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頓小夜曲
- 大約作於:1762年
- 作者: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作者介紹,形成與發展,
作者介紹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擔任,用弦樂四重奏形式演出時,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暢而親切,充滿了歡快的情緒。其他三個聲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撥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響效果。用小提琴獨奏形式演出時,則由鋼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持了原曲的特點。
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輕快的漫步節奏和娓娓動聽的旋律,具有一種典雅質樸的情調,表現了無憂無慮的意境。在展開過程中的旋律進行,時而出現極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調更富於生氣。
這首優雅的小夜曲曾經被認為是約瑟夫.海頓所作,不過學者們現在認為它是德國作曲家Roman Hoffstetter的作品。Hoffstetter是一位住在Wurszburg以及後來的Miltenberg的Benedictine僧侶。他模仿海頓創作的一些室內樂幾可亂真,他曾寫道:“…海頓筆下流淌的每個音符都那么美妙,它們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以至於我不能控制自己去偶爾模仿他。” 他作有六部弦樂四重奏——著名的小夜曲就出自F大調第五弦樂四重奏——這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形成與發展
小夜曲是中世紀一種抒情風格的聲樂體裁形式,後來也用於器樂音樂創作。
小夜曲原是中世紀歐洲行吟詩人在戀人的窗前所唱的愛情歌曲,流行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演唱時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撥弦樂器伴奏,歌聲纏綿婉轉,悠揚悅耳。後來器樂獨奏的小夜曲,也和聲樂小夜曲同樣流行。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二幕里的小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彈著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種常見的特性樂曲。所謂特性樂曲,就是為特定的目的創作,或是在特定的場合演出,在體裁上有鮮明特徵的樂曲。例如小夜曲、夜曲、搖籃曲、船歌、幻想曲、即興曲、隨想曲、狂想曲等等。這些樂曲大都是器樂曲,但其中也有些體裁既有聲樂曲又有器樂曲。這裡要講的小夜曲,就屬於後一種情況。
莫扎特在這首歌曲中真實地再現了行吟詩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唐·璜是歌劇中一個放蕩不羈的西班牙貴族.他在農家姑娘采琳娜的窗前唱這首小夜曲,想用歌聲來吸引她。這首歌曲是歌劇中的反面人物所唱的,含有諷刺的性質。但曲調仍優美淳樸,帶有民間歌曲的特點,由曼陀林和弦樂器撥弦伴奏。曼陀林是梨形的撥弦樂器,有四對弦,空弦象小提琴一樣。這首歌曲分為兩段,構成二段式,每一個段落後面都有短短的過門,然後整個兩段再反覆一遍。
小夜曲通常是黃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愛人窗前所唱的情歌。例如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聽,聽,雲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這是在莎士比亞的戲劇《辛白林》中,克洛頓向伊摩琴唱的情歌。克洛頓是英國國王辛白林的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兒子,伊摩琴是國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兒。清晨,克洛頓帶了一群樂工來到和伊摩琴的閨房相連線的前室,為她奏樂,並唱著這首歌,來打動她的心。這首歌曲用分節歌的形式寫成,音樂分兩段,第一段在C大調上。旋律生動明快,描寫了“雲雀在天空歌唱,太陽之神升起”的美麗景色;第二段從C大調轉為降A大調,產生了鮮明的調性對比,為“迷人的金盞花,開始睜開金色的眼睛”兩句渲染出瑰麗的色彩。唱到“這一切多么美麗,我親愛的姑娘醒來”,又轉回C大調,調性色彩由暗而明,寫出了晨光催人,小樓夢回的意境。
舒柏特根據雷爾什塔布的詩所寫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鵝之歌》中。旋律輕盈婉轉,伴奏模仿撥弦樂器的聲音,時而和歌聲相應和, 給歌曲創造了一種優美恬靜的意境。
法國作曲家古諾為雨果的詩所作的小夜曲,也是一首一百多年來流傳不衰的名曲。旋律象一縷青煙,在晚風中飄蕩。 伴奏中貫穿著上下擺動的節奏,具有搖籃曲的風格;並不時以優美流麗的曲調,和歌聲相呼應。
器樂小夜曲也象聲樂小夜曲一樣,有一個歌唱性的旋律, 其伴奏部分往往有模仿撥弦樂器的效果。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F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就是一首典型的器樂小夜曲,整個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稱號。弦樂四重奏是由兩個小提琴、一個中提琴和一個大提琴演奏的樂曲。這個樂章所特有的小夜曲格調,表現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調,象人聲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撥弦伴奏,模仿著曼陀林的聲音。這首曲子用奏鳴曲式寫成。奏鳴曲式是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等器樂套曲中第一樂章常用的曲式,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現出兩個互相對比的主題的部分,叫呈示部。兩個主題中間有個起橋樑作用的段落,叫連線部。第二個主題的後面有一個補充性質的段落,叫結束部。奏鳴曲式的第二部分是發展呈示部各個段落的音樂成分的部分,叫展開部。展開部在結構上和調性上都是不穩定的。奏鳴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複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現部。但這不是簡單的重複,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別出現在主調和屬調上的兩個主題,到了再現部,就都在主調上出現,從而獲得了調性的統一。《大調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是小型的奏鳴曲式,它的規模接近於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開部和縮短了的再現部,所以展開部和再現部加起來,成為一個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