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建築裝修材料不符合消防規範規定要求的;消防管理、檢查制度與組織人員不到位的;建築使用不符合原設計規定的;消防裝置系統與控制系統及消防設備壽命到期的等諸多因素可能會引發消防安全事故的稱消防安全隱患。
特徵
消防工作中出現的火災隱患是指在違反消防法律、法規行為,導致火災的可能性或在火災時產生一定的危害。它具有哪些特徵呢?1.隱蔽性。隱患是潛藏的禍患,它具有隱蔽、
藏匿、潛伏的特點,是一時不可明見的災禍。它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範圍、一定的條件下,顯現出好似靜止、不變的狀態,往往使一些人一時看不清楚、意識不到、感覺不出它的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客觀條件的成熟,逐漸使隱患形成災害。如發生在1994年1月30日的杭州天工藝苑商場火災,起火原因就是隱蔽在商場頂棚三樓第6號家具包房內吸頂燈電源線故障引起短路打火,熔珠噴濺在下部席夢思床墊上引起可燃物而起火併蔓延所致。
2.危險性。隱患是事故的先兆,而事故則是隱患存在和發展的必然結果。許多火災隱患難以徹底消除,惡性火災隨時都會發生,無數血的教訓都反覆證明了這一點。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
洛陽市東都商廈發生火災,造成309人死亡,原因為4名無證上崗電焊工違章電焊引起的……我國一些重特大火災事故說明:一個菸蒂、一盞燈、一個熔珠、一個違章行為、一個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火災危險。
3.突發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的過程。隱患也不例外,它集小變而為大變,集小患而為大患。幾年前,廣東省深圳市安貿危險品貯運公司
清水河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死亡18人,傷873人,經濟損失巨大。清水河倉庫原本為乾貨倉庫,貯存一般的生產、生活所需物品,倉庫建築結構、防火間距、水源布局、道路等尚可,後改為貯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無論從貯存化危品倉庫的建築防火等級、庫與庫之間的防火間距、消火栓設定及用水量等均不符合消防規範要求,已存在著嚴重的消防隱患,再加上在貯存過程中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化學物品性質相牴觸、滅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混存在一個倉庫內,更加引發隱患從量變到質變,集小變而為大變,最終造成震撼全國的特大火災爆炸事故。隱患突發成災害事故,在化工企業中為多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4.隨意性。俗話說:“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來自瞬間麻痹。”有的隱患的產生和造成禍害,都直接取決於人的消防意識的淡薄和消防知識的缺乏,消防意識的淡薄和責任心的缺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必然引發日常工作中的隨意性。1986年3月7日,杭州筧橋脫水廠三樓成品倉庫發生火災,經過5個多小時的撲救,撲滅了大火。火災燒毀庫房180平方米,生薑片50噸,蘑菇片5噸,
直接經濟損失55.66萬元。起火原因是倉庫保管員違反消防管理規定,在倉庫內用火柴當剪刀燒斷棉線後,未將余火完全熄滅,余火沿棉線
陰燃引起火災。隱患的隨意性,極大多數是由人的主觀意志所決定的,而這種隱患的產生也極大多數會在短時間內造成禍害。
5.重複性。火災事故發生後,由於沒有嚴格地按“三不放過”原則來處理,火災事故的重複性是必然的(尤其為化工企業)。只要企業的生產方式、生產條件、生產工具、生產環境等因素未改變,同一隱患就會重複發生,關鍵的問題是事故後怎樣吸取教訓,改進措施,整改隱患,以科學的、合理的管理方式,先進的技術設備來防止隱患的重複性。
6.季節性。有相當部分的隱患帶著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一年四季,夏天由於天氣炎熱,氣溫高,雷電多,容易使可燃、
易燃物由於高溫的作用或雷擊引起火災,冬天又會由於風大物燥,用電用火增大,人們活動減少,容易引起用電用火不慎的火災,而且風大物燥,人們活動減少,不能及時發現初起火災,極易造成重、特大火災的發生。
7.因果性。隱患險於明火,即是火災隱患和火災二者之間的
因果關係。消防工作的客觀規律告訴我們,今天的火災隱患很有可能就是明天或後天的火災,而今天的火災就是昨天的火災隱患。隱患是因、火災是果,隱患是火災的前奏,俗話說“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在每個單位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每個人的言行都會對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產生不同的效果,特別是單位領導對隱患所持的態度不同,往往會導致消防安全工作的結果截然不同。“隱”與“明”是辯證的統一。只有及時地發現和消除隱患,才可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
8.時效性。 防火檢查的目的是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但消除火災隱患還必須講究時效性。這些年來我省發生的幾起火災事故,在火災發生前,當地消防監督部門都多次簽發過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就是由於責任部門沒有及時有效地落實整改,而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教訓深刻。為此,整改火災隱患,必須講究時效性,對一些整改難度大,本單位確實無力解決的,應在整改前採取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
現狀調查
進入2013年,新年的喜悅被一把把無情的大火吞噬: 1日凌晨,杭州市蕭山區臨港工業園區友成機工有限公司發生火災,導致3名消防隊員犧牲;3日,浙江溫州市宏得利皮革廠發生火災,整個廠房被吞噬;4日,山東壽光市廣場街百貨大樓購物中心發生火災;4日,河南省蘭考縣城關鎮一居民樓發生火災,造成7名孩童死亡;6日晚,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發生火災,已造成5人死亡、12人受傷;7日上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興大道45號國潤家飾城發生火災…… 然而,新華社記者7日在重慶、武漢、廣州三地實地調查發現,奪命大火併沒喚起社會對防火的重視,消防安全現狀依舊不容樂觀。 商場:“安全出口”門緊閉 “常閉式防火門”門大敞 7日上午11點,記者來到重慶九龍坡區楊家坪商圈的大洋百貨商場。一樓顧客如織,偶爾有叼著香菸的顧客從記者身邊走過。記者在商場內既沒有看到任何禁菸標誌,也沒有看到工作人員對吸菸者予以制止。 記者順著商場的“緊急出口”標誌,來到位於商場樓梯口一處標有“安全出口”的大門前,但此“安全出口”大門緊鎖,記者用盡全力也未能推開。一名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說:“你不用推了,這道門連我們都打不開。”此“安全出口”的右手邊是一扇防火門,防火門上貼有“常閉式防火門,請保持關閉”的警示,但這扇本應關閉的防火門卻“大門敞開”,完全失去了防火隔熱防煙的作用。 記者順著“緊急出口”的指示來到另外一個“安全出口”前,該出口也被完全封死。一位營業員告訴記者,這扇門從來沒開過。記者看到,這扇門也位於樓道旁邊,樓道以及商場內的“緊急出口”標誌都指向這裡。記者詢問商場的多名營業員商場是否有消防疏導員,她們大多搖頭說不知道,其中一位營業員告訴記者說“可能是商場保全”,但記者在商場一樓半個小時沒有看到一名保全,該營業員解釋說“可能吃飯去了”。 大型市場:通道狹窄、明火處處、吸菸難禁 武漢舵落口農產品批發市場占地超過10萬平方米,糧油、糖酒、農資、乾貨商店林立。市場不少區域均貼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其中明確經營場所與居住場所不能設定在同一建築物內,市場門面嚴禁生火、做飯,移動式滅火器應按規定在顯眼處配置,擺放間距不得超過30米,消防車通道不得堵塞。 但記者7日在市場內走訪發現,經營店鋪內難以看到滅火器,包裝紙箱填滿整個店面,僅留有一條半米左右寬的通道;店面二樓就是居住生活區。不少區域周邊路段兩旁均被堆積的貨物及等候上下貨的汽車塞滿,完全無法通車。 時值中午,不少商戶正在店鋪內做飯,一些經營戶甚至直接使用煤氣爐生火。一位經營糧油的郭姓店主一邊用液化氣做飯,一邊看守店鋪。當記者問他明火做飯是否存在火災危險時,這位店主答道:“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也沒有見過誰家著過火”。 在華南地區最大的布料市場——廣州中大布匹市場,記者看到,這裡已經全部安裝有自動感應噴淋系統,在大小4000多家商鋪門口,均放有一個手提式乾粉滅火器。天宇布行鐘姓負責人告訴記者,關鍵是人的問題,人多,車多,真要發生一點意外,很難疏散。 記者注意到,位於布料市場中間的機動車道上,兩車道本已擁擠不堪,車行緩慢,但靠近商鋪的一側,還停滿了商鋪的運布車。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些小商號靠電動車和腳踏車送貨,一眼望去整個市場內部擠滿了人流車流,水泄不通。“你想想,如果真發生火災,那些大型消防車根本進不來。”鐘先生說。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前來採買的客戶和商戶人員仍在這樣絕對嚴禁吸菸的地方抽菸,時不時有菸頭扔出來。 莫等火起空餘恨 為何大家對身邊的隱患視而不見?也許,“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也沒有見過誰家著過火”的想法最具代表性。 有著10餘年安保工作經驗的武漢市礄口區皇經堂蔬菜批發市場副總經理何定明說,部分店主防火意識不強,易燃物大量堆積,應對和處置初期火情的常識不足。相互競爭激烈,因此帶來農貿市場為引進商戶降低門檻,將各類不符合規定的油漆店、家電店等商戶安插其中,進一步加大了防火的管控難度。一些農貿市場電線等設施久未更換,電器設備老化容易短路引發大火。 何定明認為,消防等部門應加大安全檢查力度,一方面對市場建設布局混亂,容易發生火災的進行整改;同時建立暢通的聯絡督導機制,督促農貿市場管理部門加強對場內經營戶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對違反相應安全條款的店鋪,及時進行改正。 重慶市公安消防總隊張劍明稱,防火重在消除隱患,消防部門在加大檢查力度的同時,人們也要提高用火安全意識,消除隱藏在生活中的火災隱患。 還有業內人士建議,對於年久失修的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應逐步進行搬遷或整修,根據新的安全消防形勢要求,對農貿市場的布局、管理、經營進行調整,適當降低店鋪及商品堆積密度,同時定期組織維護翻新線路、電器設施等,配齊配強市場安保力量,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整改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監辦有關檔案精神,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安全急救網安全管理室決定,立即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一次地毯式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行動,針對我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安全隱患整改方案,方案主要分四個部分:
(一)廣泛宣傳和動員。
(二)組織各部門自查和檢查,找到安全隱患。
(三)建全組織、制度、明確落實責任。
(四)組織安全督察,隨時發現問題,並對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措施加以總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