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海洋生化工程原理
- 作者:王長海、劉兆普
- ISBN:9787122106650
- 頁數:358頁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為了能使《海洋生化工程原理》不僅在內容上具有基礎知識的普遍性,又能反映本研究領域的熱點與前沿問題,在保留《海洋生化工程概論》一書的部分精華內容的基礎上,主要採用了近6年來王長海教授和劉兆普教授科研團隊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並對該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內容做了全面的介紹,尤其是在理論知識與實踐套用相結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海洋生化工程原理》可作為相關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高等院校的教學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海洋生化工程概論
1.1 海洋生化工程的概念
1.1.1 引言
1.1.2 海洋生化工程的概念
1.2 海洋生化工程的研究範疇
1.2.1 海洋微藻生物技術
1.2.2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
1.2.3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製備技術
1.2.4 海洋微生物技術
1.2.5 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生物修復技術
1.2.6 近海灘涂生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第2章 微藻與微藻生物技術
2.1 微藻生物技術概述
2.1.1 引言
2.1.2 微藻與微藻生物技術
2.1.3 微藻的大規模培養和生物量採收
2.1.4 微藻的化學組成和營養價值
2.1.5 微藻生物量的套用
2.2 光生物反應器
2.2.1 光生物反應器及其研究進展
2.2.2 光生物反應器的主要類型和特點
2.2.3 影響光生物反應器設計的主要因素及設計原則
2.2.4 光生物反應器的套用前景
2.3 常見的海洋微藻
2.3.1 紫球藻
2.3.2 螺旋藻
2.3.3 球等鞭金藻
2.3.4 硅藻
2.3.5 纖細角毛藻
2.3.6 新月菱形藻
2.3.7 小球藻
2.3.8 鹽藻
2.3.9 扁藻
2.3.1 0雨生紅球藻
2.3.1 1柵藻
2.3.1 2裸藻
2.4 海洋微藻的培養技術
2.4.1 環境及營養因子對微藻生長的影響
2.4.2 微藻生長抑制物對微藻生長的影響
2.4.3 海洋微藻高密度培養技術
2.4.4 幾種海洋微藻的高密度培養及套用
2.5 微藻的生長與生長動力學研究
2.5.1 微藻的生長特點
2.5.2 微藻的生長動力學
2.5.3 螺旋藻的生長動力學模型
2.6 轉基因微藻
2.6.1 微藻轉基因技術
2.6.2 海水小球藻外源基因轉化系統的建立
2.6.3 轉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的培養及其生理生化分析
2.6.4 轉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的培養
2.6.5 杜氏鹽藻外源基因轉化系統的建立
2.7 海洋微藻生物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2.7.1 海洋微藻作為新生物能源原料的可行性
2.7.2 微藻生產生物燃料的研究進展
2.7.3 產油微藻
2.7.4 微藻生物質轉化生物能源
2.8 海洋微藻在污染海水處理方面的套用
2.8.1 對海洋水產養殖廢水的利用
2.8.2 重金屬離子對球等鞭金藻生長及生化成分含量的影響
2.8.3 cu2+對銅綠微囊藻生長及光合效應的影響
2.9 海洋赤潮微藻
2.9.1 赤潮及其分類
2.9.2 影響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
2.9.3 赤潮的危害及防治
2.9.4 微藻毒素
2.9.5 我國的赤潮
2.9.6 赤潮的治理
2.1 0結語
第3章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
3.1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化學多樣性
3.1.1 生物多樣性
3.1.2 化學多樣性
3.1.3 合成或積累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海洋生物
3.2 海洋微藻生物活性物質
3.2.1 不飽和脂肪酸
3.2.2 微藻多糖
3.2.3 藻膽蛋白
3.2.4 微藻色素
3.2.5 微藻毒素
3.2.6 抗生素
3.2.7 利用微藻生產活性物質的優缺點
3.3 大型海洋藻類生物活性物質
3.3.1 大型海洋藻類簡介
3.3.2 海藻多糖
3.3.3 萜類
3.3.4 酚類
3.3.5 海藻凝集素
3.3.6 甾醇
3.3.7 海藻植物激素
3.3.8 胺基酸類生物活性物質
3.3.9 其他生物活性物質
3.4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生物活性物質
3.4.1 幾種重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
3.4.2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生物活性物質
3.5 海洋微生物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質
3.5.1 海洋微生物抗菌活性物質
3.5.2 海洋微生物抗腫瘤活性物質
3.5.3 酶抑制劑
3.5.4 生物毒素
3.5.5 其他活性物質
3.6 沿海灘涂耐鹽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質
3.6.1 抗壞血酸
3.6.2 谷胱甘肽
3.6.3 類胡蘿蔔素類
3.6.4 維生素e
3.6.5 植物酚
第4章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製備技術及其套用
4.1 海洋生化製備技術的特點及基本原理
4.1.1 海洋生化製備的特點
4.1.2 海洋生化製備方法的基本原理
4.1.3 海洋生化分離製備方案的設計及技術方法的選擇
4.1.4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的基本程式
4.2 海洋生物原料預處理及固液分離技術
4.2.1 海洋生物原料的預處理
4.2.2 離心分離
4.2.3 膜分離技術
4.2.4 沉澱分離技術
4.3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提取技術
4.3.1 概述
4.3.2 常用提取方法
4.3.3 雙水相萃取
4.3.4 反膠束提取技術
4.3.5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4.3.6 液膜萃取
4.3.7 其他萃取方法
4.3.8 界面力分離技術
4.3.9 色譜分離技術
4.3.1 0濃縮與乾燥
4.4 指紋圖譜技術
4.4.1 指紋圖譜的意義
4.4.2 指紋圖譜的建立
4.4.3 指紋圖譜的研究方法
4.5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製備與套用研究
4.5.1 概述
4.5.2 紫球藻多糖的分離純化及其活性研究
4.5.3 褐藻硫酸酯多糖的製備
4.5.4 海帶植物激素的分離及其活性研究
4.5.5 海帶多酚的提取及其抗腫瘤活性
4.5.6 角叉菜多糖的分離提取及其生物活性
4.5.7 海洋纖維素酶與幾丁質酶
4.5.8 海鞘油脂的分離提取
4.5.9 海水灌溉庫拉索蘆薈多糖的分離及其生物活性
4.5.1 0海水灌溉長春花主要生物鹼的提取與測定
4.5.1 1耐鹽菊芋塊莖菊粉的提取
第5章 海洋生物修復技術
5.1 生物修復的概念、類型和特點
5.1.1 生物修復的概念
5.1.2 生物修復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5.1.3 生物修復的類型
5.1.4 生物修復的特點
5.2 海洋有機污染物的生物修復
5.2.1 海洋有機污染的種類
5.2.2 海洋多環芳烴污染的生物修復
5.2.3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復
5.2.4 海洋農藥污染的生物修復
5.3 海洋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
5.3.1 海洋重金屬污染的微生物修復
5.3.2 海洋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
5.3.3 海洋重金屬污染的動物修復
5.4 富營養化海水養殖區的生物修復
5.4.1 海水養殖區的環境問題
5.4.2 富營養化海水養殖區的微生物修復
5.4.3 富營養化海水養殖區的植物修復
5.5 生物修復研究實例
5.5.1 柄海鞘對重金屬的富集作用
5.5.2 微藻對重金屬的富集作用
5.5.3 海洋低等動物對甲胺磷和氧樂果的降解作用
5.5.4 菱形藻對養殖廢水中n、p的去除作用
5.5.5 海洋細菌對石油的降解
第6章 近海灘涂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6.1 淺海灘涂資源開發的意義
6.1.1 淺海灘涂資源開發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6.1.2 淺海灘涂資源開發是改善我國居民食物結構和保障食物安全的需要
6.1.3 淺海灘涂資源開發是我國農村經濟跨世紀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
6.2 國內外淺海灘涂資源現狀和開發模式
6.2.1 淺海灘涂的資源分布與類型
6.2.2 我國淺海灘涂資源的總體情況
6.2.3 國外淺海灘涂開發利用的現狀和主要模式
6.2.4 我國淺海灘涂開發利用的現狀和主要模式
6.3 國內外淺海灘涂技術的發展趨勢
6.3.1 海水養殖優質抗逆品種培育與苗種繁育技術
6.3.2 淺海規模化養殖和增殖技術
6.3.3 耐鹽植物篩選和種植技術
6.4 我國淺海灘涂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6.4.1 存在的主要問題
6.4.2 主要對策
6.5 淺海灘涂開發的重點領域
6.5.1 生態工程
6.5.2 種苗工程
6.5.3 餌料工程
6.5.4 高值化工程
6.5.5 信息化工程
6.6 淺海灘涂生物資源開發實例
6.6.1 耐鹽蘆薈的開發與利用
6.6.2 耐鹽高效植物——菊芋新品種選育及濱海鹽土輕簡化栽培
6.6.3 淺海灘涂生物資源調查——以煙臺海區為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