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大集

淄川大集

淄川大集又稱淄城大集,因設在淄城西關,當地人稱之謂西關大集。大集沿孝婦河西岸,南起淄川留仙湖公園,北至張博鐵路大橋,長約4華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淄川大集
  • 地理標誌:淄博西關
發展歷史,地理人文,

發展歷史

1933年出版的《膠濟鐵路經濟調查報告》記載:“西關當(淄川)縣城之繁華街,較大商號多集該處,夏曆一、六有集市,設攤販賣者五百餘,近則境內負販小商,遠則周村布販,博山陶瓷販,桓台蔬菜販,博興的藕、席販,俱於集市前一日來此,集市交易甚盛”。可見這時淄川集市已具相當規模。1949年,淄川大集上市的物資有糧食, 油脂油料, 豬、羊、大牲畜、土產品等30個品類,四五百個品種,集日成交額約1500~ 2000元(按人民幣計算),累計月成交額萬元左右,全年成交額15萬元。 新中國成立後,淄川大集有較大發展。1960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列為全國重點集市之一,每集上市人數、品種、總值、成交金額、成交對象、價格變化等情況,直報國家、省、市工商局和統計部門。並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集市聯絡點。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淄川大集得到長足發展。 僅成交額一項, 1978年為3999.5萬元, 1983年猛增到 15654萬元,比1978年增加近4倍。上市人數由1969年旺季時的5萬餘人,增加到1985年30萬人次。集期有過去的一、六集日又增加了三、八小集日,5天兩集。

地理人文

境內最大的集市是淄川大集。 該集地處孝婦河西岸, 南起留仙湖公園,北至張(店) 博(山)鐵路大橋,長約2公里。集市以西多為今西一、西二兩村社區。舊時兩村為一,稱西關,有些市場還設於村內。故當地人稱淄川大集為西關大集,或簡言之為西關集。 淄川大集歷史悠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淄川縣誌》載:“西關立市原以便民,然市必有稅,稅取之市,則新市易散復值。”1933年出版的《膠濟鐵路沿線經濟調查報告》記載:西關當縣城之繁華街,較大商號多集該處。夏曆一、六有集市,設攤者約500多。 近則境內魚販小商,遠則周村布販,博山陶瓷器販,桓台蔬菜販,博興藕販,俱於集期前一日來此。集市交易甚盛”。 淄川大集早期以“騾馬市”而聞名,牲畜上市量大,品種全。加之,淄川盛產煤炭、窯貨等工業品,上市貨物品種繁多,吃、穿、用俱全,從而吸引各地商賈集聚於此進行交易,近的來自周圍各縣,遠的來自相鄰各省。上市物資有:龍口的氈帽、炕氈;崑崙、萬山的砂鍋;渭頭河的的大缸、窯貨;博山、崑崙的酒、餐、茶具;口頭、峨莊的梨、山楂、柿餅;周村的絲綢、布匹;萊蕪、辛店的生薑、大麻、花生;鄒平的蘿蔔;章丘的大蔥;壽光、新泰的韭菜;博興、高苑、長山的葦席、葦箔、簸籮、箢子、糧食、土布;茌平的大小紅棗等,集市交易興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