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為江蘇省海門市轄街道。位於市境西南部。面積100.62平方千米,人口20.45萬人(2012年)。轄3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
沿革
2012年末,將原海門鎮秀山、沙東、張北、城興、振邦、占仁、雙橋、中海、岸角、培新、雙高、利北、建南、富三14個行政村和解放西路、解放中路、向民路、大同新村、海興路、海西路、育才路、獅山路、擁軍路、人民西路、海南新村、城北新村、五港新村、張南新村、日新新村、長江新村、海影新村、月亮灣、東風新村、青海新村、通源路、民生新村、海東、源東、濱順路、絲綢路、中南、理想城、海北、港南、嘉陵江31個居委會,原德勝鎮文俊、德新2個行政村,原三星鎮陶港、補南、高橋3個行政村,合併設立海門街道,辦事處駐原海門鎮秀山西路581號。同時將海門市神舟科技高新區更名為海門市海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與海門街道實行“以區帶街”管理體制。(註:將原海門鎮的大興、兄弟、三和、三南、三江、新遠、三圩、高店8個行政村和證大、濱江花園、和誼街3個居委會,以及沿江淡水養殖場、種羊場、畜禽良種繁殖場、棉花原種場合併,設立濱江街道)
原海門鎮為江蘇省海門市轄鎮,市政府駐地。位於市境西南部。2010年,面積97.4平方千米,人口17.5萬人,下轄神舟科技高新區管理委員會,4個辦事處,18個社區、19個行政村。336省道公路過境。古蹟有清代獅山書院、天主教堂等。1949年設茅家鎮,1958年改公社,1992年張新海鄉、秀山鄉併入建海門鎮。1996年,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14.6萬人,轄沙東、張南、海新、棉場、培民、季東、橫西、先進、日新、雙村、秀山、牡丹、日東、季港、高店、崇實、圩角、圩西、新窯、連西、連東、新元、新德、振邦、搭南、海北、異亭、城興、通北、城北、張北、海西、五港、海南、長江漁業等36個行政村和大同街、城中街、復三街、西郊、擁軍路、實小街、復興街、獅山街、解放街、建國街、通源街、海興街12個居委會。2003年,海門鎮轄通源路、青海路、擁軍路、獅山路、育才路、人民西路、解放西路、解放中路、向民路、大同新村、海興路、海南、城北、海西14個社區和雙橋、占仁、城興、張北、振邦、張南、高店、五港、秀山、日新、沙東、中海、民生13個行政村;海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轄海東、源東、濱順街3個居委會和利北、富三、建南3個行政村。2011年,海門鎮與三和鎮合併設立新的海門鎮,面積109.5平方千米,人口20.1萬人,轄19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海門鎮秀山西路581號。2012年撤校合併為海門街道。
原江濱鎮1949年設時新、新建、新民和新東等鄉,後合併置江濱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設鎮。1996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江濱、連沙、占仁、八南、雙橋、建西、建東、源北、新東、利北、建南、源東、富北、柿樹、富三、為民、柿南、民生、永久、大橋、富南、中海、民東、江沙24個行政村。2012年撤銷合併為海門街道。
郵編
226100
代碼及分類
(轄19個社區、19個行政村)320684100:~001 111擁軍路社區 ~002 111獅山路社區 ~003 111育才路社區 ~004 111人民西路社區 ~005 111解放西路社區 ~006 111解放中路社區 ~007 111向民路社區 ~008 111大同新村社區 ~009 111海興路社區 ~010 111海南社區 ~011 111城北社區 ~012 111海西社區 ~014 111五港社區 ~015 111日新社區 ~017 111張南社區 ~018 111長江新村社區 ~019 111海影新村社區 ~020 112月亮灣社區 ~021 112和誼街居委會 ~200 220雙橋村 ~201 220占仁村 ~202 112城興村 ~204 220振邦村 ~206 220高店村 ~208 220秀山村 ~210 112沙東村 ~211 220中海村 ~212 111張北村 ~213 220三圩村 ~214 220岸角村 ~215 220培新村 ~216 220雙高村 ~217 220大興村 ~218 220三和村 ~219 220兄弟村 ~220 220三南村 ~221 220三江村 ~222 220新遠村
經濟發展
海門街道將著力抓好五方面工作。
集約發展
一是更加突出集約發展,提高工業經濟運行水平,重點打造家紡、建築材料、機械和冶金壓延等四大主體經濟板塊,成為經濟發展主要增長極。
招商引資
二是更加突出積聚吸納,提高招商引資水平。2008年確保契約利用外資28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00萬美元,通過企業的有效投入和自主創新,培育28家超億元企業。
突出項目
三是更加突出項目立街道,大力實施項目年活動,形成一、二、三產齊上項目的發展格局。
街道統籌
四是更加突出街道統籌,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激活民資進入生產性領域,全年引進民資超過2億,新增民營企業500家,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000元。
區域優勢
五是更加突出區位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最大限度地解決市民就業問題。
產業結構
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形成了一些特色:一是蔬菜瓜果面積全市最多;二是養殖業實際數量全市最多;三是海門街道財政支持農業項目投入的力度全市最大;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數量最多。2006年,海門街道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億元,財政收入3.4億元,農業總產值3.44億元,農業增加值1.9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77元,在全國千強街道鄉鎮考評中,繼續名列前茅。該街道還先後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街道先進街道”、“江蘇省文明街道”、“江蘇省科技先進街道”、“江蘇省百家名街道”、“江蘇省體育先進街道”。
項目建設
海門街道工業經濟實現歷史性大突破,在海門市各街道、鄉鎮率先實現工業產值、銷售收入雙雙超百億。1-9月份,海門街道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4億元,利稅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1.9%、82.2%、121%。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引進大項目實現大發展是海門街道發展工業經濟堅定不移的戰略。充分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3個工業集中區,瞄準重大項目,強化組織運籌,提升了承載項目尤其是大項目的能力。海門街道每年引進百餘個項目,其中超千萬元項目占70%以上。海門街道新引進工業項目101個,其中超千萬元以上的項目30多個。已有90個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投入12億元。入駐
北海工業園區總投資8000萬元的新威力液壓件廠2008年下半年投產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利稅2000萬元。近兩年新投產的項目實現產出占總量的60%。 引進大項目,一批新的骨幹企業的誕生,有效地激發了原有企業,尤其是骨幹企業的發展熱情。海門街道通過引導、支持,骨幹企業家在發展觀念上由原來不想投入,轉為加大投入,加快發展。近年來,二化廠先後投資1億元,研製開發二B酸、精細化工產品和各類中成藥片劑,1至9月份實現產值2.88億元,銷售2.73億元,同比均增長50%以上。凱盛家用紡織品公司將銷售點前移,在中國各大中城市設立專賣店,及時掌握市場前沿信息,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有效擴大生產規模,產品由原來單一的被套拓展到床墊、廚衛窗飾用品等10大系列,品種達300多個,使企業由3年前銷售不足千萬元猛增至2.5億元。海門街道30家骨幹企業產銷增幅均在50%以上。
城鎮建設
2007年海門街道負責拆遷的任務很重,
張謇大道、南海路綠化工程、海門河拓寬改造工程拆遷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拆遷戶700多戶。鎮黨委、政府採取“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的辦法來解決,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拆遷帶來的實惠,感受到拆遷帶來生活質量的提升。海門街道將拆遷與農民集居區建設相結合,集居區建設與解決貧困戶住房相結合,加快推進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
月亮灣建設進程,推出不同房源,讓每個拆遷戶各得其所。推出農民經濟適用房和農民解困房,讓一些貧困民眾在集居區能買得起房。2007年海門街道財政收入將達到4.5億元。政府有了錢袋子,為老百姓辦實事有了基礎。海門街道加大財政投入,充分發揮政府資源優勢,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社會事業,引導能人捐資建設實事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的敬老院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海門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公寓式敬老院;總面積均在700平方米以上的村級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快速推進。海門街道累計投入25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各類橋樑41座,修築水泥路面38公里、沙石路面70公里,改造自來水管2萬多米,疏浚村級河道1150條,合計土方234立方米,改造草危房415間。全街道中國小的硬體全部達到“六有工程”的規定要求。建立了
南通市首家街道、鄉鎮文聯。救災救濟、
農村低保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三老”優扶對象、
農村五保戶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醫療網點遍布全鎮,村村建立了社區衛生室。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農民參保率達85%以上。農村有線電視用戶達10109戶,門樘入戶率達90.5%。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工作,妥善處理社會不穩定因素,廣大民眾生活富裕、安居樂業。
文明創建
海門街道興建了濱河廣場、街道農民文化活動中心和退休人員活動中心,並在中海村率先建起了南通市第一個農民公園。海門街道共有23個健身場所和51個晨練點、晚練點,全民健身的熱潮蔚然成風。重視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投入300餘萬元用於村部建設和改造,建成的服務中心集農資、醫療、健身、閱覽等功能於一體,在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的同時,也為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陣地保障。廣泛開展“達小康、促和諧”創建活動,和諧機關、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創建營造了濃厚的和諧創建氛圍,取得了良好的創建效果。“八榮八恥”學教活動、“知榮明恥”歌詠比賽、“高亢做事、大氣做人”徵文演講比賽、關愛兒童成長的“親情牽手”活動等廣泛開展。深入開展扶貧助弱活動。落實了23個幫扶單位,先後使150多名特困生順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茅街道建立了海門市首家社區慈善超市。持續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街道社區藝術團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已擁有創作、歌舞、聲樂、曲藝、體操等70多人組成的7個演出隊,以“四進社區”、“五進農家”活動為載體,各項演出達170場次,觀眾20萬人次,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廣泛好評。紮實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組織全街道各部門各單位學習《海門市公民文明素質提升教育讀本》和《海門市文明出行守則》,發放《致全街道公民的公開信》和《文明出行倡議書》,組織開展“講文明、除陋習、迎盛會”、“小手牽大手,文明同步走”、“文明出行”等專項教育活動,使公民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在豐富多彩教育活動的引領下,通過方興未艾的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評,全街道文明新風盛行,湧現了“愛心大使”萬頃波、“好支書”施廣如等各類精神文明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