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村

海霞村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北岙鎮海霞村

海霞村位於北岙鎮東北面,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周邊分別與柴岙村鴿尾礁村大王殿村相鄰,總面積約1.15平方公里,是全國聞名的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誕生地,具有豐富的軍事文化特徵和濃厚的漁家風情。全村轄5個自然村,常住人口315戶,1033人。村黨組織支部建制,有正式黨員29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霞村
  • 類別:村莊
  • 地點:洞頭島
  • 人口:1032人
簡介,名稱由來,發展歷程,旅遊,榮譽,

簡介

海霞村位於洞頭島東北面,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由勝利岙、桐橋腳、桐橋、後遼、炮台五個自然村組成,總面積約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2人,338戶,2012年人均收入11850元;是全國聞名的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誕生地,具有豐富的軍事文化特徵和濃厚的漁家風情。有“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海霞軍事主題公園”、“海霞營地”以及被我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軍民友誼池”、“勝利橋”等;這裡還是解放洞頭最後戰役的主戰場。2012年通過了“省級森林村莊”、“省級文化示範村”。近年來,該村根據北沙社區東片詳細性控制規劃,結合民居建築以石頭結構為主、獨具海島特色的實際,先後投入2500多萬元,打造紅色旅遊基地、建設海島農家屋精品小區;大力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和村莊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墾礁觀景園及海釣主題公園”、“將軍林”主題公園;深入實施“旅遊興村·三產富民”戰略,精心打造“海霞”品牌。

名稱由來

海霞村原以最大自然村桐橋命名。據傳早年村裡有一條用桐樹搭設的橋,名桐橋,遂以橋得名。另有一種說法:這裡無水更無橋,所以應寫作“東嶠”——東邊山路很陡的地方。以前民謠:“搖啊搖,東沙到桐橋”,兩地是經海灣舢板擺渡交通,然後爬山路到達。解放初建政為北沙鄉第五村,後稱桐橋大隊,1958年冬,全村民眾與駐島某部六連大興水利建設,共同挖掘了蓄水池塘“軍民友誼池”。同年,駐島某部六連被國防部授予“全國軍民聯防模範連”稱號(現該連移防江蘇連雲港),村名也改成聯防大隊以示紀念,1981年復稱桐橋大隊,1984年改稱桐橋村,2001年撤鄉並鎮後歸轄於北岙鎮,2005年改名海霞村。

發展歷程

近幾年,隨著洞頭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半島工程貫通以及旅遊景點的大量開闢後,政府投資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旅遊線路的建立,海霞村已成為溫州乃至浙江著名的德育、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之一,總計投入資金1680萬元。2010年投入資金500萬元重建“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2000年投入資金680萬元建設“海霞軍事主題公園及解放洞頭紀念碑”;2008年投入資金300萬元建設“墾礁觀景園及海釣主題公園”;2007年投入資金30萬元建設“紅星果園”;2012年投入資金220萬元建設“精品小區房屋方面整治及基礎設施公益設施改造;2012年投入資金50萬元建設青少年體驗基地及將軍林;每年到這裡來參觀學習的遊客平均達到70000多人次,全縣各中國小校都把這裡作為學生德育、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主要基地。海霞村正全面實施“旅遊興村”戰略,努力打造“海霞”品牌,先後推出紅色軍旅遊、藍色海洋游和綠色田園游等旅遊項目,做為洞頭建設“國際性旅遊休閒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海之濱宜商、宜居、宜創業的好所在。

旅遊

該村深入實施“旅遊興村,三產富民”戰略,努力打造“海霞”品牌,依託原有的“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海霞軍事主題公園”等旅遊景點,先後推出紅色軍旅遊、藍色海洋游和綠色田園游等旅遊項目,大力發展旅遊服務配套產業,增加漁農民經濟收入。同時,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成衛生村、文明村以及縣級生態村的創建工作。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2574萬元,漁農民人均收入5810元。

榮譽

2005年該村通過了“縣級生態村”創建。2006年通過了“市級生態村”、“千百工程”創建。2007年上半年通過了“市級旅遊特色村”、“縣級綠色示範村”創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也正在建設和推進。今後,該村還將積極申報市級衛生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