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河墓群分布在涸河村西半部,在東西寬約1.5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的範圍內保存有許多古代墓葬,過去曾有七十二冢的說法。墓群中原有封土高大的古墓7座,封土面積均在5畝以上,封土高達8米左右,另外還有十幾座封土較小的古墓。如今墓群中依然保留兩座封土高大的古墓及眾多小型墓葬,其中最大的是“盼子墓”,為漢代墓葬。
涸河墓群位於高唐縣涸河鎮涸河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涸河墓群簡介,齊盼子,
涸河墓群簡介
涸河墓群分布在涸河村西半部,在東西寬約1.5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的範圍內保存有許多古代墓葬,過去曾有七十二冢的說法。墓群中原有封土高大的古墓7座,封土面積均在5畝以上,封土高達8米左右,另外還有十幾座封土較小的古墓。如今墓群中依然保留兩座封土高大的古墓及眾多小型墓葬,其中最大的要數“盼子墓”,俗稱大冢,為眾墓之首,但涸河墓群已發掘墓葬均為漢墓,未見戰國時期墓葬,故“盼子墓”亦應為漢代墓葬。
齊盼子墓是涸河漢墓群中大墓之一。在涸河村西南200米處,距縣城17.5公里 ,民眾稱為“大冢”。該墓過去封土高大,因坍塌流失,封土逐年縮小,現封土高4米,直徑20米。在盼子的“大冢”的周圍尚有王子墳和小冢3個,雙冢2個。
涸河墓群先後出土了大批陶樓、綠釉陶廚俑、陶井等珍貴文物,其中又以出土的陶樓最具代表性。1956年固河漢墓出土的綠釉陶樓高144厘米 ,氣勢雄偉,技藝精湛,是當時木構樓閣的一個典型縮影,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國家博物館,曾作為國寶多次出國展覽。
齊盼子
春秋戰國時期的高唐邑,位於現在的涸河鎮附近。當時為齊國西部重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西部鄰國也常把攻占高唐作為侵略齊國的橋頭堡。據《春秋左傳》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趙鞅率師伐齊,取黎及轅,毀高唐之郭。”這
是發生在春秋時的事,到了戰國,趙國又曾侵占高唐,於是,齊國派精兵強將守高唐,到了齊威王時,國勢日漸強盛,公元前350年,即齊威王五年,為加強邊防,沿馬頰河一帶設齊長城,從現在的梁村鎮一直到三十里舖鎮。現今齊長城依然有遺址存在,古齊長城邊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古風猶存。
齊威王還派盼子守高唐,趙國人不但不敢再侵入齊國西部重鎮高唐,而且連到兩國為界的河裡打魚也不敢了。因此,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於魏王會田與郊時,齊威王說“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趙人不敢東漁於河。”盼子守高唐,制止了邊境地區的戰亂,保護了齊國的西部邊境,特別是高唐一代的生產和生活的相對穩定。盼子死後,又葬在了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