保存和展示歷代瑰寶,還將引入中國佛教的佛像、聖物、宗教儀式、建築樣式等,成為一個佛教綜合體。
由於經常受邀到海外弘法、講經,淨雄法師與海外華人接觸頗多,許多年長的華人曾屢次向他表露過希望“落葉歸根”,回歸祖國。
淨雄法師為此計畫在佛教文化博覽城建造安老院,讓想回祖國頤養天年的華僑有個家。他的構想是,寺院負責華僑們的一切用度開支,華僑可自願把收藏的中華文物捐給寺院博物館,用來展出。此外,華僑們還可以通過寺院設立的“四恩基金”回饋社會。
淨雄法師表示,“文物收藏也是愛國修行,文化復興更是慈悲利他。佛教要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勇擔文物回歸重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