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涼山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是在2009年由涼山州統計局發布的一份公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山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發布單位:涼山州統計局
  • 年份:2009年
涼山州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涼山調查隊
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0年3月
二〇〇九年,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經濟形勢異常嚴峻複雜的局面下,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央和省州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增提速、爬坡上行、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以擴大投資、工業回升、民生改善為著力點,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全州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2009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627.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7%,比全省增幅高1.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57.46億元,增長4.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56.08億元,增長26.2%,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60.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13.57億元,增長11.2%,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2.3%。人均GDP達到14306元,比上年增長14.9%。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4:38.3:34.3調整為25.1:40.8:34.1。
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16.86億元,增長19.6%。其中,一產業增加值54.00億元,增長4.5%;二產業增加值171.56億元,增長28.5%;三產業增加值91.30億元,增長12.3%。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2.9%。
居民消費價格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同比上漲0.4%,比上年回落4.4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0.03%,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0.5%。居民生活消費八大分類指數呈六漲二跌的態勢,其中食品類上漲0.5%、菸酒及用品類上漲2.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4%、居住類上漲0.7%。
工業品出廠價格逐步回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下跌0.7%,比最低點的一季度回升17.2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上漲0.5%,重工業下跌1.8%。
扶貧開發工作深入推進。深入落實統籌型、捆綁式扶貧開發機制。全年各級各類扶貧資金投入3.57億元,增長8.17%,省下達我州扶貧資金8357萬元。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低,自主發展能力不足,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艱巨,城鄉居民就業和增收壓力增加。
二、農業
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夯實農業基礎,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主線,加強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59.4億元,增長5.0%。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經濟作物增產增效。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8.85萬公頃,增加5110公頃,增長1.06%,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69.06%;全年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13.18萬噸,增長3.4%,平均畝產290.9公斤。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增多減少,其中:油料播種面積2.32萬公頃,增長43.55%,產量4.13萬噸,增長59.48%;烤菸播種面積6.24萬公頃,增長16.89%,產量13.42萬噸,增長11.1%;蔬菜播種面積5.16萬公頃,減少2.62%,產量180.73萬噸,增長3.19%;水果產量71.25萬噸,增長33.16%。
生態建設進展順利。鞏固和擴大以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22萬公頃,其中:完成退耕還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積894公頃,年末全州森林覆蓋率達42.38%。森林保護工作繼續鞏固,森林火災損失控制在0.28%。以下,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到100%。
畜牧業發展加快,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出欄肉豬593.49萬頭,增長4.0%;羊出欄404.17萬隻,增長4.7%;牛出欄42.68萬頭,增長5.7%;家禽出欄2434.26萬隻,增長7.3%。全年肉類總產量達63.43萬噸,增長4.5%,其中豬肉產量45.99萬噸,增長4.2%;羊肉產量8.23萬噸,增長4.6%;牛肉產量5.02萬噸,增長5.4%;家禽肉產量3.9萬噸,增長7.3%;牛奶產量3.92萬噸,增長9.6%;蠶繭產量1.91萬噸,增長6.9%;水產品產量2.78萬噸,增長4.9%。實現畜牧業產值119.05億元,增長4.6%,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達45.89%。
農田水利建設成效顯著,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累計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56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3.41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53萬噸,增長4.86%;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84.57萬千瓦小時,增長21.48%。
三、工業和建築業
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推進“工業涼山”戰略。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02.7億元,增長28.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2.3%。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0個,比上年增加46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7.3%,銷售產值增長43.68%。
支柱產業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增長48.1%,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36.6%,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增長21.5%,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增長30.4%,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9.23%。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產量3835.68萬噸,增長81.1%;銅選礦金屬量5.57萬噸,增長53.4%;鉛鋅選礦金屬量33.9萬噸,增長42.8%;生鐵產量103.78萬噸,增長15.6%;成品鋼材產量119.91萬噸,增長28.1%;鋅錠產量11.31萬噸,增長109.2%;水泥產量420.23萬噸,增長57.1%;農用化肥14.90萬噸,增長103.7%;發電量75.00億千瓦小時,增長24.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0.8億元,增長37.04%;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為37.00億元,增長7.16%;利稅總額為71.49億元,增長18.02%;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98.4%,比上年上升33.7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19.24%,比上年下降0.83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44次,比上年提高0.19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0.83%,下降3.0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5.96萬元/人,增加6.16萬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7.50%,比上年上升4個百分點;虧損額4.94億元,增長42.82%;產銷率97.4%,上升2.30個百分點。
建築業穩步增長。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3.41億元,增長15.7%。全州資質等級四級及四級以上的建築企業33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21億元,增長24.9%;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15.7萬平方米,增長55.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大力實施投資拉動戰略,以災後重建、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設施項目為重點,增強投資支撐,實現了投資總量的不斷增長。年末全州施工項目達到1464個,比上年增加566個,增長63%,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1158個,比上年增加497個,增長75.2%。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07.03億元,比上年增長57.9%。
在投資構成中,第一產業投資19.54億元,增長48.0%,第二產業投資350.96億元,增長57.7%,第三產業投資136.53億元,增長60.1%。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95.19億元,增長55.7%;更新改造投資完成51.53億元,增長76.4%;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8.26億元,增長10.4%;其他投資完成13.80億元,增長382.4%。
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項目建成投產率達到72.40%,增長15.4%;新增固定資產222.11億元,增長45.6%;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43.70%,比上年下降22.3個百分點。
五、國內貿易和旅遊
在國家擴大內需、提升消費的政策效應下,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1億元,比上年增長20.0%。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30.10億元,增長14.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5.65億元,增長18.5%。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市場零售額為139.10億元,增長20.7%;農村市場零售額為62.31億元,增長18.5%。在行業結構中,批零貿易業零售額為152.00億元,增長20.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為44.44億元,增長26.6%。
在經濟類型結構中,國有經濟零售額12.98億元,增長20.6%。非國有經濟零售額188.43億元,增長19.9%,其中私營個體經濟零售額156.97億元,增長20.3%。
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完成銷售總額293.29億元,增長12.5%,其中:批發額141.29億元,增長5.1%;零售額152.0億元,增長20.3%。
深入實施資源聚合型和精品帶動型旅遊發展戰略,推進旅遊突破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501.37萬人次,增長20.0%;旅遊總收入52.24億元,增長38.57%;旅遊外匯收入5.63萬美元,下降52.69%。
六、對外經濟
對外經濟合作不斷擴大。積極推進成都-涼山、涼山-攀枝花區域合作,以西博會為契機開展"百日招商活動",不斷拓寬對外經濟合作領域。全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82個,其中總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有31個;協定引進資金134.57億元,下降87.63%;實際到位資金196.52億元,增長103.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個,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5535.2萬元。
全年出口創匯2978萬美元,下降4.52%。
七、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穩步發展。會皎路、施魚路、和大路竣工通車,瀘雅高速公路、瀘亞路、會攀路、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加快推進,青山機場改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年末全州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7606.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裡程為10393.2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47.4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360156萬噸公里,增長104.69%,旅客周轉量242579萬人公里,增長72.26%。
郵電通訊業快速增長。年末光纜總長度達到37046皮長公里,增長24.8%;新增長途業務線路901路,累計達到8969路;電話網程控交換機容量274.31萬門,增長12.83%;年末國際網際網路上網用戶數11.06萬戶,增長41.43%。全年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2.76億元,增長10.4%;年末郵電公網電話用戶達204.85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43.84萬戶,下降5.88%,行動電話用戶161.01萬戶,增長30.0%。全州電話普及率達到43.86%,比上年提高5.86個百分點。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地方財政收支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完成71.6億元,增長19.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8.9億元,增長30.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0.2億元,增長36.4%。
金融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84.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3.09億元,增長23.96%。其中企業存款餘額160.38億元,增長35.39%。年末各項貸款餘額258.54億元,增加80.21億元,增長44.98%。其中:短期貸款餘額93.84億元,增長21.46%;中長期貸款餘額153.44億元,增長56.12%。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978.16億元,增長13.94%;現金支出1001.69億元,增長14.22%;現金淨投放23.54億元,增長27.37%。
年末全州有證券經營機構2個,全年證券交易量366.80億元,增長84.8%,日均交易量14982萬元。
保險業快速發展。保險機構保費收入8.65億元,增長10.95%;其中財保保險費收入4.36億元,增長21.2%;人保保險費收入4.29億元,增長2.16%。處理各種賠案支付金額3.09億元,增長18.74%,其中財保保險賠款金額2.23億元,增長28.3%,人保保險賠款金額0.86億元,下降0.38%。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政策,“兩基”攻堅全面完成,全州“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民族教育“十年行動計畫”深入實施,職教攻堅初見成效。年末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052所,在校學生數83.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3.57萬人;教職工人數4.2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3.68萬人。
義務教育成效顯著。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74.61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和教科書費,對18.45萬名貧困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年末全州國小學校數1820所,在校學生55.78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6.75%,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入學率95.07%,國小輟學率5.23%,下降0.98個百分點。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3.42萬人,增加9425人,增長4.19%。
職業教育不斷加強。中等專業學校6所,在校學生9858人,職業中學17所,在校學生1.67萬人;技校4所,在校學生476人。
高等教育穩步發展。西昌學院招生4136人,在校學生12700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694人,畢業生2860人。
成人教育繼續發展。全州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8274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數2359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生人數18773人,參加全國統一自學考試的人數達7280人。
科技研究和套用能力增強。州級部門直屬科研單位6個,州級各部門全年共承擔科研項目62個,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省部級項目13個,列入國家和省級"星火計畫"項目1項,獲得省級重大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十、文化和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不斷發展。年末擁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18個,鄉鎮文化站286個,博物館2個,文物保護機構15個。
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化“三下鄉”活動、農村電影“2131”工程、“社區文化”活動穩步推進,全年藝術表演團體演出126場次,觀眾人數達28萬人次;農村電影放映單位362個,全年電影放映場次46260場,電影觀眾925萬人次,翻譯民族語影片30部。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加強。全州共有衛星地面接收站93676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4.76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0.16%,廣播人口覆蓋率81.21%。
新聞出版事業持續發展。全州出版地方報紙彝、漢文版兩種,發行量59.25萬份;出版地方雜誌彝、漢文版兩種,發行量6800冊。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醫療服務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推進,參合農民390.48萬人,參合率達89.6%。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1043個,病床位11554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843人,其中:醫生5519人,護師護士3626人。在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個,衛生技術人員732人;婦幼保健機構18個,衛生技術人員423人;鄉鎮衛生院646個,衛生技術人員3676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開展民眾體育運動,舉辦縣及縣以上運動會10次;參加國家、省級運動會4次,獲得比賽獎牌88枚,其中金牌36枚;體育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州業餘體校在校學生達到2739人。
十一、人口
據公安人口統計,2009年全州年末戶籍人口473.04萬人,增長2.62%,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47.49萬人,增長4.58%,占總人口的52.32%;彝族人口為231.07萬人,增長4.81%,占總人口的48.85%。全年出生人口6.60萬人,出生率為13.95%。,下降4.31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52萬人,死亡率為5.33%。,下降3.64個千分點。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1元,增長12.0%,人均消費支出9504元,增長18.2%。農民人均純收入3960元,比上年淨增307元,增長8.4%,農民人均現金支出3993元,增長16.4%。
城鄉居民儲蓄餘額穩定增長。全州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285.56億元,增長18.90%,其中:城鎮居民儲蓄餘額216.83億元,增長18.16%;農村居民儲蓄餘額68.73億元,增長21.30%。
社會保障就業事業進一步推進。年末全州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19.5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6.6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4.42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457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819人,登記失業率4.12%。
社會福利與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擴大,城鎮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7.79萬人,發放保障金23594萬元;農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38.25萬人,比上年增加4萬人,發放保障金2.10萬元,增長59.65%;全年得到社會保障救濟人數91.97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3萬人,福利企業安置殘疾職工174人。全州共有各類福利院、敬老院61個,床位數5138張,收養人數454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