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脈

液化泄水構造(water escape)指軟沉積物液化狀態下,水與砂的懸液混合體流動,或流動至當時地表形成席狀砂層或沙火山。

液化脈(liquefied vein)是沉積物液化泄水過程中充填上覆及下伏軟沉積物的脈狀構造,與被侵位的圍岩是同時或準同時的。液化脈有砂岩脈、泥晶脈、碳酸鹽沙脈及角礫岩脈。液化脈一般指小尺度的液化砂體,它的立體形態是一個板狀體。液化脈是液化泄水構造中最常見的一種地震變形層。液化脈在岩層中產狀是多樣的(直立的、順層的或斜交層理)。脈可自下而上侵位,也可自上而下向下層面方向侵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液化脈
  • 外文名:Liquefied vein
  • 過程:沉積物液化泄水過程
  • 構造:充填上覆及下伏軟沉積物
  • 分類:砂岩脈、泥晶脈、碳酸鹽沙脈等
  • 產出:自下而上侵位
砂岩脈,泥晶脈,碳酸鹽岩盲脈(blind vein),

砂岩脈

由砂岩組成的脈狀體,一般侵位於相對較細粒岩石中,如頁岩、泥岩中,也常見液化砂岩侵位於未液化砂岩中。岩層為黑色紋層砂岩與黃色石英粉砂岩互層,在軟沉積物狀態下黑色粉砂在層內順層液化向上覆及下伏黃色未液化石英砂層流動穿刺形成細的很短的砂岩脈。砂岩脈有兩種產狀,一種是與黑色流動砂層聯結的,另一種是孤立的脈,稱為官脈。清楚顯示砂層的液化流動構造。液化砂岩脈在石油鑽井岩心中廣泛分布,砂岩脈呈板狀立體形態,是垂直於砂層侵位的。

泥晶脈

泥晶脈系指由碳酸鹽粉砂、泥晶液化形成的脈,其立體形態呈板狀。泥晶脈由泥晶或粉晶組成,等顆粒,純淨無雜質,液化過程中有一個分選及淨化過程。碳酸鹽砂、泥晶侵位時,由於穿刺圍岩而使圍岩在脈的周邊及兩端彎曲,碳酸鹽粉砂脈是向上層面及向下層面兩個相反方向液化流動,圍岩(紋層灰岩)被牽引而在脈的兩端發生彎曲(水塑性變形)。
一定厚度的軟沉積物,特別是那些由不同成分、不同粒級組成的薄層岩石中,強地震時只有某些符合液化條件的砂層發生液化,它們成為液化脈物質的供應源,直立的含綠泥石白雲岩脈(灰綠色),其物源是由眾多薄層綠色含綠泥石及石英砂的白雲石砂液化流動集中供應的。

碳酸鹽岩盲脈(blind vein)

在一些巨觀露頭中,液化脈完全找不到與其液化母岩層的連線關係,全部為官脈,它們的形成機制可用紋層白雲岩中的直立彎曲的泥晶脈解釋。依據波譜分析,脈的組分為方解石(CaCO3),即液化泥晶脈,脈的圍岩組分為白雲石CaMg(CO3)2,即露頭上的紋層白雲岩。由於當時的泥晶紋層極薄,經液化泄水後,紋層砂可以全部消失而轉化為直立的脈體,它沿微裂隙向上層面與下層面兩個相反方向穿刺圍執擴大脈的長度及寬度,必定形成中間粗兩端細的脈。不能液化的紋層(白雲石砂軟沉積紋層)則成為脈的圍岩而圍繞脈的兩端彎曲,即水塑性變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