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石宮

淨石宮

淨石宮,俗稱融寧宮,因建在村西淨石山下而得名。創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後歷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東院有北大門、東廊房、南窯洞三孔;西院有正殿、東西配殿、東西垛殿、窯洞兩孔、二門、過路戲台等建築。西院正殿為主體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神龕內懸塑盤龍和42尊塑像均為明代作品,東西山牆及後牆保存壁畫80平方米,為清順治五年(1640年)繪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淨石宮
  • 俗稱:融寧宮
  • 建在:村西淨石山
  • 創建:明弘治元年
地理位置,建築結構,山門,大殿,殿門,神像,壁畫,東西配殿,

地理位置

融寧宮位於堤村鄉乾河村,因廟宇建築正對淨石山,又稱淨石宮。現存建築為明中後期遺構,占地約5畝余,山門,融寧宮同在中軸線上,左右各有配殿、耳殿、建築結構疏密得當,布局精巧,主次分明。

建築結構

山門

建在宮院正南,兩側磚砌起牆,上以木板平覆,木構戲台於其上,十字歇山式,琉璃瓦覆頂。當地稱作“八卦懸頂”。

大殿

進入山門便可看到雄偉的大殿——融寧宮,大殿建在高0.3米的磚砌台基上。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頂,覆以布瓦。殿額題匾“融寧宮”,“融”有作久遠解,放映出人們對平定安和環境的熱愛與期盼。

殿門

殿門格扇式。

神像

殿內供奉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為道教中主宰北方的大神。神像披髮仗劍端坐於須彌座上。傳說真武大帝曾助周武王伐紂有功,玉帝冊封為玄武,加號“太上紫皇天一真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尊為“鎮天真武靈應武玄天上帝”。明代張三豐創立的武當派道教崇祀真武,以真武為祖師,後人又稱真武大帝為“玄天祖師”。
大殿真武像上懸塑天宮樓閣,許多姿態各異的天神出沒於雲霧間,懸塑分做上下兩部分,頂部彩塑樓閣三所,正中垂檐歇山頂,底層出抱廈,內奉元始天尊,左右有天神持戈怒立。左為靈寶天尊,右為道德天尊。道家意想中的神聖天堂,在民間匠人的手下表現得至高無上。二層懸塑多為神仙官吏。玄天大帝兩側塑有周公和桃花女。傳說周公、桃花被玄天大帝收服後,封為元帥,在帝座前效力。左右檐柱盤龍怒張。須彌座前塑有龜、蛇二將。神像背後彩塑龍霧花卉,祥雲縈繞,金碧輝煌,彩塑人物大約十幾公分,但神情並肖,栩栩如生。

壁畫

殿左右及後山牆滿繪壁畫,約用傳統的勾線填色法完成。
東西山牆形如現代環畫形式,採用傳統的散點透視法繪有玄天大帝八十二化。形象地表現了玄天大帝從“夢中月”始到“天帝賜劍”、“翻山裂石”、“武當鎮帥”……直到受封‘玄天上帝’的整部情節。畫法精細工致,用筆遒勁,線條簡潔有力,中間襯景有山水,古樹,宮院等,點染皴擦,一絲不苟,人物面部、衣襯、樹幹及葉多以渲染法分陰陽。增強了畫面的表現效果,西壁頂有墨書題記,為石明里丹青楊成廉,攜其弟及子楊萃,和學徒某完成,時間為清順治五年閏四月。後牆神像左右壁上繪有威風凜凜的天神征戰圖,人物均等如真人,線條勾勒粗獷有力,鬚髮怒張間,仿佛有排山倒海之勢。神龕側面繪有獻花神像,衣紋流暢生動。色調明快亮麗。
融寧宮壁畫設色對比明顯,因多採用礦物顏料,至今仍光彩人,傳統武士的“蜂腰”、“豹肩”在畫家筆下表現得尤為生動,滿壁流光溢彩,直奪天工。學者把芮城永樂宮、廣勝寺水神廟、融寧宮的壁畫分別定為晉南元、明、清三個時期的代表作。足見它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百同凡響。

東西配殿

融寧宮東西配殿建成3間2層樓閣式,2層出檐,圍以欄桿,傳為舊時婦女看戲之所,底層則為男性觀戲場地。在封建社會,男女有別,社會風俗嚴厲,在建築上反映得更為明顯。配殿北側,各建耳殿一間,分別供奉黑虎、龍王二神。東耳殿旁有小便門通往殿東過道,傳為舊時婦女進廟之處。東配殿南側開一東向大門,門額題朝聖門,出門有南北長30餘米,寬5米的磚漫通道,由此而北,盡頭有大門可出宮院,大門額書“淨石宮”,懸山式建築。附:乾河“淨石宮” 堤村乾河村,古稱“水潤里”。地當洪、霍、汾三縣交通要衝,自古以來,車輛運輸,四通八達。村西“淨石宮”東臨汾河,西倚呂梁;“碑林”、“藝苑”分陳兩廊;殿宇輝煌,古柏參開,雕塑壁畫,馳名遐邇。 主殿“融寧宮”,中塑“玄天大師”,赤臉金身,威風凜凜;儀表非凡,栩栩如生。兩邊楹聯為:“七世太子不願皇宮享寶貴,八輩狀元但求武當養性心。”宮仆峰環抱,懸空柏出石隙;山水明媚,樹木參差;四時百鳥爭鳴,八節野花不斷,真乃錦銹江山,畫圖世界,過往遊人,無不嘆為觀止。尤其遊人注目的是,宮門外通往平垣之東西道旁,雙峰對崎,太陽當空人無影;巒封路心,雷鳴電閃雲無著。似此奇境,實屬罕見。為方便遊人登峰眺望。免除往年繞山越嶺之苦,1993年經村民及外出工作人員集資,新建一橋上達龍王峰,下通“融寧宮”。故取名曰“龍宮橋”。 “欲窮千里目,更上高山峰”。沿“龍宮橋”攀登六十九個台階,即達山腰“龍王亭”。傳言:“龍者能興雲雨,利萬物”。故在若干年前,我們的祖先,每逢天旱之年,祈求“龍王爺”作雲下雨,霖雨蒼生,人壽年豐,曾在山巔建有“龍王廟”(因年久塌毀,現已在存)稱此山為“龍王峰”。 沿“龍王亭”徐徐而上,登峰環繞,四望無跡。遠近景物,盡收眼底。仰觀霍山,密木蔥蔥;俯視汾河,流水潺潺;南同蒲與大運公路交錯,車馳如梭;汾河水同“七一渠”並流,縱橫灌溉,真可謂“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難怪遊人至此,無不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加以宮前有廣場,宮後有水泉。加建造園林,開旅遊勝地,實具有得天獨厚之天然優勢。 如果說:“飛虹塔”、“古大槐”、“蘇三監獄”為我縣三大名勝古蹟,則將“淨石宮”辟成旅遊區,不啻為洪洞“又添一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