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雀村位於雲貴交界貴州省畢節市,平均海拔2300多米,曾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戰場,聚居著彝族和苗族民眾,神秘的夜郎古國遺址僅有一山之隔。海雀村是畢節試驗區的一個縮影。
基本介紹
簡介,發展歷程,領導信息,海雀村的故事,一篇內參引起中央高層關注海雀,故事繼續發展,
簡介
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的海雀村,地處烏蒙山深處,是“苦甲天下”的地方。1985年這裡的民眾還過著“家家斷炊、衣不遮體”的日子,貧困程度之深震動了中南海。這是一個叫海雀村的小村莊。29年前,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只有5%,800餘村民在石漠化的自然環境裡,艱難地求生存,年人均收入僅33元。今天,該村森林覆蓋率達70.4%,年人均收入增至5460元。
發展歷程
2016年,海雀村已整體脫貧。
領導信息
黨支部書記:文正友
海雀村的故事
一篇內參引起中央高層關注海雀
“在海雀村查看了3個村民組11戶農戶,家家斷炊。彝族老大娘安美珍一家4口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眼看就要成為餓殍,但安美珍大娘卻說,黨和政府還是很好的,關心我們,怪我們自己沒出息,政策很好,黨和國家是關心農民的。”
海雀村地圖
故事繼續發展
1985年6月,新華社貴州分社原社長劉子富在新華社總社的內參刊物《國內動態清樣》第127期上,以《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為題,報導了赫章縣及海雀村的貧困狀況,海雀村“苦甲天下”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當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作出重要批示:“有這樣好的各族人民,又過著這樣貧困的生活,不僅不埋怨黨和國家,反倒責備自己不爭氣,這是對我們這些官僚主義者一個嚴重的警告!!!請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個時限,有個可行措施,有計畫、有步驟地扎紮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
次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到赫章縣視察調研。之後,親自倡導並報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從此,海雀村向貧窮落後發起了總攻。
20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下,文朝榮帶領全村百姓苦幹實幹,海雀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徹底改變了以住“杈杈房”、“茅草房”、“人畜共居”的歷史,真正實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如今,海雀村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5年的33元增加到2013年的5460元;森林覆蓋率從1985年的5%上升到2013年的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