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海水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溫差和鹽度差而引起的溫差能與鹽差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動力資源
- 含義:海水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潮汐能
- 特點:蘊藏量大,可再生
- 時間:60年代末
其特點為:①蘊藏量大,可再生。估計全球海水溫差能可利用功率達100億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鹽差能等可再生功率均為10億千瓦左右;②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大洋表面層與500~1000米深層間的較大溫差僅20℃左右,沿岸較大潮差約7~10米,近海較大潮流流速只有4~7海里/小時;③能量多變,不穩定。其中海水溫差能、海流能和鹽差能的變化較慢,潮汐和潮流能呈短時周期規律變化,波浪能有顯著的隨機性。潮汐能的工業規模開發始於60年代。1966年11月,法國在聖馬洛灣的朗斯河口,建成世界第一座裝機容量為24萬千瓦的潮汐發電站,年發電5.44億度。60年代末以來,蘇、英、美、加拿大等國相繼建成一批潮汐發電站。中國沿海潮汐能蘊藏量為年發電2750億度,其中可供開發的總裝機容量約3600萬千瓦,年發電900億度,1980年建成江廈潮汐試驗站,設計總裝機容量3000千瓦,年發電1070萬度。70年代以來,波浪及海洋溫差發電發展較快,日、美等國相繼建成試驗性的波浪和溫差發電站。目前對潮流、海流、海水壓力差、海洋鹽度差等的開發利用尚處於試驗準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