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溫躍層理論》是198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利涅依金、馬傑里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溫躍層理論
- 作者:利涅依金、馬傑里奇
- 譯者:樂肯堂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9年03月
- ISBN:7030008499
《海洋溫躍層理論》是198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利涅依金、馬傑里奇。
溫度躍層 溫度躍層是根據海水垂直分布的特點,可分為三層的產品。根據海水垂直分布的特點,可分為三層:由海面向下數十米左右的表層一般稱為混合層,以下100一1500m的範圍叫溫度躍層,再下就是底層.海洋的表層在海氣相互作用下,水體性質因充分混合而均一,接近同溫狀態,稱為混合層 .
《海洋溫躍層理論》是198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利涅依金、馬傑里奇。內容簡介 本書是已故的蘇聯著名物理海洋學家П.С.利涅依金教授關於海洋溫躍層理論的較為全面的總結.書中系統地論述了海洋中流速場和密度場的形成機制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論,提出並分析了海洋主躍層中和深淵區中關於定常過程和非定常過程的...
坦斯利提出生態系統的概念之後,一些生態學家研究了生態系統的營養動態,提出了生態系統中能量在各營養層次間流動的定量關係。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數學、系統分析技術和理論、控制論及電子計算機等理論和方法廣泛套用到生態系的研究中,使生態系統的研究從定性描述走向定量研究。海洋生態系統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
內波場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非各向同性,內波擾動的水平尺度遠大於垂直尺度,因此需要發展一種不同於過去處理各向同性隨機媒質中波傳播的新理論方法。研究內波與聲波起伏的相互關係的問題已日益受到水聲學家和海洋學家的重視。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水聲信號處理的角度而言,需要弄清內波引起聲信號起伏的統計規律,以便...
再分析風場在該區域存在較大誤差,從而導致Sverdrup理論估算的平均環流與真實海洋環流存在較大差異。該成果對了解風場誤差對海洋環流及氣候模擬的影響及氣候年代際變異機理及其預測具有重要意義。(3) 完善了兩類厄爾尼諾對太平洋北赤道逆流(NECC)的影響特徵及機理認識 (Zhou et al. 2021,JPO; Tan & Zhou*, 2018, ...
從廣義上講,現代物理海洋學是研究海洋的熱狀態、動力狀態,以及物理特性的控制和世界各大洋邊界的科學。或者說研究海洋物理特性、海洋水體的運動形式和過程,及其諸多因素與大氣和海底有關因素變化的學科。因此,建立在這個範圍內的理論研究和實地觀測,對於深入了解海洋水體的循環過程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 在長期的實踐...
《海洋環境監測數據並行處理關鍵方法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白洪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21世紀是人類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新世紀,海洋環境監測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理論和技術已成為各國尤其是近沿海海洋大國面臨的挑戰性課題。由於海洋分布面積廣,海洋的深度、密度和流動性等特徵,準確、全面的海洋環境監測...
敘述了波動的產生、旋轉流體、密度流、準地轉運動、粘性層流、剪下湍流、風生環流、層化、熱鹽對流、溫躍層和密度躍層的基本內容及其近代發展。重點介紹大洋風生環流理論、海洋熱力學和混合效應。 本書可供海洋、水文、氣象、流體力學、數學力學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學習參考。圖書目錄 第一篇 第一章波的產生...(1...
《物理海洋學基礎物理海洋學基礎》是2013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華慶。內容簡介 《浙江省重點教材:物理海洋學基礎》物理海洋學是海洋科學類專業十分重要的主幹課程。該課程旨在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物理海洋的基本理論及其發展全貌,掌握動力海洋,包括海流、海浪、潮波、內波和風暴潮的基本概念和海水運動的基本規律...
物理海洋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和生活的海洋中的物理環境。這種環境中的物理過程,與地球上的氣候和天氣的形成和變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海洋中物質和熱量的輸送、海岸和海底的侵蝕和變化,以及海洋的交通運輸和軍事活動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在物理海洋學的理論研究中,主要是運用流體動力學和熱力...
儘管如此,它仍是內波資料分析的準繩,也是進一步開展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因而被譽為內波研究的里程碑。現在研究的重點已從狀況較簡單的大洋主溫躍層上下的內波,向情況複雜的上層、底層及大陸坡等處的內波轉移,並從單純對現象的描述,轉入從海洋的整體運動過程的角度,來研究內波能量的產生、傳遞和耗散的機制,以及內波...
海洋的基本情況;提高海洋經濟效果的途徑和方法;海洋政策和海洋法規;海洋經濟活動預測;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等。海洋經濟學專業:依託海洋資源,面向海洋世紀,系統培養文理交叉、擁有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海洋經濟理論基礎,熟練掌握海洋經濟國際合作業務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通曉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擅長...
附錄3.1 風生環流理論 附錄3.2 急流不穩定理論 附錄3.3 暖渦環對陸架海域幼魚分布的影響——一個簡單的幼魚輸送模型 第4章 淺海物理與生物耦合過程 4.1 海洋鋒面 4.2 鋒面的流場結構 4.3 鋒面與生物場的關係 4.4 穿越鋒面生物、化學量輸送的物理機制 第5章 海洋生態模型動力學 5.1 ...
利用引入湍流混合參數化方案的LES(large-eddy simulation)模型模擬日溫躍層的演變過程,揭示日溫躍層的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日溫躍層理論模型。結題摘要 海洋上層動力過程是研究海氣相互作用的關鍵,特別是日溫躍層和混合層對熱量、風場向海洋輸送能量、物質交換的過程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本課題通過在南海北部陸坡獲取的...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過去的那些理論在新的事實面前,都將重新修訂了。於是,海洋學家們紛紛來到熱帶海域,來尋求新的線索,尋找新的證據,人們對赤道海流的研究熱情又重新燃起了。經過各國海洋學家的艱苦努力,最終查明,赤道潛流在三大洋中都存在。它的表現形式是,沿赤道方向由西向東流動,橫越三大洋。其範圍是北緯2...
無摩擦約化重力海洋中,波致環流為一“廣義地轉運動”;多波系統中,波與波相互作用產生的Stokes漂移速度是波致環流場滿足體積守恆的必要條件;溫躍層深度空間變化對波致環流的影響遠強於對波動自身的影響。以上成果均為創新成果,豐富了熱帶海區環流理論。
建立了上層海洋對季風回響的Rossby波調整理論框架,該理論成為研究南海上層海洋海盆尺度環流和溫躍層氣候變化的理論基礎;揭示了黑潮在呂宋海峽形變的機制,給出了海峽流量的季節變化;發現了南海溫躍層和上混合層的變化特徵;闡釋了南海西邊界流在經向熱輸送中的作用,給出了海洋動力過程在氣候變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個...
旋轉流體流動指流體相對於旋轉系統的運動;分層流體流動指密度或熵非均勻的流體運動。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繫。大氣、海洋、地核和星雲等的流體運動經常同時兼有這兩種流動現象。旋轉流體理論和分層流體理論除了在地球物理領域中有廣泛的套用外,前者對研究旋轉機械中的流體運動,後者在水利工程和冷卻水工程的設計以及能源的...
研究還發現,南海溫躍層深度要比鄰近的西北太平洋要淺約100m,而第一斜壓羅斯貝波傳播速度受到海洋溫躍層深度的直接影響。為了解釋這一現象,我們從北太平洋的約化重力模式出發,推導出了南海溫躍層厚度的理論解,與觀測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北太平洋大尺度風場和西邊界流的存在,決定了南海東邊界溫躍層深度比西北太平洋...
本書創新地結合逆系統方法和滑模變結構控制理論,提出了水下熱滑翔機的新型運動控制系統,還給出了提高水動力性能的外形設計方案,以及基於相似理論建立室內海洋溫躍層模擬水池的方法。本書共包括7篇20章,分別說明了水下熱滑翔機的起源、發展和運行機理;揭示了熱滑翔機的核心——動力推進系統的相變原理和改善途徑;...
尤其是海洋水文預報服務的手段正在走向自動化。因此, 研究和發展統計預報方法, 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必須指出, 統計預報需與海洋動力學相結合。只有這樣, 才能將機率統計方法正確地運用到海洋預報這個具體領域中去, 使統計預報具有豐富的海洋學意義、物理內容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才能提高海洋預報的準確度。因而...
6、吳德星,陳學恩,2002,《大洋環流理論》(譯著),海洋出版社。會議論文 1、鄭沛楠,吳德星,陳學恩,林霄沛,台灣海峽溫躍層季節變化的數值研究,2008年,《第21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8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兩岸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ISBN:9787502770624,海洋出版社,朱德祥等主編 2、...
項目對殼體進行了碳氧穩定同位素和Mg/Ca測試,估算了屬種的生活水深和成殼時的鈣化溫度、計算了溫度影響下的殼體理論Mg/Ca比值並與實測殼體Mg/Ca比值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Mg/Ca溫度顯示G. ruber的生活水深為0-40米,P. obliquiloculata和N. dutertrei殼體的生活水深為100-130米,G. sacculifer的生活水深為...
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是對地球和其他行星上自然發生的大規模流動的研究,是指相對於大氣層、海洋和地球內部的流體動力學理論。 它適用於海洋和外核中流體的運動,以及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氣體運動。 在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中研究的許多現象常見的兩個特徵是由於行星旋轉和分層(分層)而導致的流體旋轉。簡介 地球物理流體動力...
本課題針對面向海上交通環境下物聯網和氣象大數據的高效數據處理模型關鍵技術問題,研究物聯網和氣象大數據高效處理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具體內容包括面向海上交通環境的物聯網和氣象信息大數據處理問題的關鍵因素量化方法;適合面向海上交通的由物聯網和氣象信息異構大數據的數據流存儲調度模型,最佳化數據存儲和調度策略;結合雲...
主持和參加1957年“金星”號渤海及北黃海西部海洋綜合調查,參與領導並參加“中國全國海洋綜合調查(1958-1961)”和“中國海溫、鹽、密度躍層”、“東海北部氣旋型(冷)渦”、“黃、東海環流”等研究。與日本海洋學家合作,於1957年提出的上升流理論模式被廣泛採用與同事在中國首次提出了中國海躍層的研究方法對渤海、...
同時,深入分析了中尺度過程引起的溫躍層起伏對內波生成傳播的影響。通過本項目的研究,我們較好的完成了此目標,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和Journal of Geostrophic Research上,並形成了幾項基於海洋觀測的專利。理論上,針對不同的關鍵過程,包括非線性、傾斜溫躍層、背景流場等,我們搭建了...
4.6赤道溫躍層 4.7亞熱帶和熱帶間的橋接視窗 4.8溫躍層和海盆尺度環流的調整 4.9由溫躍層模式推斷的氣候變異 4.10區域性氣候變異產生的流渦之間的橋接 第5章熱鹽環流 5.1水團形成/銷蝕 5.2深層環流 5.3鹽致環流 5.4熱鹽環流理論 5.5風生環流與熱鹽環流之聯合 附錄:海洋感熱通量的定義 參考文獻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