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海龍貢米米粒長型,長6~7mm,長寬比2.8~3.5,千粒重25~26g,顆粒飽滿,晶瑩透明,香味純正。米飯飯粒油潤有光澤,香氣濃郁,滋潤爽口,軟而不粘,回味綿長,冷飯不回生。
自然生態環境
2.1 氣候 保護區域屬中亞帶濕潤
季風氣候區。日照充實,氣候溫和,全年有340 d達到優良空氣,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光溫同步,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年平均氣溫15.2℃,年均降雨量在1200 mm左右。水稻灌漿期溫度21.0~24.6℃,氣溫日較差大8.0~9.3℃,有利於乾物質積累,促進水稻脂肪等物質合成,灌漿均勻,造就了海龍貢米獨特的品質。 2.2 土壤 耕地土壤類型以水稻土、黃壤為主,海龍多系紅油沙和崖糞泥,瀦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為主,性暖耐寒,耕性和肥力較好,通氣、透水、供肥和保肥能力強,土壤pH、有機質、全氮、鹼解氮、有效磷、速效鉀的平均值分別為6.76、30.52 g/kg、1.81 g/kg、150.16 mg/kg、17.08 mg/kg、127.31mg/kg、有機質、全氮含量高,速效磷和速效鉀中上等水平,土壤肥力足,形成了海龍貢米優良品質。 2.3 水文 遵義市河流被婁山山脈分為烏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保護區域的河流密布,屬於烏江流域和湘江水系的洛江河支流,湘江上游 穆家川溪水流過下壩,有發源於金頂山區域的喇叭水溪流常年不斷縱灌上、中、下壩。喇叭河、上壩河、海龍水庫、馬老岩水庫、後河水庫,水源充足、水質優良,為生產優質海龍米提供灌溉保障。 2.4 地形地貌 遵義市紅花崗區地貌為延綿的中山和低中山山地、壟狀起伏的丘陵、狹長的谷地、群山環抱的山間盆地、切割不深的河谷階地。海龍貢米保護範圍屬海龍鎮、金鼎山鎮屬海龍壩,為山間盆地,四面低山環抱,盆地上、中、下壩成半環形相連,平均海拔800 m。
地域範圍
地域保護範圍為: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貢米村、龍泉村、溫泉村、桂花村, 金鼎山鎮銀江村、岩塘村、蓮池村、黃鐘村,總計2個鎮8村。東至海龍鎮龍泉村、金鼎山鎮野里村、西至金鼎山鎮黃鐘村、北至金鼎山鎮金川村。總規模1000 h㎡、總產量10315 t。
產品品質特色
4.1.1外在感官 “海龍貢米”米粒長型,長6~7mm,長寬比2.8~3.5,千粒重25~26g,顆粒飽滿,晶瑩透明,香味純正。米飯飯粒油潤有光澤,香氣濃郁,滋潤爽口,軟而不粘,回味綿長,冷飯不回生。 4.1.2內在品質 “海龍貢米”直鏈澱粉適中,膠稠度好,口感好,膠稠度≥65mm,堊白度≤1%,直鏈澱粉(乾基)≤17.5%。 “海龍貢米”營養豐富,微量元素和胺基酸等種類豐富,可提供人必需的營養和能量。 4.2質量安全規定 “海龍貢米”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相關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 安全品質符合GB1350 稻穀的要求。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嚴格執行NY/T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標準、NY/T419綠色食品 大米、NY/T39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685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NY/T896綠色食品 產品抽樣準則、NY/T1056綠色食品儲藏運輸準則、NY/T1055綠色食品 產品檢驗規則、GB/T17891優質稻穀、GB4401.1 糧食種子、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27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糧食、GB2763糧食中農藥最大殘留量等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3.1 產地環境 海龍貢米產地年積溫在5000~6000℃的熱量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域,環境符合產地選擇應符合NY/T 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的有關規定。遠離城鎮和公路,生態環境優良,稻田連片集中,林木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良,為水稻集約化生產區,土壤無污染史、地勢平坦、土質疏鬆、肥力較高、pH6.5左右,非常適宜水稻生長。生產基地屬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貴州500畝壩區建設範圍,灌排配套,水利設施齊全,生產基地建有農用水庫3座,總庫容量與水稻面積匹配,水質純淨,無污染。 3.2
水稻栽培管理 3.2.1 品種選擇 選用的具有抗性強、綜合性狀好、米質優良地方常規稻品種‘油粘’(麻油粘)為主栽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 糧食作物種子有關規定,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3.2.2 種子處理 曬種(1~2 d)後,用20%的鹽水或泥水選種,選出的種子用浸種靈或咪鮮胺進行消毒後浸種,浸種2~3 d,撈出控乾進行催芽,有60%種子露白後方可播種。 3.2.3 苗床耕整與培肥 選擇無污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疏鬆,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旱田,菜地育秧。無鹽鹼、土秧床設定寬1 m左右、長12 m,秧溝寬30 cm、深30 cm,將秧床精細整理,達到平整一致,無作物根茬、雜草。 播種前10~15 d,每平方米苗床施入腐熟農家肥3~5 kg,旱育秧澆透尿素15~25 g,過磷酸鈣100~150 g,氯化鉀20~30 g,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式進行,再翻鋤3次(深度為10~15 cm),將所施肥料與10~15 cm深的表土充分攪拌均勻。 3.2.4 播種 4月5日前後播種,採用旱育秧或濕潤育秧,旱育秧需澆透底水,播前按每平方米50~60 g芽谷,均勻撒播,按播種→壓平→覆土→化除→蓋膜順序進行。將種子用踏谷板將種子壓入土中,三面著土,覆土厚度0.5~0.7 cm不超過1 cm,薄厚均勻不露種。播種後即拱膜保溫、保濕,濕潤育秧平日秧溝內灌滿水以保持秧床濕潤。 3.2.5 苗期管理 根據溫度注意揭膜,當溫度高於35℃時即開膜扇風、晾苗,防止高溫燒苗。選無風或小風天氣揭膜,旱育秧缺水時要一次澆透水,儘量減少澆水次數,控制澆水,促進根系生長。秧苗一葉一心後,濕潤育秧建立,揭膜後追肥兩次,2葉1心時,第一次揭膜灌水後開始,每個平方米撒施尿素10~15 g作斷奶肥;第二次移栽取秧前5 d使用,每平方米施10~15 g尿素作送嫁肥,噴藥防治病蟲害,帶藥帶肥下田。 3.2.6 本田耕整 實施機械秋翻地及機械春翻地,移栽前清理水渠和田埂。在移栽前5~7 d灌水泡田,達到田面平坦,高差不超過5 cm,沉澱適當後移栽。 3.2.7 移栽及插秧規格 秧齡30~35 d,葉齡5葉左右,株高15~20 cm。採用寬窄行,株穴距(40~50 cm+20~23 cm)×16.5 cm,每畝1.1~1.3萬穴,每穴2~3苗,插秧要求:穩、直、淺、勻。 3.2.8 大田施肥 肥料施用應符合NY/T394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的有關規定,農家肥料必須充分腐熟後才能施用,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提高品質和防治稻瘟病。每畝施農家肥1000~1500 kg,農家肥在翻地或旋耕前施入,尿素6~8 kg,過磷酸鈣40~50 kg、氯化鉀8~10 kg,底肥在水田耙平前施入。 每畝總追肥量尿素15~20 kg,N、P、K複合肥(N、P、K比例為1:0.5:1),全部磷肥,插秧後5 d追施櫱肥尿素6~9 kg/畝。7月上旬、中旬追施穗肥,根據水稻長勢和頂部葉片葉色差、天氣情況確定穗肥用量,尿素5~8 kg/畝,8~10 kg鉀肥做穗肥。 3.2.9 水分管理 插秧後,建立水層3~5 cm,淺水護秧返青、促進分櫱;有效分櫱臨界期前進行曬田5~7 d,控櫱促根;水稻生育中期,間歇灌溉;在水稻抽穗揚花,建立水層,提高結實率;灌漿期乾濕交替,增加水稻籽粒充實飽滿度,提升品質;收割前10 d前排水,不宜斷水過早。 3.2.10 病蟲害綠色防治 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進行病蟲害防治,以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為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大田冬炕耕曬,泡田打撈菌核、溫湯或殺菌劑浸種消毒、移栽增加行距、淺水層管理及適時曬田、乾濕交替,平衡施肥,降低氮肥等農藝措施防止病蟲害。 在大田期,放養赤眼蜂等生物防治、安裝信息素捕蟲器、太陽能殺蟲燈等生物、物理方式防治害蟲。 藥劑防治以
生物農藥為主,採用化學農藥時,應符合NY/T39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的有關規定,準確掌握防治時期,提高藥效,降低用藥量,稻瘟病:防治葉瘟在發苗高峰期噴藥防治;紋枯病:發病初期用藥;稻曲病:水稻破口時用藥。稻飛虱: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遷飛到水田的高峰期與7月下旬至8月上旬,發現稻飛虱成蟲及時用藥防治;二化螟、
稻縱卷葉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發現成蟲及時噴藥防治。使用
枯草芽孢桿菌、三環唑、丙環唑防治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使用
蘇雲金桿菌、
阿維菌素、吡蟲啉、噻嗪酮、福戈等生物農藥和低毒農藥全田噴霧防治稻飛虱,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 3.2.11 適時收穫 9月下旬,黃熟期籽粒顏色變黃,充實飽滿堅硬。90%以上的米粒已達到玻璃質,適時收穫。使用水稻收割機進行機收,水稻稻穀及時晾曬防止受潮霉變。含水量達13~14%時,袋裝入倉貯存,倉庫內溫度應控制在10℃以下,濕度控制為70%。 3.3 海龍貢米加工與包裝 為了保障海龍貢米特有品質,根據精加工米質要求,對原料收購、原料稻穀倉庫管理、加工、出庫、包裝和運輸作出規範。 3.3.1 稻穀原料收購 3.3.1.1 地域要求 稻穀原料生產和收購應在海龍貢米規定區域範圍內,並按照海龍貢米水稻栽培生產技術規程所生產的水稻。 3.3.1.2 品種要求 稻穀原料的的品種符合保護地域符合海龍貢米栽培技術要求,按各品種的主要性狀進行檢驗,各品種按種植基地農戶組單獨收購分類存放。 3.3.1.3 質量要求 稻穀收購應符合GB 1350的要求:水份不超過13.5%,雜質不超過1%。 3.3.2 稻穀原料保管 3.3.2.1 倉庫 通風、透氣、防雨、防潮、無污染源。 3.3.2.2 設施 安裝擋鼠板,防蟲沙窗,庫區滅鼠、滅雀、滅蟲、防火、防盜、防霉等設備。 3.3.2.3 分類存放 按不同品種、不同等級、不同水份、分類入庫保管,防止不同類型、不同種植基地農戶組的原糧混雜。 3.3.2.4 稻穀檢驗與保管 原料稻穀定量包裝,碼垛整齊,批次清楚,保證先進先出,碼垛與地面的距離不小於10 cm,與牆面、頂面之間留有30~50 cm的距離。 原料庫設有台帳和出入庫、庫存記錄,定期盤點,保持帳、物、卡一致,發現異常通知質檢部門確認、處理。 3.3.3 貢米加工 3.3.3.1 加工進料 由質檢員對出庫原糧的品種、質量、水份、糙米率復檢後,填寫檢驗報告單;由保管員進行批量檢斤、填寫出庫報告單,方可進入加工生產車間;原料稻穀出庫加工前,倉庫和加工車間必須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理,保持良好衛生環境。 3.3.3.2 精米加工 根據商品米類型制訂加工計畫和方案,加工工藝流程:原料庫→原料初選→ 振動清理→電子流量去石機→磁選器→礱穀機→谷糙分離機→厚度選擇機→砂輥米機→鐵輥米機→鐵輥米機→水磨拋光機→九層回選篩→長度選擇機→色選機1→色選機2→電子計量→包裝→入庫。 選擇適宜設備進行清雜去石,以沉降物不含飽滿仔粒為宜;注意去石機篩進量的調節,以篩石上的穀粒可均勻懸浮而不發生物料“吹穿”為準。調節好糙米入機流量參數,保證機器正常運轉。根據稻米品種、質量,調節壓力門,更換米篩,降低漏米,提高整精米率,防止碾磨過大或過小,影響米的純度,防止碎米、糠的混入。採用鐵輥噴風拋光機對碾白後的精米進行拋光,保持拋光機內的粉塵。加工需達到米粒光滑,完整,無污染,免淘洗,有效保存米中
水溶性維生素等營養成份。 3.3.4 貢米質量分級 以國家制定的精度標準樣品檢驗進行分級。 3.3.4.1 特級米 背溝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淨的占85%以上。 3.3.4.2 一等 背溝有皮,粒面留皮不超過1/5的占80%以上。 3.3.5 生產批號 生產批號的編制,內容包括:生產日期、生產班次、質檢號、產品品種、數量、等級。批號要求:(1)生產車間要嚴格按照批次號組織生產。 (2)同品種、不同地塊、不同水分的成品不可使用同一批次號。 (3)同品種、同地塊、同水分、不同收穫時間的不能使用同一批次號。 (4)批次號必須清晰可見,便於追溯。 3.3.6 貢米產品包裝 確定產品包裝材料,包括設計和要求。採用的包裝材料必須清潔衛生,符合國家
食品包裝材料衛生標準要求。包裝時使用的工器具必須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污染。 產品包裝準確,商標、品名、產地、容量、保存期、出廠日期清晰,防止錯包。 3.3.7 貢米產品儲藏及運輸 3.3.7.1 儲藏 產品倉庫專用,倉庫必須乾淨、衛生、通風,嚴禁與有污染的異味物品共儲一室。 3.3.7.2 運輸 運輸具有防雨淋措施,堆裝整齊,注意通風。運輸過程中,嚴禁用含殘毒污染的倉庫和車廂,不允許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裝,車廂乾燥,以防發霉。
包裝標識規定
5.1 使用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的產品必須產自劃定區域。 5.2 使用海龍貢米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取得登記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5.3 使用海龍貢米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5.4 使用海龍貢米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按照生產經營年度,向遵義市紅花崗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簽訂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產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和義務。 5.5 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外包裝應按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誌的規定執行外,還應標註原產地域產品標誌,並標明產品名稱、品種、等級規格、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數量或淨含量、執行標準代號等。 5.6 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記的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5.7 海龍貢米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保證海龍貢米地理標誌產品的品質和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