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外傷或外科手術損傷涎腺或涎腺導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稱為涎瘺,臨床表現為面部皮膚有小瘺口,時有清亮涎液流出。本病主要原因為損傷,多發生在腮腺及其導管部,手術治癒率高。涎腺區損傷後的清創縫合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istula salivaria
- 就診科室:口腔頜面外科
- 常見病因:外傷或外科手術損傷涎腺或涎腺導管造成
- 常見症狀:口腔流出透明的液體,進食時增多
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臨床表現
1.腺體或導管部位對應的皮膚上可見到點狀瘺管口;
2.流出透明的液體,進食時增多。
檢查
1.對較小的腺體瘺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比較大的腺體瘺或導管瘺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診斷
1.外傷或外科手術史;
2.顏麵皮膚小瘺口,涎液流出,與進食有關;
3.導管內注入亞甲藍可從瘺口溢出。
治療
1.抗膽鹼藥和加壓包紮;
2.手術治療;
3.腺體瘺輕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壓包紮為主;
4.腺體瘺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瘺管封閉術療效較佳;
5.導管瘺可手術整復,陳舊性涎瘺常需涎腺外科治療;
6.繼發感染病例應採用抗生素,對症等綜合治療。
預防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注意勞動保護、交通安全,防止顏面部外傷。遇顏面部損傷病例,尤其在涎腺區,應良好的清創縫合,可避免本病的發生。涎瘺手術後,禁食酸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