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蓬子(海蘆筍)

海蓬子(藜科植物鹽角草的全草)

海蘆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蓬子為藜科植物鹽角草的全草,是生長在海灘、鹽鹼灘涂沙地,有梗無葉的綠色植物,生長期約220天,其中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鮮綠枝莖。

海蓬子中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18種胺基酸,是有益人體的綠色保健食品。種子成熟後,可榨油,油質富含亞油酸,是食用與藥用化工的高級原料。藥用有平肝、利尿、降壓等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蓬子
  • 拉丁學名:Salicornia europaea L
  • 別稱:海蘆筍、海蟲草、鹽角草等
  • :植物界
  • :藜科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華北、西北和遼寧、山東、江蘇等地。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中藥化學成分,功效分類,主要價值,

基本信息

藥名:海蓬子
別名:海蘆筍、海蟲草、鹽角草、抽筋菜、鹽葫蘆、胖蒿子草、蠟燭蒿子、海胖子、海甲菜。
功效:平肝;利尿;降壓科屬分類:藜科
主治:高血壓;頭痛。
生態環境:生於鹽鹼地、鹽猢邊及海邊、河谷潮濕的重鹽質土壤上。
采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西北和遼寧、山東、江蘇等地。
收和儲藏:夏季收割全草,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0-35cm。莖直立,多分枝,對生,肉質,具節,灰綠色或紫紅色。葉不發育,鱗片狀,對生,長1.5mm,先端銳尖,基部連合成鞘狀,邊緣膜質。穗狀花序,有短柄,花序長1-5cm,頂生;花兩性,每3朵花集成1簇,陷入肉質的花序軸內;花被合生,肉質,上部扁平;雄蕊1,極少為2,花葯矩圓形,伸出花被外;子房卵形;柱頭2,鑽形,有乳頭狀小突起。胞果卵形,果皮膜質。種子直立,長圓形,長1-1.5mm,有鉤狀刺毛;胚馬蹄形,無胚乳。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鹽鹼地、鹽猢邊及海邊、河谷潮濕的重鹽質土壤上。
海篷子海篷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華北、西北和遼寧、山東、江蘇等地。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分得莧菜紅甙(amarantin),7-羥基-6-甲氧基色(7-hydroxy-6-methoxychromone),7-O-β-D-吡喃葡萄糖基-6-甲氧基色酮(7-O-β-D-glucopyranosyl-6-methoxychromo-ne),2'-羥基-6,7-亞甲二氧基異黃酮醇(2'-hydr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ol),2',7-二羥基-6-甲氧基異黃酮醇(2',7-dihydroxy-6-methoxyisoflavonol),2'-羥基-6,7-亞甲二氧基二氫黃烷酮醇(2'-hydr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ol)。地上部分新鮮組織含鐵5.3mg/100g。乾燥植物有纖維素5%~20%,蛋白質9.0%,胺基酸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從地上部分分得槲皮素-3-O-(6"-丙二醯基-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0(6"-malonyl-β-D-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ol),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side),芸香甙(rntoside),異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ol-3-O-β-D-glucoside)。葉含菠菜甾醇(spin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 24-甲基膽甾-5-烯-3β-醇(24-methylcholest-5-en-3β-ol)。
晾曬晾曬

功效分類

平肝藥;利尿藥;降壓藥

主要價值

海蓬子是生長在海灘、鹽鹼灘涂沙地,有梗無葉的綠色植物,生長期約220天,其中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鮮綠枝莖。海蓬子中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18種胺基酸,是有益人體的綠色保健食品。種子成熟後,可榨油,油質富含亞油酸,是食用與藥用化工的高級原料。除了上述經濟價值之外,海蓬子更重要的功用是它能把海灘涂和荒廢地改造成寶地,並控制土地沙漠化,變害為利,能夠解決沿海地區的環保生態問題並改善當地的農業結構。因此,開發海蓮子工程項目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鹽鹼地鹽鹼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