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西中心學

莆田歷來有重教興學的光榮傳統,素有“文獻名邦”之美譽。在涵江這個近代馳名八閩的商業重鎮,文教也自古被有識之士所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涵西中心學
  • 位於:樓下的公立鑄新國小
  • 創辦於:1902年
  • 美稱:文獻名邦
學校簡介,學校歷史,學校榮譽,

學校簡介

位於樓下的公立鑄新國小(樓下國小前身,今涵西中心國小)乃涵江人的驕傲,她創辦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迄今已整整一個世紀了。歲月如流,大浪淘沙,像這樣歷經風雨滄桑而不衰的百年老校,在涵江區堪稱獨家,就是在莆田市亦為數不多。如今眼看桃李芬芳,滿園春色,生機盎然,異彩紛呈;回首往事,當年的創業征程,歷歷在目。
涵西中心學坐落在古老的樓下街旁則一所百年老校。在新課的背景引領下,學校堅持“管理為基,發展為本,科研引路,質量為魂”的辦學思路著力營造文明合作,主動求知,交流揮究,和諧發展的教學氛圍,積極開展具有該校特色的創造性教育好實踐活動,學校的課改實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新課程這棵幼苗必將在涵西這所百年老校綻出奇葩!

學校歷史

涵江古鎮乃興化商貿中心,文教事業亦較發達。早在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在樓下即有吉了人(清初莆田沿海截界時,吉了澳即今秀嶼鎮棲梧村林姓移民建的“吉江書院”,《鼎建吉江書院小記》碑乾隆五十八年立,有雙龍碑額,碑文楷書,碑高1.45米,額高0.70米,保存完好,全碑325字。原立樓下國小內,現存正學門碑廊;“吉江書院”石額,乾隆壬子年即1792年立,楷書橫書,上款:乾隆壬子仲夏鼎建;下款:里人林雲宗敬立。原立樓下國小內,今存涵東街道辦文化站,即紫璜影劇院內)和“吉了宮”(因靠近街道,加上諧音,民眾稱街路宮)寺廟。清光緒前期,樓下私塾已有盧埕楊汝鈺(秀才四舍)和後坡55號後遷牛角鄭夢棋宅的林三一先等處。
1902年,由集奎曾家、盧埕楊家及陳情表(少密)等社會名流發起,於“吉江書院”和“吉了宮”原址上創辦了涵江第一所國小——鑄新國小。公立鑄新國小因其經濟實力較為雄厚,校董,校長名隆望高,師資隊伍人材濟濟,辦得相當出色,堪與城廂礪青國小相媲美。故有“城內礪青,涵頭鑄新”之美稱。
1925年前後,學校又建了運動場,以後校舍逐漸擴大,頗具規模。當時,還設立幼稚園,為涵江第一所幼稚園。1932年,莆田縣當局整頓國小,公立鑄新國小改為縣立鑄新國小,經費由政府統一撥付,學校一時頗為興盛。
鑄新國小首任校長系黃勝白(雄東,曾留學日本、美國)。1914至1927年,由陳柱生(碩民,官立興郡中學堂畢業)接任校長,後由曾振先(烈承,工業專門學校畢業)續任。柱生和振先任內,不僅沒拿薪水,還隨時接濟資助學校。陳柱生很少到校,後因英語教員缺,他兼授英語,才較常到校。曾振先也很少到校,校務由教導陳瑞瞞(膽如,私立福州政法專門學校畢業)、黃文鑄(亦顏,福州一高首屆畢業生)主持。
鑄新國小的教員,多為涵江著名教師。先後任教的有:劉鐘英(亞雄,官立興郡中學堂畢業)張宗渠(亞愚,官立興郡中學堂畢業)、陳情表(少密,官立興郡中學堂畢業)、陳紹蒼(易繩,官立興郡中學堂畢業)、宋少謙(後往南洋任教)、陳鐘頭(星明,福州一師畢業)、程定逵(筆侯,官立興郡中學堂畢業)、連文瀛(奕州)、李祖麟(振宇)、鄭碧新(迪民)、劉逸麟(劉驥)曾廣全、陳鶴(原名陳瑞鳳)、曾廣茂、童復元、王仁煦和王德楷等。
鑄新國小剛創辦時,學生只有近百人,每屆畢業生僅十多人。以後,學生增至二百多人。初期的學制是七年,初小三年,高小三年,高等預科一年。因教師多是有真才實學的能人,故對學生學業的要求也較高。作文多用“四書”中名句作題目,內容近似史論。英語也有用《天方夜譚》英文原本進行教授的。曾振先任內,學校已改為六年制,取消高等預科,沒再教英語了。由於辦學成績顯著,在城涵各國小中享有較高的聲譽。
1935年1月,因教育經費困難等,經國民黨縣政府批准,縣立鑄新國小[(與創辦於1913年的縣立培原國小合併)改名為縣立樓下國小,校址不變,由縣教育局委派鄭景星擔任校長。1935年下半年陳善元接任校長,黃少彭為教導。當年,學生人數已達三百來人,每屆畢業生三十多人。此後,學生數逐年增加,最多時近千人。抗戰期間,為避日機轟炸,樓下國小於1939年下半年,先後遷至西天尾楓林、梧塘沁園等地,1940年,更名為囊山鄉中心學校。1943年,又在樓下原址設立龍樓保國的學校,沿用至解放後即1950年1月止。國民黨後期,民不聊生,學校經營慘澹,教育處於低潮。 自1943年起,校長先後由張啟霖、林文英、黃奇斌擔任。黃乃解放前最後一任校長(謝金細時任教導),延續至1950年1月。從1935年初至解放前,在樓下國小先後教員的有張淮、張俊煌、鄭元清、翁美媛(女)、林景壽、陳奇梅、楊紹震、楊俊、楊紹裘、曾廣贊、曾廣謐、陳淞、陳兆琰和何文錦、林應誠、陳鈺疇、鄭聰、鄭亞通、謝金細(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林惠微、方淑英(女)、曾仰安、陳蘭英(女)等。
解放初,黨和人民政府重視教育事業,在維護教學秩序的同時,十分關心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首先發動傑樓下街周邊廣大幹群捐款捐物,出工出力,對校內設施及教室等進行較大幅度的修繕,及時拆除危房,清除隱患,改善教學環境,深得民心。此後,樓下國小規模逐漸擴大,學生人數增至一千人左右。
解放後,樓下國小前四任校長先後由鄭展煦(原名鄭天煦,1907年生,縣立涵江中學校高中肄業,任期一年)、王應欽(1927年生,私立涵江中學國中國中肄業,據1951年3月1日莆田縣“府教國字第0648號”檔案委令,王為縣立樓下初級國小校長)、曾紀鑾(省革命大學首期畢業,任期為1951年8月至1953年1月)、謝經世(原名謝金細,1925年6月生,省立仙遊師範簡師本科即初師畢業)擔任;前四任教導主任先後為方柯鴻榮系首任副校長。
據樓下街劉氏難得留存的“學生成績報告單”所示,解放前該校科目設定為國語(讀書、說話、作文、寫字)、常識、算術、美術、勞作、音樂、體育、團訓、操行成績;解放初期(1950年春季)則為:政治常識、國語(讀書、作文、寫字)、算術、珠算、常識(歷史、地理、自然、衛生)、體唱(體育、音樂)、手工(勞作、美術)、操行成績。同時成績單上均分別蓋有校名、校長、教導主任、級任的印章(有的還蓋有生活指導委員會主任之印章)。自1950年2月校名稱莆田縣(立)樓下初級國小(附設高級班),1953年2月後為莆田縣樓下國小。
文革期間,樓下國小更名為五星國小。1970年延寧中心國小(原延寧保國民學校,創辦於1943年)撤校,部分學生併入五星國小。1978年學校榮獲莆田縣初考紅旗。1979年改稱涵江鎮中心國小。同年10月設立涵江鎮學區,轄樓下、保尾、霞徐國小;同時成立學區黨支部,首任支部書記由當時的校長林秀英(女)兼任,三個多月後吳天賜接任該學區黨支部書記兼校長。1980年8月,保尾國小(原公立沙坂國小,創辦於1924年)又併入涵鎮中心國小。1984年6月涵江建區,同年10月改為涵江街道中心國小。1987年又稱涵江區涵江中心國小。1993年初(涵江區設立三鎮兩辦)至今為涵西街道中心國小(簡稱涵江中心國小),並改設涵西學區,轄樓下,蒼林國小。

學校榮譽

自建國以來,由於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教師隊伍日益壯大,限於篇幅,不再將教師人員列出,僅將歷任校領導名錄列表附後。
百年來的風雨滄桑,記錄著樓下國小艱難創業、日益發展、屢創輝煌的歷史。首屆畢業生中有:曾輔佐孫中山參與國民革命的林黃卷(1892—1968),著名的興化僑領陳昆生(1894—1986)等。
此後歷屆畢業生中又有:泥塑名藝人、現代畫家劉驥,著名航海家黃季成,留美博士林秉南,現代書法家劉仲如,高級工程師林秉薌,力學教授曾照煌,泥塑名藝人劉錦銘,高級工程師林鴻斌,博士李金龍,教授林鴻生,高級工程師劉振彬,副主任醫師林鴻恩,博士王全鳳,音樂家李尚清等等。有田徑運動員陳麗霞(女)、游泳健將朱武琴(女)、航板運動名將戴東亮、田徑健將蔡軍等。任縣(處)級以上幹部的有:鄭玉華、李金水、陳金松、劉錦臆、吳文武、林國霖、黃文富、康桂美、楊雲鵬、林明星、郭智利、黃加慶、謝荔生、郭忠鵬、葉方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