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市區以北20公里處,渭河、灞河涇河在此地匯流,以水禽及其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建設範圍包括灞橋、未央和高陵兩區一縣的灞橋、涇河、渭河交匯區域,總面積63.527平方千米。保護區是典型的溫暖半濕潤區河流濕地景觀。保護區植物種類多樣,是水禽重要的棲息場所,有鳥類140餘種,也是中國候鳥遷徙的中轉、越冬和繁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 建立時間:2011年
  • 保護區級別:省級
  • 面積:3029.83公頃
  • 地理位置:西安市城北三條河流交匯區域
  • 保護對象:水禽及其濕地生態系統
歷史沿革,氣候,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生物資源,管理措施,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99年初,西安市野生動物管理站提出建立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構想。
2001年,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獲得批准,並著手立項建設。
2005年,保護區又被納入《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實施方案》,成為中國重點建設的濕地保護區。
2006年8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覆了《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總投資為13041.86萬元。

氣候

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3度,年均降水量604.2毫米,雨熱同季,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3個月內。

區域範圍

西安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市城北渭河涇河、灞河交匯區域,東起西韓路渭河大橋,西至西銅路渭河大橋,南以草臨路灞河大橋為界,北至渭河北岸台塬以上200m。總面積3029.83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以水禽及其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這裡植物種類多樣,是水禽重要的棲息場所,有鳥類140餘種,也是中國候鳥遷徙的中轉、越冬和繁殖地。

生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34科,50屬,97種,濕地植物類型有2個植被型,24個群系,區內植被主要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保護區內主要生活的鳥類有140餘種,其中濕地鳥類有45種,占到陝西省濕地鳥類的47.4%,每年約有2萬隻濕地鳥類在此棲息和逗留。這些鳥類中,有國家保護鳥類20餘種,被列為中國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16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4種。
(以上數據截至2006年)

管理措施

西安市政府批准《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把涇渭濕地保護區建設項目提上日程,計畫投資1.3億元把涇渭濕地保護區建成城市生態景觀。涇渭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總投資1.3億元,其中政府投資近9000萬元。工程項目包括保護與恢復、科研監測、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基礎設施、生態旅遊、多種經營和社區共營。
根據保護區自然地形和保護管理需要,以渭河、涇河、灞河主流中心線為界將保護區劃分為未央、水流、涇渭口3個保護管理站,高陵縣、灞橋區、未央區行政範圍各設一站。
未央保護站:保護管理範圍為保護區渭河以南、灞河以西區域,行政上屬未央區草灘鎮轄區(包括灞橋區飛地),總面積765.08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25.3%。站址設在灞渭入渭口河堤內側。
水流保護站:保護管理範圍為保護區渭河以南、灞河以東區域,行政上跨灞橋區的新合鎮和高陵縣的耿鎮,總面積1528.33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0.4%。站址設在水流漁場東北角。
涇渭保護站:保護管理範圍為保護區渭河以北的所有區域,包括涇河濕地,行政上跨高陵縣的涇渭鎮、榆楚鄉、崇皇鄉,總面積736.42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4.3%。站址設在涇河入渭口河堤內側。

生態價值

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候鳥良好棲息地和重要遷徙“驛站”,擁有鸕鶿蒼鷺白鷺等鳥類14目30科91種,被稱為“天然觀鳥園”。濕地的開發利用,不僅能增加社會財富,緩解人口增長與糧食、能源等資源間的矛盾,而且有助於環境的保護和自然災害的防治。濕地研究和開發一直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
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