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泄水岩脈,常見的是液化碳酸鹽岩脈和液化砂泥質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液化泄水岩脈
- 外文名:liquefied water escape veins
- 形成原因:地震使飽和沙泥或岩層發生液化
- 分布地區:中、新元古界
二者均呈板狀,脈的成分與圍岩一致。液化泄水碳酸鹽岩脈有淨化和等粒化兩個顯著特點;一些國外學者稱之為molar tooth,認為只分布於中、新元古界,中國學者稱之為蠕蟲狀構造、異常方解石脈等,在中國從中元古界至志留系、從板內至板塊邊緣與造山帶中均有發現。液化泄水砂泥質脈常向上、向下穿刺岩層而使泥質脈兩端彎曲形成背形(上端)和向形(下端)即水塑性褶皺(hydroplastic fold),其軸面與板狀泄水脈的平面一致,而在層面上泄水脈及水塑性褶皺交織呈多邊形隆起,往往被誤認為泥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