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說(王禹偁散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說》是宋初文學家王禹偁寫的一篇散文,借大海的潤澤萬物,來勸誡為君王者要多做利於百姓的事。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凡物有納者,必有所出。海,吾見其納也,未見其出也。然則,彌天地,更萬世,滔滔百川,靡晝夜而東注,雖海之鉅者,庸能不滿溢乎?
伯陽謂海為百穀,固為王矣,固善下矣(1)。然不獨有所納,抑亦有所施也。猶聖人之道,日用而不知。故朝夕被海之澤者,曰海之功也。何以明之?海涵虛東荒,密邇(2)暘谷(3),每日浴於淵,而氣騰乎天,由是蒸而潤者謂之露,噓而霈者謂之雨,飛而結者謂之霜,飄而散者謂之雪。雨露之生成,雪霜之收藏,是萬物朝夕被海之澤也,明矣。譬設爨(cuàn)於釜,蓋之以盎缶(fǒu),則釜未沸,而盎缶已濡矣。物之小者猶爾,況巨浸(4)乎?故曰:不獨有所納,抑亦有所施也。
或謂,方載萬里,海在一隅,豈海之澤能備於天下邪?噫!海既為王矣,則以五湖為五侯,以九州為九伯,以四瀆為四岳,至於池沱沼沚、陂澤浦藪,皆附庸也。故五侯得以專其惠,九伯得以供其職,各以其所屬土地分野,而為雨露以生成之,為霜雪以收藏之。斯亦上尊王室而旁市民利也,誠所謂有所納而必有所施者爾。
故古之王者厚往薄來,以恩信御天下,不敢侮於鰥寡,況諸侯乎?故禹會塗山,玉帛萬國未聞禹之盈而覆、滿而溢也,蓋所納鮮而所施廣矣。商受(5)積粟渭橋、聚財鹿台,知所納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滿而溢,亦宜矣。是知,海不特以柔遠而為尊,亦以惠物而能永。是以屯其膏者,易象有悔(6);竭其澤者,詩人攸譏。
自秦郡天下,恩苦惠乾,食民若蠶,吞國若鯨。六雄之鬼餒而不祀,兆民之首懸而不解。漢用晁錯削奪諸侯,親親之恩絕於上,憧憧(7)之賦疲於下,厚斂自足,多藏取亡。吁!可惜哉。以至天道用違,人心以離,春露之不滋,夏雨之不時,秋霜之不令,冬雪之不正。怨氣積而為驕陽,謗言振而為迅雷,餓膚散而為飛蝗,戰骨化而為暴電。凶荒盜饉,良由是歟。
嗚呼!人君者,大海也;諸候者,江湖川澤也;兆民者,百穀草木也。人君善下則諸侯歸之,國君利下則兆民戴之。苟有所納而無所出,知其積而不知其施,則諸侯叛、兆民亂矣,又焉能長久乎?如是,則為天下者無於人鑒,當于海鑒。

注釋譯文

(1)伯陽即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2)密邇,接近。
(3)暘谷yáng gǔ,日出之處。
(4)巨浸,大海。
(5)商受,商紂王,子姓,名受。
(6)亢龍有悔,意為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而後悔;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禍。出自《周易·乾》。
(7)憧憧chōng chōng,往來不定。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