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盆地

海洋盆地(海盆洋盆)一語有兩種含義:廣義的泛指大陸架和大陸坡以外的整個大洋;狹義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陸邊緣之間的深洋底。這裡所用為後一種含義。

區別:海相盆地指盆地的一種形成過程,在海洋環境下經海洋動力過程產生的一系列沉積,例如青藏高原里的措勤盆地就是海相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盆地
  • 外文名:ocean basin 
  • 地理位置: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
  • 約占海洋總面:45%
  • 廣義:大陸架和大陸坡以外的整個大洋
  • 狹義:大洋中脊和大陸邊緣間的深洋底
簡介,構成,海洋盆地的形成,

簡介

海洋盆地位於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它的一側與中脊平緩的坡麓相接,另一側與大陸隆(大西洋型大陸邊緣)或海溝(太平洋型大陸邊緣)相鄰。約占海洋總面積的45%。海洋盆地被海嶺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構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軸狀,水深約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窪地,稱海盆。寬度較大、兩坡較緩的長條狀海底窪地,叫做海槽。海盆底部發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構成

根據最密集的測深資料,地質學家們已經詳盡地描繪出了洋盆的千姿百態的圖形。這裡有一望無際的深海平原,它的坡度小於萬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區域。這裡有狹長的海底高地,常常由一些鏈條形狀的海底火山構成,地質學家把它稱為海嶺。不過這些海嶺與大洋中脊那樣巨大的海嶺在地質構造上是很不相同的。在洋盆中,還能見到一堆一堆、此起彼伏的比較和緩的地形,如同陸地上的丘陵一樣,叫做深海丘陵。這種地形在洋盆很多。洋盆中有一些長度和深度比海溝都要小得多的凹地,叫做海槽。洋盆中還有一些孤立的、圓錐形的山峰,高度不大,在1000米左右,這就是海山。

海洋盆地的形成

關於海洋盆地的起源曾有過種種假說。隨著海洋底擴張、板塊構造學說的興起和完善,曾經人們比較流行的說法'大洋永存說,隨著科學的進步已經被大量事實所否定,大洋化作用。也難以解釋海底的許多地質現象。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海洋盆地的形成與演化和岩石圈板塊的分離與匯聚運動密切相關。1974年科學家威爾遜研究了大陸分合與大洋開閉的關係,將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構造演化歸納為6個階段,這就是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意義的威爾遜旋迴。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大洋形成中的胚胎或孕育中的海洋是大陸上的裂谷。地幔上引導致岩石圈拱升並且穹形隆起,岩石圈拉長減薄,進而穹隆頂部斷裂陷落,形成典型的半地塹——地塹系。各穹隆的地塹系相互連線,就形成了大致連續的裂谷體系,如東非大裂谷。
大陸岩石圈在拉張應力作用下完全裂開,地幔物質上涌冷凝成新地売,形成陸間裂谷進而成為典型的分離型邊界,兩側分離做相背運動。一日注入海水,就意味著一個新海洋的誕生,並進入大海發展的幼年期,如紅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