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蠶繭

涪城蠶繭

涪城蠶繭,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涪城區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濕度適中,有利於提高蠶繭解舒率和潔淨指標。涪城蠶繭繭色潔白,繭形勻整,縮皺適中,淺束腰,呈長橢圓形,繭層厚實。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涪城蠶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涪城蠶繭
  • 產地名稱: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
  • 品質特點:繭色潔白,繭形勻整,縮皺適中,淺束腰,呈長橢圓形,繭層厚實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90號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發布日期:2020年4月30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品質,內在品質指標,產品環境,氣候特徵,土壤地貌,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品質

涪城蠶繭繭色潔白,繭形勻整,縮皺適中,淺束腰,呈長橢圓形。蠶繭長3~4厘米,直徑1.7~2.1厘米,繭層厚實。
涪城蠶繭
涪城蠶繭

內在品質指標

涪城蠶繭毛繭出絲率≧38%、解舒率≧70%、潔淨≧95分。

產品環境

氣候特徵

涪城區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7℃,常年最冷月平均氣溫3.9~6.2℃,年日照1298.1小時,年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79%,年平均霧日51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濕度適中,有利於提高蠶繭解舒率和潔淨指標,適宜涪城蠶繭生產。

土壤地貌

涪城區境是以涪江、安昌河及其支流沖積河谷平壩為主要地貌類型,丘陵地帶較為平緩,呈條狀分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410~693米,屬典型淺丘地貌區,區域內平壩、河谷地帶多為沖積土,丘狀台地和丘陵地帶多為黃壤、紫色土,屬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區縣之一。全區土壤pH值以中性為主,75.80%的耕地土壤有機質處於中等含量水平20~30克/千克,農田灌溉、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善。

歷史淵源

2013年以前,涪城區原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農戶多會種桑養蠶,但都“各自為陣”、多依靠經驗、缺乏專業技術、難成規模。為調動蠶農積極性和提高蠶繭質量,涪城區農業局搭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企業+家庭農場+農戶’一體化聯結,企業負責技術指導和採購。
2013年,涪城區的這套“流轉返包”“企業+家庭農場+農戶”一體化聯結的工作機制被列入《四川省2013—2020年蠶桑產業發展綱要》,並得到推廣,從而改變了過去分散式單家獨戶的養蠶歷史。
涪城蠶繭
涪城蠶繭

生產情況

2017年,涪城區發蠶種近7萬張、產繭3000噸,農民繭款收入1.35億元以上,蠶桑總產值達到1.5億元,繭絲總產值2.3億元。
2018年,涪城區統一成片規模流轉田地建設高標準示範桑園8000餘畝,建成標準化桑園基地3.1萬餘畝,培育5畝以上業主大戶500餘戶,返包20畝以上大戶270戶,帶動農戶養蠶近萬戶。
2019年,涪城區桑園規模種植面積達到35000畝,“涪城蠶繭”產量達到3300噸,蠶絲總產值達3.5億元。
涪城蠶繭

產品榮譽

2016年,涪城被命名為四川省現代蠶桑產業示範園,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以產區冠名的“涪城蠶繭”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涪城蠶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涪城蠶繭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覆蓋綿陽市涪城區關帝鎮玉皇鎮金峰鎮豐谷鎮楊家鎮吳家鎮石洞鄉新皂鎮總計8個鄉(鎮)76個行政村。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04°38′16″~104°49′33″,北緯31°16′23″~31°26′55″之間,保護桑園種植面積4000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20-01-3025。
安全要求
產品質量符合《GB/T9176桑蠶乾繭》標準。
1、產地選擇
蠶桑基地選擇地勢平坦、能排能灌、通風向陽、空氣新鮮、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區,基地應遠離工礦區、城市污染源以及交通幹線,生態環境良好。產地環境土壤符合《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灌溉用水符合《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空氣品質符合《GB3095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2、品種選擇
引進推廣套用優質高產桑品種“桐鄉青”“強桑一號”“川桑98-1”等;主推四季皆宜多絲量蠶品種“秋華×平30”雄蠶品種、“川山×蜀水”等。
涪城蠶繭
3、生產過程管理
涪城區在蠶桑產業基地執行《桑蠶小蠶共育技術規程DB51/T849》《大蠶簡易蠶台飼育技術規程DB51/T1186 》《養蠶消毒技術規程DB51/T848》《桑樹種植與家蠶飼養技術規程》等地方、企業標準,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100%。其關鍵技術為:
(1)蠶室、蠶具和蠶藥的準備
蠶室分大蠶房、小蠶室、貯桑室和蠶沙池。專室專用,有利於防病。大蠶房要有開敞便於操作、通風透氣、遮陽防曬等。小蠶室要有天花板、對流窗、地火龍、六面光,配有標準化塑膠共育盒、共育車、水簾降溫空調、補濕機、換氣扇、切桑機等設備;貯桑室要清潔、陰涼,有利於桑葉保鮮,專室專用,嚴禁用於養蠶和上蔟。所有蠶室必須是水泥地面。每養0.5張種需蠶藥:漂白粉1.5千克,石灰10千克。一般批間隔15~20天,也有間隔30天的,間隔時間長則批飼養量增大。
(2)清潔消毒
堅持蠶前“先洗後消”、蠶後“先消後洗”的消毒原則。消毒時,先將蠶室、蠶具及蠶室周圍徹底打掃乾淨,要求做到不留蠶沙、死蠶和灰塵;消毒時用配兌好的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徹底、均勻的噴消蠶室、蠶具至滴水為度,保持半小時以上濕潤,徹底殺滅殘留病菌,減少病源擴散,保護周圍環境,以利養蠶。室內外地面能沖洗的,要衝洗乾淨。沖洗時要從內到外,邊刷邊沖,使用高壓噴淋機沖洗,效果更好。沖洗不但能沖走大量的病菌,並能使深層病菌暴露出來,將其徹底消滅。
(3)桑葉採運貯
采葉:宜在上午露水乾後至11時前採摘或傍晚4時以後採摘,不採濕葉,中午烈日高溫時不宜采葉。收蟻葉選采自頂向下第2片展開葉(黃中帶綠);1齡采第3~4葉位(綠中帶黃);2齡采第4~5葉位(嫩綠色);3齡蠶選采第5~6葉位(濃綠色或三眼葉)。秋旱季,桑樹生長緩慢,桑葉含水量少,易硬化,小蠶選葉,葉位可適當向上移一位。1~3齡選采成熟度儘量一致的葉片,不採蟲口葉;4~5齡不得採過嫩葉。采葉隨采隨運,運葉松裝快運,避免發熱變質。將採回的桑葉抖松堆放在貯桑室內,堆放高度不宜超過50厘米,過厚堆積會使桑葉加速發熱變質。每次餵葉前,要先翻鬆桑葉,散熱後再餵蠶。遇乾燥天氣,上層桑葉可噴些清水,再蓋上薄膜,可減緩凋萎速度。
(4)切葉和餵葉
1~3齡採取切桑機標準切葉,4~5齡不切葉,4齡蠶催眠期可視情況調換刀口切葉。蠶盛食期切葉要適當偏大,蠶將眠時或已眠部分時切葉要適當偏小。給葉要掌握適量,過多會浪費桑葉,且造成蠶座潮濕助長病菌繁殖;過少回造成蠶飢餓。一般每天餵3~4次(小蠶4次/天、大蠶3次/天),可安排在6~7時、11~12時、16~17時、21~22時。晚上給桑量要比白天增加20%;少食期、將眠期、將熟期切葉要小,餵葉要少;盛食期切葉要大,餵葉要多。
(5)上蔟
5齡蠶經食葉6~7天左右便可進入催熟期,此時食葉量會減少,一般給葉2~3層,過多則浪費桑葉。見少量熟蠶時,只需給葉0.5~1層;見熟蠶10~20%時,加網、添食適量蛻皮激素葉給桑;蠶熟80%左右時,提網將熟蠶並台,然後將提前安放好方格蔟的迴轉架放在並蠶後的蠶台上,底部直接接觸蠶體蠶座,待蠶兒基本上蔟後提起方格蔟迴轉架,懸掛於上層蠶台下,剩餘少量熟蠶及時手捻上蔟;蠶兒正常營繭後及時清理蠶沙。
(6)病蟲害防治
養蠶前要全面徹底地打掃、沖洗、消毒蠶室蠶具。蠶室以外的大環境,如廚房、廳堂、房間的地面,也要打掃消毒。進出蠶房要換鞋,防止室外病菌帶入蠶室。大蠶室門口要撒新鮮石灰粉。非養蠶人員不得隨便進入蠶室、貯桑室。給桑前、采葉前、除沙前後都要用洗衣粉或肥皂洗手。領種時要洗淨雙手,不亂摸蠶卵。蠶種領回後不得隨處放置,放到消毒好的小蠶房。桑葉存放要設專用貯桑室,出入貯桑室要換鞋。掉落於不乾淨地面的桑葉不得撿回餵蠶。 飼養要良桑飽食,及時擴座,調節好溫濕度,飼養大蠶的人員不宜同時飼養小蠶,飼養小蠶的人員不宜接觸大蠶。每齡眠起眠定用石灰消毒;及時淘汰病弱蠶,發現病蠶,要及時揀出,以防繼續傳染;病弱蠶集中裝入盛有石灰粉的盆桶中,再拿去深埋、燒毀或丟入沼氣池。蠶沙要集中堆放在遠離蠶室的蠶沙池,或投入沼氣池發酵沼氣,嚴禁到處亂堆放。
(7)採收處理
上蔟後第1~3天,是蠶吐絲的時期,此期采繭震動,將會使蠶吐絲中斷,造成繭絲斷頭增多;上蔟後第4~5天時是蠶的初化蛹期,初化蛹的蛹皮似水豆腐一樣嫩,此時稍加震動蛹皮就會破裂出血,污染蠶繭內壁,形成內印繭,繭質大大降低,故上蔟第1~5天嚴禁采繭。一般春蠶和晚秋蠶在上蔟足6~7天采繭,夏蠶和早秋蠶在上蔟足5~6天采繭。溫度高,可早采;溫度低,要遲采。出售時,用專用塑膠周轉筐裝運,嚴禁不透氣的蛇皮袋或大背篼等裝繭。運繭途中要防止日曬雨淋、發熱、劇烈振動。分采分售,作到上車繭、雙宮繭、黃斑繭、血薄繭分開裝售。
涪城蠶繭
(8)烘炕處理
鮮繭收購前10天對烘炕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根據當季鮮繭收購量等情況應備好麻袋、縫包線、發電機用油等物資。使用自動循環熱風烘繭機烘繭,根據季別、品種、繭質等判定設定好烘繭機運行控制參數,鮮繭入炕後作好好適乾檢測,把好烘炕及出炕標準。乾繭出炕自然冷卻、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至後,採用“涪城蠶繭”專用標識包裝麻袋、定量稱重包裝,並懸掛專用標籤(標明品牌、品種、季別、日期、重量、產地、質檢員等信息)。乾繭成包後,及時運到專用庫房規範堆放整齊保存。
涪城蠶繭
(9)生產廢棄物的處理
生產過程中要及時清除病株、枯枝殘葉,防止病蟲蔓延,保護生態環境。蠶沙要集中收集堆放在遠離蠶室的蠶沙池,可用作沼氣池發酵,或將蠶沙收集後集中運送至基地專用有機肥廠生產蠶沙有機肥後返還桑田,實現生態發展、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後循環利用。
(10)生產記錄要求
“涪城蠶繭”生產要求建立全過程生產檔案,記錄病蟲害發生、桑園肥培管理、催青收蟻、小蠶共育、大蠶飼養、上蔟管理、收烘管理、倉儲管理、投入品使用、質量檢測、銷售情況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涪城蠶繭”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