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鯛(海鮒)

黑鯛

海鮒一般指本詞條

黑鯛是鱸形目鯛科棘鯛屬的一種硬骨魚,俗稱海鮒、青鱗加吉、青郎、烏頰、牛屎鱲、烏翅、黑加吉、黑立、海鯽和銅盆魚等。體呈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吻鈍尖。口小,上、下頜等長;體被中等大的弱櫛鱗,體側通常有5~7條黑色條紋。背鰭棘堅硬,臀鰭第二鰭棘尤甚;體背部為灰黑色,側線起點處有黑斑點,體側常有數條不明顯的暗褐色橫帶,腹部銀白。

黑鯛分布於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地的沿岸、港灣及河口,屬內灣性魚類,在中國,以黃海、渤海數量較多。黑鯛為淺海、底層魚類,喜棲於沙、泥底或多岩礁的清水中,為廣溫、廣鹽性魚類,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強。黑鯛為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海區,以軟體動物的蛤類、小魚蝦類為主食,有時也吃海藻,人工養殖可採用低值魚蝦貝類或配合餌料投餵。黑鯛具有很強的繁殖力,雌雄同體,雄性先熟,懷卵量達200萬~300萬粒以上。

黑鯛是名貴海產魚之一,全體藥食兼用。具有健脾利水、補氣活血的功效;用於脾虛水腫、小兒脾胃不健、消化不良、病後氣血虛弱。黑鯛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歷來受到人們喜愛,可製成多種名貴佳肴。黑鯛生長快,食性廣,繁殖力強,適宜集約化養殖,抗病力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成魚,幼魚,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食物營養成分,

形態特徵

成魚

背鰭Ⅺ-11;臀鰭Ⅲ-8;胸鰭15;腹鰭Ⅰ-5。側線鱗52。鰓耙(6-7)+(8-9)。脊椎骨24。體長為體高2.6倍,為頭長3.4倍。頭長為吻長3.4倍,為眼徑5.2倍,為眼間隔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5倍。
體長一般在120-300毫米,體重125-1800克,大的可達3.5-4.0千克。體側扁而高。頭大,沿背緣向吻端斜直。吻鈍尖。眼間隔凸起。口前位,口裂平直。上頜骨後端達瞳孔前緣下方。上、下頜前端各具犬牙6枚,兩側具臼齒3-5行。犁骨、齶骨及舌上無牙前鰓蓋骨後緣幾光滑,鰓蓋骨後端具Ⅰ扁棘。具假鰓。鰓耙粗短。體被中等大弱櫛鱗,頭部除眼間隔、前鰓蓋骨、吻及頦部外均被鱗。背鰭和臀鰭棘部有發達鱗鞘,各鰭鰭條基部具小鱗。
背鰭鰭棘部和鰭條部相連,中間無缺刻,起於胸鰭基上方。臀鰭第二鰭棘甚強大。胸鰭長而尖,後端達臀鰭起點上方。腹鰭胸位。尾鰭叉形。
體青灰色,具銀色光澤,側線始處有1不規則黑斑,體側有若干條褐色橫紋。背鰭、臀鰭和尾鰭鰭膜褐色,邊緣黑色。

幼魚

初孵仔魚體長2.25毫米左右,卵黃囊呈卵圓形,頭部略超卵黃囊,胚體頭部、背部和尾部中央側面均分布星狀小黑色素。孵化後1天仔魚體長2.90毫米,胸鰭芽出現,尾部中央側面色素增多,肛後肌節20對。2天仔魚體長3.10毫米,口已形成,肛門亦開口,眼球後緣開始出現色素,後肌節20對左右。孵化後3天仔魚,卵黃囊已全部消失,胸鰭明顯增大,眼球上已密布黑色素,腹囊及尾部中央均有星狀黑色素,肛後肌節21對。

近種區別

黑鯛
黃鰭棘鯛
真鯛
黃鯛
一般在120-300毫米,體重125-1800克,大的可達3.5-4.0千克。
一般體長200~300毫米,最大個體可達3.3千克。
最大個體達10千克。
一般體長14~25厘米,體重200~500克。
背鰭Ⅺ-11;臀鰭Ⅲ-8;胸鰭15;腹鰭Ⅰ-5。側線鱗52。鰓耙(6-7)+(8-9)。脊椎骨24。
背鰭Ⅺ-11;臀鰭Ⅲ-8,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45~48,側線上鱗4~5,側線下鱗11~13。
背鰭Ⅻ-9~10;臀鰭Ⅲ-8;胸鰭15;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53~56,側線上鱗8,側線下鱗15。鰓耙6~8+9~10。椎骨10+14=24。
——
體青灰色,具銀色光澤,側線始處有1不規則黑斑,體側有若干條褐色橫紋。背鰭、臀鰭和尾鰭鰭膜褐色,邊緣黑色。
活體青灰而帶黃色,體側有若干條灰色縱走帶,沿鱗片而行。背鰭、臀鰭的一小部分及尾鰭邊緣灰黑色,腹鰭、臀鰭的大部及尾鰭下葉黃色。
體淡紅色,稍帶綠色光澤。在體側背部散布若干藍色小點。尾鰭邊緣黑色。
體呈黃赤色、腹部較淺,體惻上部有3個金黃色圓斑,並有6條縱行黃色帶,臀鰭及尾鰭下葉呈黃色。
黑鯛
黑鯛
黑鯛
黃鰭棘鯛
黑鯛
真鯛
黑鯛
黃鯛

生活習性

黑鯛為淺海底層魚類,喜棲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海區,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帶移動,不作遠距離洄游。屬廣溫廣鹽性魚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能耐受鹽度的大幅度變化,生存鹽度為4.0-35.0‰,生長適應鹽度為10.0-30.0‰;生存溫度為3.4-35.5℃,致死為3.4℃,9℃以下停止攝食,生長適宜溫度為17-25.0℃,可在7℃以上水溫中越冬。對水屮溶氧量要求較高,常溫下3.2毫克/升為窒息點。於5月初前後進入近岸內灣淺水區產卵,7-8月成魚和幼角均就近索餌,9-10月逐漸移向較深且有岩礁的水域棲息。
雜食性,極貪食,主食軟體動物貝類、多毛類、小魚和蝦類、蟹類、端足類海星及海藻等,並能用尾部挖掘海底的貝類及環形動物。10毫米仔魚食橈足類100-300毫米食橈足類、鉤蝦類,45-80毫米食魚卵和海藻等,伴隨生長逐漸開始捕食小魚、蝦和蟹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大量攝食藍蛤、尋氏肌蛤、小型蝦虎魚類,同時也能吞食個體較小的或正在蛻皮的對蝦以及部分商品餌料如豆餅糠蝦等。生長比較迅速。第四年後生長顯著減緩。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越南沿海。
黑鯛(海鮒)
黑鯛分布圖

繁殖方式

產卵期因地而異,中國山東沿海為5月上旬至5月下旬,江蘇沿海為4月旬至5月上旬,福建沿海為3月中旬至5月上旬。產卵水溫在14.5-24℃。性成熟過程具明顯性逆轉現象,體長100毫米左右魚體全部是雄魚,2齡魚體長150-250毫米為典型雌雄同體兩性階段,3齡魚體長250-300毫米,性分化近結束,大部分轉化為雌魚,4齡魚多數為雌雄異體,但雌性居多,到5齡魚雌雄明顯分開。
親魚性腺分批成熟、多次產卵,在一個產卵期中可產卵數十次,大個體懷卵量超過50萬粒。卵圓球形,彼此分離,浮性,無色透明。卵徑0.98-1.20毫米,油球1個,油球徑0.20-0.23毫米。受精卵4小時後形成高囊胚。受精後19小時35分鐘,胚體圍繞卵黃近1/2周,胚體頭部出現視泡,體肌節10對,胚體背側密布黑色素。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黑鯛為各地魚市場上常見的高級食用魚,味道鮮美,料理方式以紅燒或鹽烤為主,若為新鮮魚體,亦可製成生魚片食之。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含量參考能量蛋白質脂肪膽固醇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水分碳水化合物灰分葉酸αE維生素A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煙酸(煙醯胺)泛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抗壞血酸)維生素D維生素E
黑鯛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150 千卡20.4 g6.7 g78 mg5 g1.8 g1.1 g2.3 g71 g0.3 g1.2 g14 μg1.4 mg59 mg36 mg250 mg400 mg13 mg0.01 mg0.3 mg0.03 mg0.8 mg12 μg0.12 mg0.3 mg5.5 mg0.62 mg0.42 mg3.7 μg3 mg4 μg1.4 m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