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鳳閣

海鳳閣(1909~1942),男,回族,河南睢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入西北軍無線電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西北軍總部和第26路軍電台工作。1931年11月隨第26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5軍團、紅1軍團司令部無線電台隊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奉命到華北抗日前線工作。1938年任八路軍總部通信科長兼通訊營營長。他在從事無線電工作十餘年中,對黨的通信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42年5月, 在太行山北部地區反“掃蕩”中,被日軍炮彈擊中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鳳閣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籍貫:河南雎縣
  • 出生日期:1909年2月8日 
  • 逝世日期:1942年5月 
人物生平,苦難少年,坎坷道路,紅軍生活,在華北抗日前線,英勇犧牲,

人物生平

苦難少年

海鳳閣,1909年2月8日生於河南省睢縣城東關一個回族家庭,系獨生子。父親在街上站鍋炸油條。全家人雖然終日操勞,生活仍然十分困苦。
海鳳閣童年食不果腹,衣不暖體,隆冬臘月只穿一件破爛不堪的短棉襖,每日三餐常以紅蘿蔔充飢。母親疼愛他,不時給幾個錢,讓他上街買碗湯喝。他總是瞞著母親把錢積攢下來,然後再交給母親。父母經常在鄰居間稱讚自己的孩子很懂事。
1919年,海鳳閣入美國人基督教牧師吳冠勛創立的信義會附屬翠英國小讀書,常餓著肚子去上學。一次母親把替富人家做針線活掙的幾個饃送到學校給他充飢,他推著母親的手說:“娘,我不餓,上課時不能吃東西,一吃東西把心眼填住,學的字就記不住了,您吃了吧。”說罷轉身跑回了課堂。
睢縣東關相當繁華,店鋪林立,商賈如雲,說書賣藝、鬥雞玩猴的經常不斷。海鳳閣為了學業,很少上街去玩,無錢買筆墨紙張,就讓父親做塊黑板,自己挖塊膠泥做成“粉筆”,在黑板上練字。他每天都抽空幫助父母幹活,有時推磨到深夜。父母讓他休息,他說:“上學經常坐著,乾乾活舒服;炸油條要面多,咱沒牲口拉磨,多一個人推就多一份力,誤不了明早上學。”
翠英國小初級班共有20多個同學,海鳳閣是其中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上課時老師經常叫他上講台給同學們作示範,他自己從不驕傲自滿。同學們向他請教,他總是有求必應,樂以助人,並把查字典的方法教給同學。
1924年,海鳳閣以全優的成績在翠英國小高小畢業。吳冠勛看中了他,保送他到山西運城一所教會中學深造。三年畢業後返回家鄉,吳牧師推薦他當了國小教師。海鳳閣教學非常勤奮,原以為靠自己的薪水可以養家餬口,減輕父母的負擔,不料辛辛苦苦掙來的幾個錢卻被吳牧師剋扣2/3,不但不能給父母分憂,而且連妻子也養活不了。這時他如夢初醒,從中領悟到了吳牧師的狡猾、奸詐。他憤怒地對妻子說:“大丈夫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尋找出路;帝國主義列強都是壓榨中國人民的吸血鬼,絕不能繼續受騙了!”

坎坷道路

1928年初,海鳳閣入馮玉祥在開封辦的無線電學校,年底畢業,到馮玉祥西北軍鹿鐘麟部搞電台工作。1930年中原大戰,10月上旬,馮殘部退往晉南、豫北一帶,其十四師駐新鄉,海鳳閣任該師電台報務主任。10 月下旬,蔣介石重金收買了馮部將領孫連仲,將其所轄之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各師開往山東濟寧地區,改編為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十四師被編為二十六路軍二十五師七十四旅,海鳳閣仍任報務主任。連年的戰亂,使他感到前途渺茫,苦悶焦灼。他本來不會抽菸,這時竟拿起旱菸袋一鍋一鍋抽個沒完。他在苦苦思索著人生的出路。
1931年2月,蔣介石把二十六路軍全部調往江西省寧都“圍剿”紅軍。二十六路軍到了江西,因北方士兵不服水土,疫病流行,減員日增;先頭部隊又遭到紅軍的沉重打擊,官兵思鄉厭戰情緒十分普遍。而中央蘇區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全力支援紅軍作戰,這些對二十六路軍廣大官兵影響很大。“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採取不抵抗主義,大好河山落人敵手,中國共產黨向全國民眾發出了抗日救國的偉大號召,海鳳閣和其他許多官兵都不願留在江西“剿共”,要求回北方抗擊日軍,以拯教中華民族。蔣介石聞之大怒,嚴加訓斥。但二十六路軍的愛國官兵並沒有被蔣介石的專橫跋扈所嚇倒,反而更加仇視。海鳳閣經常在同事們中間鼓動北上抗日,抨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行徑,揭露蔣介石令二十六路軍“死也得死在寧都”剷除異己的險惡用心。為了尋找出路,他時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情不自禁地發問:“中國民眾難道就這樣等死嗎?二十六路的弟兄難道就這樣等死嗎?”這時部隊里做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看他思想進步,就逐漸地和他接近,對其進行革命教育。後來他就和一些戰友共同組織了一個宣傳小組,做抗日反蔣的宣傳鼓動工作。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二十六路軍1.7萬餘名官兵,在共產黨員、參謀長趙博生,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長季振同和該旅一團團長黃中嶽領導下,趁總指揮孫連仲和二十七師師長高樹勛不在部隊的有利時機,採取果斷措施,舉行了起義。起義過程中,電台是關係著成敗的要害部門,海鳳閣立場堅定,在季振同直接指揮下,首先控制了總部對蔣介石的兩部電台,切斷了與南京政府的聯絡,保證了起義的順利進行。他還和其他同志一道,把八部收發報機帶到了中央蘇區,為當時紅軍增添了寶貴的財富,緩解了無線電器材嚴重短缺的情況。這支起義部隊加入工農紅軍後,整編為紅五軍團,季振同為總指揮。

紅軍生活

30年代初,紅軍的無線電通訊事業雖有一定的基礎,但隨著紅軍隊伍的迅速壯大,革命根據地的不斷擴展,仍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海鳳閣精通無線電技術,參加紅軍後成了革命根據地的寶貴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他逢人就說:“這一步走對了, 找到了救國、救民、救自己的光明大道。”
當時,中共對起義過來的二十六路軍官兵,實行“去留自願”的政策,對留者歡迎,對走者歡送。這時有不少朋友勸海鳳閣說:你離鄉四五年了,家有年邁父母和年輕的妻子,還有未見過面的孩子,回去看看吧。海鳳閣面對這些好心的勸說,深明大義,毫不動搖地回答:“既然革命需要也就顧不上那么多了,個人和家庭的事情等以後再講吧。”
由於海鳳閣等一批起義的無線電技術人員參加紅軍,黨的無線電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80 年代曾三在《我黨無線電通訊事業的創建》(載《中共黨史資料》第6期)一文中回憶說:“1931年12月,國民黨軍寧都起義時,劉光甫、海鳳閣、荊振昌、聞述堯、陳士吾等一大批起義的無線電技術人員帶來了很多電訊器材。從此,我們的無線電隊伍,就由黨中央從白區輸送來的同志,在戰爭中參加我軍和國民黨軍隊起義的無線電技術人員,以及我軍自己培養訓練的工農出身的青年戰士三部分組成。並且成立了一個由王諍為局長,伍雲甫為政委的通訊聯絡局。”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毛澤東對寧都起義參加紅軍的原國民黨軍官兵,採取團結教育和大膽使用的方針,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使之更好地為紅軍服務。海鳳閣參加紅軍後,立即被任命為紅五軍團電台二十分隊隊長,隨紅十五軍工作。經過一段教育和整頓,紅五軍團廣大官兵提高了思想認識和階級覺悟,很快成為中央蘇區的紅軍主力部隊之一。特別是海鳳閣所在的紅十五軍,在軍長黃中嶽帶領下,成為一支紅軍勁旅。1932年2月,紅五軍團和兄弟部隊一道開赴前線作戰,參加了著名的贛州戰役。戰鬥中,海鳳閣忠於職守,帶領分隊全體人員,準確無誤地收發電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上級表彰。3月,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決定重新成立紅一軍團,並將紅五軍團第十五軍撥歸紅一軍團建制。海鳳閣帶領無線電台二十分隊到紅一軍團司令部工作,他被擢升為紅一軍團電台大隊長。隨後,海鳳閣隨紅一軍團,轉戰於福建、江西、廣東一帶,先後參加了龍巖、漳州、水口戰役,接著直取樂安、宜黃等縣城。同年秋,海鳳閣隨紅一軍團到建寧、黎川、泰寧開闢新蘇區,又參加了著名的滸灣戰役。
1932年冬,蔣介石以5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在朱德、周恩來指揮下,中央紅軍一、三、五軍團和二十二、二十一軍進行了著名的黃陂山地伏擊戰,迅速殲滅了敵五十、五十九師。黃陂戰役勝利後,廣大指戰員沉浸在勝利的歡樂之中,海鳳閣為了使軍團司令部儘快和各部取得聯繫,不辭勞苦,指揮報務員徹夜工作。翌日晨,他派到摩羅嶂山,上砍樹回來架天線的同志報告說山上有敵人,他不顧疲勞,隨即帶領電台監護排,配合軍團警衛連,一齊衝上山去殲敵,結果以少勝多,俘虜敵軍四五百人,並以一個俘虜帶的派克筆為線索,順藤摸瓜,活捉了敵五十九師師長陳時驥,受到軍團司令部的表揚,電台監護排活捉敵師長的訊息也一時在全軍傳為佳話。
1933年秋,蔣介石集結了100萬兵力,對蘇區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由於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僅一年時間,紅軍損失慘重。1934年10月,著名的長征開始,海鳳閣仍在征途中負責紅一軍團的電台工作。
長征途中,通訊聯絡工作非常重要,誤一時即可能誤全軍。海鳳閣和電台大隊政委杜平一道,帶領電台全體同志,隨軍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入貴州,占遵義,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跋涉草地,不管是風雨交加的深夜,還是大雪紛飛的黎明,不管是飛鳥不到的險峰深谷,還是路斷人絕的雪山沼澤,每到一處,他都能千方百計隨即架台工作。遇有重要通報任務和緊急情況,海鳳閣都要親自上機。無論是氣候多么惡劣,信號多么微弱,他都能大海撈針一樣地把電報信號捕捉到。值班報務員碰到困難也總是找他解決。
他不僅工作一絲不苟,嚴肅認真,而且對無線電器材十分愛護,他知道這是保證正常通訊聯絡的基礎。紅一軍團無線電台大隊由報務排、運輸排、監護排、管理排組成,僅有100多人。當時電台器材十分笨重,一部收發報機有40多斤。60多斤重的蓄電池就有6個,一部充電機足有90斤,還有零件箱和汽油瓶等。跋山涉水的長征路上,電台大隊必須安全而又及時地把這些器材設備帶好,同時還要打仗。海鳳閣除挑選體魄強壯的戰士擔負運輸任務外,自己總是走在前頭,經常給戰土們講電台在作戰中的作用,講“千金難買一肩挑”的道理,鼓勵通信戰士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電訊器材。一天,紅軍隊伍行進到番攔坎,必須經過一條像水坎似的石壁,人要像坐滑梯那樣溜下去,牲口要卸掉鞍子一匹一匹往下推,而無線電機器經不起這樣大的震動。海鳳閣和政委杜平找運輸排的同志商量後,先用毯子把機器包裹起來,用繩子捆好,由力氣大的同志在石壁上拉住繩,又派兩名體格強壯的戰士用背頂住,然後小心翼翼的慢慢下滑,使機器安然通過。當時部隊行軍頻繁,物資欠缺,海風閣深謀遠慮,未雨綢繆,教育戰士隨時蒐集電池、汽油等電台必需材料,在艱難的環境下,延長了電訊材料的使用時間,保證了電台的正常收發。
海鳳閣還十分關心部屬,行軍中不論是報務員、運輸員、炊事員,凡是體弱、生病和受傷的同志,他總是把自己的馬讓給他們騎,還經常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樂觀主義精神教育鼓動大家,排除千難萬險,戰勝圍追堵截,堅持到最後勝利。由於他和戰友們的團結奮鬥,在二萬五千里的迢迢征途上,始終保障了軍團司令部與上下級的聯絡。杜平欣然寫詩一首贊道:“電波英雄懷紅心,通宵達旦傳軍情,任憑天空多干擾,隻字無差報長征。”
1935年8月,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右路軍和左路軍北上,跨過荒無人煙的茫茫草地。9月上旬,在左路軍的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央北上方針,擅自命令右路軍南下,分裂和企圖危害黨中央,並不顧中央電示,頑固地堅持其錯誤。海鳳閣自加入紅軍以來,雖然還未入黨,但他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特別是在同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的鬥爭中,始終站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一邊,跟隨黨中央、毛澤東率領的紅一、三軍團繼續北上。軍委直屬隊和紅一、三軍團編為陝甘支隊後,於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至此,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在吳起鎮召開的紅軍千部大會上,杜平、海鳳閣帶領的無線電台大隊的工作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幾年來,在蘇區紅軍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海鳳閣經受了嚴峻的考驗,1936年1月,在陝北甘泉前線,由杜平和曹丹輝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海鳳閣隨紅一軍團在陝北延長縣臨鎮進行短期休整。1936年2月,為擴大抗日武裝和根據地,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率領和指揮下,東渡黃河作戰。海鳳閣隨軍參加了東征戰役,完成了通訊聯絡任務,5月隨軍返回河西後,他被調到中央軍委通訊聯絡局的無線電台大隊。這時,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等部組成西方野戰軍進行西征,紅一軍團代軍團長左權和政委聶榮臻在西征途中,給軍委通訊聯絡局打電報,為解決紅一軍團電台領導不力等問題,要求通訊聯絡局把海鳳閣調回。海鳳閣回到紅一軍團後,很快改變了電台出現的混亂現象,保證了西征途中的電台聯絡暢通,受到領導的好評。

在華北抗日前線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3萬餘人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這時海鳳閣調任八路軍總部通訊科科長兼通訊營長、無線電台大隊長,負責整個八路軍總部的通訊聯絡工作。通訊科領導著5部電台、1個電話隊和1個通訊營。海鳳閣每天天不亮就到下邊檢查工作,在幫助解決技術問題、改進通訊聯絡工作的同時,還注意提高每個通訊戰土的業務水平。他深知自己所負責任重大,深知通訊工作是決定具體戰鬥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每個通訊戰士的工作態度又是搞好通訊工作的關鍵。海鳳閣處處以身作則,對年輕人要求很嚴格,常到報務員的房間裡了解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熱情幫助和鼓勵他們上進。年輕的馬平調到總部電台後,因業務不熟,不太安心工作,海鳳閣多次找他談心,給予極大安慰和關心,使之很快安下心來積極踏實地工作。當時對技術人員發有技術津貼,但海鳳閣和戰友同甘共苦,對補給品很少自己單獨享用,而是分給病號和體弱的同志。戰士們平常談到他時,總是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海科長”。在海鳳閣的領導下,戰士們的思想覺悟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1941年是華北敵後抗戰嚴重困難的一年。7月,岡村寧次接任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親自指揮“治安強化運動”,發動秋季大“掃蕩”,向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圍攻,企圖消滅八路軍領導機關,摧毀軍工設施。在八路軍開展的各次反“掃蕩”鬥爭中,海鳳閣帶領同志努力工作,都能順利地完成通訊聯絡任務。11月9日,日軍三十六師團主力5000餘人,配合第四、第九混成旅團一部,以“反轉電擊”的戰術,猛攻晉東南黎城北的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這個廠共有1000多人,是華北八路軍武器的主要來源地。在此緊急情況下,守衛黃崖洞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電台發生故障,八路軍總部電台與黃崖洞聯繫不上,彭德懷副總司令員十分著急。海鳳閣親自組織人力,制定方案,故障也未能排除。這時,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他恨不能立即騎馬飛奔到黃崖洞,將總部的指示帶去,把那裡的情況帶出來。但是,他不能離開通訊科長的指揮位置,海鳳閣的親密戰友熊元緒十分理解他的心情和當時的嚴重情況,立即向他提出:“讓我去,保證完成任務。”海鳳閣慎重考慮後,決定派熊元緒帶上兩名警衛員騎馬奔赴黃崖洞,並向他們詳細安排了行動方案。送他們上路時,海鳳閣把上級特殊供給他的餅乾交給熊元緒,囑咐他們路上吃,最後他緊緊地握住他們的手說:“任務艱險,多多保重!一定要想辦法摸進黃崖洞,實在不行,就和日軍拼一下,寧死可別當俘虜。”熊元緒等走後,海鳳閣幾天幾夜未合眼,親自守在總部電台旁監聽。黃崖洞電台的同志,終於排除了故障,與總部接通了聯繫。海鳳閣立即發報給有關電台,讓有關部隊接應熊元緒等,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由於通訊暢通,各方能適時協同作戰,八路軍最終取得了黃崖洞保衛戰的偉大勝利。中央軍委評價這次戰鬥是“最成功的一次”,“是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模範戰鬥。”

英勇犧牲

1942年5月中旬,日軍重兵對太行根據地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數萬日軍在數十架敵機的配合下,採取“集中兵力輾轉掃蕩”的辦法,妄圖聚殲八路軍主力,攻擊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首腦機關。5月24日夜間,日偽軍已形成了對姚門口、青塔和偏城鎮的合圍圈。這時,一二九師主力跳出外線作戰;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等機關和部分掩護部隊共1萬多人,被敵包圍在偏城和遼縣交界的南艾鋪、十字嶺一線。25日拂曉,日偽軍從四面“鐵壁合圍”,集中猛烈炮火和六架飛機輪番轟擊,八路軍總部副參謀長左權在十字嶺中彈犧牲。午夜,海鳳閣奉總部“立即出發”的命令,帶領通訊科全體人員突圍。5月26日受到敵人堵擊,他們的四周響起敵人的槍炮聲。為了澄清情況,海鳳閣派出警衛員前去偵察,其他人員安排在山內各個溝岔灌木叢中隱蔽起來。連日來突圍轉戰,加之缺吃少喝,海鳳閣的雙眼布滿了血絲,但他精神抖擻,不斷安慰大家,要沉住氣,力爭安全突圍。大家帶的乾糧吃完後,海鳳閣教育戰士們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隨便吃民眾的東西。前去偵察的警衛員回來後,手捧幾個生土豆給他吃。他飢腸轆轆,接過來想一口吞下,馬上又意識到這是民眾的東西。當警衛員說明土豆是向老鄉買來的以後,他才吩咐說:“給我留一個就行了,其餘的送給同志們吃。”警衛員看到海鳳閣工作繁重,帶幾分央求的口氣說:“你已經一天多沒吃東西了,多留幾個吧!”“大家都一樣!”海鳳閣說著從警衛員手裡拿出一個土豆,擦掉上面的土,幾口吃下,然後又緊張地工作起來。
5月27日,敵人慢慢縮小了包圍圈。在敵人的飛機轟炸、機槍掃射、大炮轟擊下,八路軍總部等機關人員被壓縮在一條又長又窄的土溝里,情況極為險惡,政治部主任羅瑞卿當機立斷,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海鳳閣所帶通訊科是一個突圍單位,他就把自己騎的騾子讓給電台一位體質弱的女同志騎,自己索性徒步行走。他發現其它機關的一些掉隊人員,便把手一揮大聲喊道:“同志們,注意啦,大家聽我指揮。”他的聲音堅定響亮,使人們精神為之一振,都立即圍攏過來。有個認識他的人興奮地說:“好,海科長,我們跟著你。”他沒顧得再多說,就集合隊伍,指揮大家準備撤退。散員越聚越多,匯集成一支二三百人的隊伍,敵人發現目標,集中火力向人群轟擊。在這么多沒有實戰經驗的機關人員和後勤人員面前,指揮撤退是有很大困難的。海鳳閣貓著腰跑前跑後,喊破喉嚨,領導大家向一個山頭突圍。敵人的炮彈不斷在隊伍前後左右爆炸,突圍的隊伍正要登上山頭,忽然傳來一聲怪叫,預示一顆炮彈即將落地爆炸。海鳳閣立即高呼一聲“臥倒”,可是隊伍後邊仍有幾個驚慌失措的人在亂跑。他一個箭步衝過去,拉住一個就往地下捺。隨著“轟隆”一聲巨響,炮彈在他倆身邊爆炸,海鳳閣當即被彈片擊中。同志們趕忙圍過來救護,只見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褲,腹部傷口露出了腸子。同志們噙著眼淚抬著他走,巨大的傷痛使他前額冒出豆大的汗珠。他緊咬牙關,左手使勁捂著肚子,右手慢慢從內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本子,注目望著大家吃力地說:“不要抬我……你們快、快撤……把這本子交給黨組織……同志們,革命是要犧牲和流血的,這是光榮的……我不行了,你們應該堅決去完成黨交給的通訊任務……”同志們接過小本一看,是個電報密碼本。這時他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時年33歲。
海鳳閣犧牲後,八路軍總部在麻田地區為他開了追悼大會,表彰了他的英雄事跡。不久,華北版《新華日報》登載了紀念文章——《悼華北通訊戰線上的舵手海鳳閣》,這篇文章對海鳳閣革命、戰鬥的一生作了很高的評價。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把海鳳閣烈士的靈柩移葬於邯鄲烈士陵園,讓千萬民眾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通訊戰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