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內部混合研究基礎》是200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植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內部混合研究基礎
- 作者:范植松
- ISBN:9787502757410
- 頁數:171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1-01
- 裝幀:平裝
- 版次:B1
《海洋內部混合研究基礎》是200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植松。
《海洋內部混合研究基礎》是200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植松。內容簡介本書從海洋層結和海洋BruntV is l頻率等基本概念出發,系統地闡述了有關海洋內部混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重要的觀測實驗結果以及若干...
海洋混合研究方法是研究海洋混合過程、機制及其影響的因素的方法。海洋中熱量、鹽分或其他物質濃度從不均勻到均勻的物理過程有兩類:分子混合和湍流混合。可通過現場實驗、數值模擬和物理模擬研究海洋混合的過程、速度,並通過碳-14在海水中...
本項目將以南海北部中央海盆區高解析度拖曳CTD 資料與流速資料為觀測基礎,以非地轉斜壓不穩定性理論為理論工具,以MITgcm 為機制性研究數值模擬平台,對海洋上混合層中的次中尺度渦進行深入的觀測、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以揭示其動力、...
《南海北部內波模態-能量轉換與海洋混合過程研究》是依託河海大學,由廖光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內波是海洋里大、中、小尺度間能量級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維繫深海穩定層化狀態的關鍵因素之一。南海的獨特環境是開展海洋...
《南海中尺度渦誘發混合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田紀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海洋湍流混合過程對大洋的質量、動量、能量輸送及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維持深海混合的主要能量來源於正壓潮與地形相互作用產生內潮、中...
海洋科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海洋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的基礎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海上軍事活動等的套用研究。學科簡介 全球的海洋約占地表總面積的71%,全球海洋的容積約為13.7億立方公里,占地球總水量...
相應地,隨著海洋湍流混合觀測技術的發展,最新研製的快速溫度感測器湍流計(chipod)可實現深海湍流混合的長期直接觀測,可極大地推進中尺度渦對深層湍流混合過程的調控機制研究。本申請課題擬通過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錨系觀測系統的基礎上,利用...
海洋化學是海洋科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主要從化學物質的分布變化和運移的角度,來研究海水及海洋環境中的化學問題,故有突出的地區性特點。它既研究海洋中各種巨觀化學過程,如不同水團在混合時的化學過程、海洋和大氣的物質交換過程、海水和...
在債券投資策略方面,本基金將以大海洋戰略經濟相關債券為主線,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實施積極主動的組合管理,採用巨觀環境分析和微觀市場定價分析兩個方面進行債券資產的投資。在巨觀環境分析方面,結合對巨觀經濟、市場利率、債券供求等因素的...
因此,海洋科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科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於海洋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的基礎研究,和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海上軍事活動等的套用研究。由於海洋本身的整體性、海洋中各種自然過程相互...
這三項工作針對中尺度渦旋的結構、運動以及演化,解決了長期困擾學界的三個重要問題,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先進性,為進一步研究渦致輸運和混合打下了良好基礎,也為進一步理清中尺度渦旋與大尺度環流及氣候的關係提供了前提。
為了利用碳-14在海水中的分布計算各種水團的平均逗留時間(見海洋物理化學),通常假設海洋-大氣體系由一系列彼此分開而內部很好混合的貯池所組成。已提出這類箱式模型有最簡單的兩層模型和比較複雜的八箱模型等。以某種模型為基礎,研究...
(3)內波形成、發展及其破碎混合:開展內波常規觀測,重點開展內波破碎及其混合研究,為發展內波數值預報技術奠定基礎。 l 南海物質循環和生態效應:開展南海環流輸運、颱風過程對近海生態系統影響研究,重點揭示南海環流輸運、內波混合、台...
發展了能確定中—低緯海洋—大氣通道在氣候年代際及長期變化中作用的模式動力實驗體系;開拓了利用Argo國際大計畫來研究全球深海大洋混合低頻變異的新路徑,將深海混合研究推向了全球尺度和季節以上的時變尺度;闡明了大洋熱鹽環流變異影響...
研究成果可指導混合驅動水下滑翔機的設計開發過程,為其工程套用奠定基礎。結題摘要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新型的海洋機電裝備,是當前國際上海洋大範圍、長時續、精細化觀測的先進水下機器人系統。其在海洋安全保障和海洋科學研究領域都發揮著...
從"點"的概念發展到"場"的概念是海洋生物動力學的一場革命。以"場"為背景,對物理、生物、化學相互作用過程的研究是生態動力學模型發展的基礎。由於生物過程的複雜性和各種生物參數的不定性,-個正確的研究方法顯然尤其重要。以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