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落帶

消落帶

消落帶(Hydro-Fluctuation Belt)又稱消落區,是河流、湖泊、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消落帶
  • 別名:消落區
  • 形成原因:蓄水原因和季節性原因
  • 分布範圍:水庫大小支流
  • 出露時期:炎熱潮濕,大雨、暴雨頻繁
  • 形成區域:水位漲落使被淹沒土地露出水面
形成原因,季節性原因,蓄水原因,三峽水庫消落區,範圍及分類,5大特徵,環保總局綜合評價,專家觀點,

形成原因

消落帶(Hydro-Fluctuation Belt)又稱消落區,是河流、湖泊、水庫特有的一種現象,它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季節性水位漲落,二是周期性蓄水。

季節性原因

主要是指季節性水位漲落使被淹沒土地周期性出露於水面的區域。此外還包括特殊氣候造成的消落帶(如乾旱導致洞庭湖水位下降)。

蓄水原因

在大型水庫(如三峽大壩),消落帶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周期性蓄洪或泄洪所導致的水位升降所造成的。

三峽水庫消落區

範圍及分類

三峽工程完全建成後,冬季蓄水發電水位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間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帶。據統計,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達4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湖北省、重慶市所有庫區區縣。
三峽庫區地處山區,消落帶按坡度可分為崖岸、陡坡岸、灘坡岸、台(階) 岸。崖岸一般是指坡度> 75°的消落帶;陡坡岸一般指坡度25°~75°的消落帶;灘坡岸一般指坡度在15°~25°的消落帶;台(階) 岸一般指坡度< 15°的消落帶。

5大特徵

消落區面積和水位漲落幅度最大、連片消落區最多;
消落區水位漲落季節反自然枯洪規律,消落區出露成陸時期最為炎熱潮濕,大雨、暴雨頻繁;
消落區範圍內被淹沒城鎮、工礦企業、林地及遷移人口最多,水庫大小支流最多,陡峭峽谷消落區分布最廣;
庫岸帶人口和產業密集,生態脆弱,人類活動與消落區相互作用影響最為頻繁與強烈;
消落區形成後的初期階段,淹沒前的陸地生態環境、陸生生態系統尤其是植物群落等將發生巨大變化。

環保總局綜合評價

三峽水庫消落帶是海拔低於200米的平緩河谷區的主要部分,是庫區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區域。

專家觀點

專家研究認為,消落區形成之前,生長在庫區兩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對來自庫岸的污染特別是農業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攔截和過濾功能,地表徑流攜帶的氮、磷等相當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進入庫區水體。而消落區形成後,這些功能將基本喪失,更多的污染物將進入水體,導致庫區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加重。
重慶大學教授雷亨順在接受半月談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峽庫區大多數庫岸坡度小、地勢較為平坦、土質為泥土,消落帶給這些地方帶來的生態危害將相當嚴重,必須引起重視。
專家們指出,國家應在三峽庫區建立消落帶濕地系統保護試驗區,探索生態保護建設的措施、建立庫岸經濟社會發展建設與水庫及其消落帶生態保護和諧關係的途徑。這對三峽水庫和長江中下游生態與環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將填補我國乃至世界大型人工濕地特別是消落帶研究的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