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號潛艇

海獅號潛艇

海獅號潛艇威妥瑪拼音Haishih;舷號:SS-791),是台灣海軍隸下的一艘柴油動力潛艇。該艇原為美國海軍丁鱥級潛艇的15號艇帶魚號(英文:USS Cutlass;舷號:SS-478),於1944年7月22日在美國緬因州基特里的朴茨茅斯海軍造船廠建造,當年11月5日竣工,1945年3月17日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期間接受了第二期增強水下推力計畫改裝。1974年4月12日,美國政府簽訂協定將帶魚號出售給台灣,當月15日,帶魚號從美國海軍退役並移交給台灣海軍,並更名為海獅號。

2019年5月,台灣防務部門稱海獅號已完成長達16個月的大修,並計畫繼續服役至2029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獅號潛艇
  • 外文名:Haishih
  • 建造國家:美國
  • 裝備地區:台灣
  • 艦船類型:常規動力柴電潛艇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

發展沿革

海獅號潛艇原名帶魚號,是美國海軍丁鱥級潛艇中的第15艘。該艇於1944年7月22日動工建造,當年11月5日竣工,次年4月25日由新罕布夏州朴次茅斯出航,交付美國海軍。同年7月15日抵達夏威夷珍珠港,正式編入作戰序列。
1945年8月9日,帶魚號前往千島群島海域執行她的第一次巡邏任務,並於8月16日抵達任務目標區,但是由於日本在前一天無條件投降,因此她實際上恰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擦肩而過。8月24日,帶魚號完成了巡邏任務,於8月31日抵達珍珠港。三天后的9月2日,帶魚號又起錨航返回本土,於9月24日抵達紐約港參加美國海軍日活動,期間帶魚號還向公眾開放,接受遊客的參觀。
自1946年開始,帶魚號潛艦移駐加勒比海地區,並於1947年遠航南美。
1948年3月,帶魚號潛艦抵達費城海軍工廠,接受第二期“增強水下推力計畫”(英文:Greater Underwater Propulsion Power Program,簡稱:GUPPY;台灣地區譯名:茄比計畫)升級改造。1960年,帶魚號於費城接受了第二次的大規模翻修,並持續服役至1973年。
1973年4月15日,帶魚號從美國海軍退役,隨後移交台灣海軍並更名為海獅號。在美國接受翻修後,海獅號與同時移交的海豹號潛艇返回了台灣,用於潛艇人員及反潛作戰的訓練。
2013年,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參觀了海獅號潛艇,次日,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會見羅伊斯時表示,海獅號潛艇在台灣服役超過四十年,已經過於老舊,需要更新。
2016年,台灣防務部門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簽訂契約,開始對海獅號進行翻新和修復,原計畫耗時兩年,但修復工作實際持續至2019年5月。根據預測,此次大修將延長海獅號的服役壽命至2029年左右。

性能數據

排水量:準排l970噸,滿載2420噸
主尺寸:長93.6米,艇寬8.3米,吃水5.5米
主 機:3部FM型柴油機,雙軸,4800匹馬力;2部“奧愛特”型電動機,雙軸,5400匹馬力。另有126付電池和兩個推進器
航 速:水面15節,水下18節
潛 深:185米
續航力:14000海里/10節
編 制:軍官11人,士兵70人
最大淡水儲備量: 1000加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