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朱子學派是日本江戶時代朱子學派,形成於海西地區。約1655年安東省庵首倡朱子學於築後(今福岡縣)。此後貝原益軒等在筑前(今福岡縣)等地也傳播頗具特色的朱子學。世人將這些不從師授,獨立宣揚朱子學而乂有共同之處的學者稱為海西朱子學派。該派主要代表中村惕齋(1629-1702)、藤並懶齋雖未居海西,但其思想學說體系也厲該派。該派學者擺脫傳統朱子學狹窄範圍,以自己的獨特見解倡導朱子學,具有較自由的學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西朱子學派
- 類型:術語
海西朱子學派是日本江戶時代朱子學派,形成於海西地區。約1655年安東省庵首倡朱子學於築後(今福岡縣)。此後貝原益軒等在筑前(今福岡縣)等地也傳播頗具特色的朱子學。世人將這些不從師授,獨立宣揚朱子學而乂有共同之處的學者稱為海西朱子學派。該派主要代表中村惕齋(1629-1702)、藤並懶齋雖未居海西,但其思想學說體系也厲該派。該派學者擺脫傳統朱子學狹窄範圍,以自己的獨特見解倡導朱子學,具有較自由的學風。
海西朱子學派是日本江戶時代朱子學派,形成於海西地區。約1655年安東省庵首倡朱子學於築後(今福岡縣)。此後貝原益軒等在筑前(今福岡縣)等地也傳播頗具特色的朱子學。世人將這些不從師授,獨立宣揚朱子學而乂有共同之處的學者稱為...
海南朱子學派簡稱“南學”。日本江戶時代初期朱子學派。形成於海南地區。為京師朱子學派之外的一大學派。創始人為谷時中(1598-1649)。最初流傳於土佐國(今高知縣土佐)一帶,故亦稱“土佐學”。寬和(1624-1644)和正保(1644-...
朱子學在朝鮮的主要渠道是靠兩國官方學者和學術機構的相互往來,15世紀初至16世紀中葉是朝鮮李朝時代的鼎盛時期,在統治階級的倡導下,朱子學在朝鮮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各種獨立的朱子學派的相繼出現,朝鮮產生了自己的朱子學集大成...
第三章 海西朱子學派 第四章 海南朱子學派 第五章 大阪朱子學派 第六章 寬政以後朱子學派 第七章 水戶學派 簡單的結論 《日本朱子學》跋 媒體推薦 前記 一、隋唐以來中國哲學曾予日本思想界以長時期之影響;日本明治維新以來,...
學會旨在整理朱子學派的文化典籍,翻譯朱子學派的主要傳世經典,發掘朱子學派的精神文化遺產,開展相關的文物保護工作;編輯、出版學術性書刊,舉辦朱子學的基礎教育、經典導讀,開展培訓活動;開展朱子學的學術諮詢、法律諮詢和身心健康諮詢...
日本朱子學派,日本江戶時代信奉朱熹學說的儒學家集團。朱熹學說在鎌倉幕府時代傳入日本,此後 280 年間始終未成為獨立的學術流派。16 世紀後期藤原惺窩否定佛教的優越性,脫僧還俗專講儒學,成為日本朱子學的創始人。在其影響和教育下,...
《朱子學說與閩學發展》是2015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昕。內容簡介 閩學是理學,是指以朱熹為核心包括其門人在內的南宋朱子學派的思想,以及其後理學家對朱子學的繼承和發展。閩學作為一個獨特的學術思想流派...
《謝無量文集(第3卷朱子學派陽明學派王充哲學)(精)》包括以下內容: 《朱子學派》1915年初版。全書分兩編共七章,十餘萬字。朱熹是孔子以後最為博學的學者之一,他擁有一大批追隨者,時稱“閩學派”。謝無量在該書中全面評價了朱熹...
《日本朱子學派之哲學》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井上哲次郎。內容簡介 《日本朱子學派之哲學》(1905年)與《日本陽明學派之哲學》(1900年)、《日本古學派之哲學》(1902年)被稱為井上“儒學三部曲”,是...
書中第四章朱子的生平及著作,第十三章朱子的學派及影響,第十四章朱子一生大事記即屬於這一部分內容。本書作者范壽康先生是我國老一輩著名學者,功力深厚,治國學多年。此書乃其晚年成熟之作。對朱子學的研究有其獨到見解,具有一定的...
該書在完整把握朱子門人研究現狀與系統理解朱子學概念的基礎上,就朱子門人在朱子學問題體系、經學哲學、義理詮釋、朱熹歷史形象的重建、朱子學派的凝集、朱子學道統論定、朱子學社會推廣、朱子學制度化、朱子學歷史傳承與海外影響等...
《朱子門人與朱子學》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慶平。內容簡介 本書為“朱子門人後學研究叢書”的第一部專著,由作者的博士論文與國家課題部分成果修改而成,共57.4萬字。 朱子門人是朱子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 朝鮮儒者丁若鏞的四書學:以東亞為視野的討論 朱熹與經典詮釋 朱熹《家禮》實證研究——附宋版《家禮》校勘本 朱 熹 從康德到朱熹——白鹿洞講演錄 朱熹評傳 謝無量文集(第3卷) 朱子學派·陽明學派·王充...
朱子門人刻書考 建本對閩學發展的貢獻 閩學人物與書院刻書的影響 朱熹學派刻書與著作權觀念的形成 南宋時期著作權觀念形成的契機 ——從“東南三賢”到祝穆 朱子學派與南宋出版 福建書院刻書述評 建安書院及其刻本 建陽刻書及其對武夷...
本書主要探討了王安石新學、道南學派、朱子學派、湖湘學派、浙東學派、陸九淵學派之間的論爭,以及朱熹、陸九淵、葉適、呂祖謙、劉克莊、真德秀、魏了翁的文學思想,從新的角度描述出了南宋文學流變的脈絡。本書稿力求對學術論爭做出歷史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