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桐吹綿蚧
- 拉丁學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nsecta
- 目:同翅目
- 科:珠蚧科
形態特徵,成蟲,若蟲,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營林措施,生物防治,藥物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桔紅色,背面褐色,橢圓形,長5-7毫米。腹面平坦,中胸和後胸上的突起顯著,四周有淡黃色綿狀臘塊,並有銀白色蠟質和纖維狀蠟絲。成熟雌蟲腹部下面有一銀白色、橢圓形隆起的卵囊,通常有14-16條縱條紋。雄蟲細長,長約3毫米,胸部黑色,前翅狹長,灰褐色,腹部末端有鉤刺3-4個。
若蟲
橢圓形,桔紅色。1齡雌雄無區別。眼、觸角和足黑色。觸角頂端有4根長毛,腹末有3對並列長毛。2齡體覆薄層蠟粉,胸背中線有4堆,頂上為黃色的棉狀蠟質物,體毛變化較多;雄蟲體狹長而活潑,蠟質物較少,體色較明顯(鮮明)。雌蟲第3齡,體上黑色小毛更顯著,背面布滿黃白蠟質物;雄蟲第3齡開始具有與成蟲相同的副肢及翅芽,並於枝條裂縫或雜草及鬆土間棉狀白色的薄繭,再次蛻皮後即在其中化蛹。
生活習性
發生規律每年發生世代因地而異,一般1年發生2-3代。以雌成蟲或若蟲在枝幹上越冬,次年3月產卵,5、6月為產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蟲盛孵;成蟲於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發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較多。第2代成蟲於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產卵,8月中旬為盛期;若蟲於7月中旬至11月上旬發生,8、9月為盛期。每蛻皮一次換居一次,並有群棲性。雄蟲較活潑。三齡時口器退化,即在樹幹裂縫或附近鬆土、雜草中作白絮狀繭化蛹。雌成蟲無停食或休眠狀態。各蟲態世代重疊。
海桐吹綿蚧雄蟲較為罕見,一般以孤雌生殖為主。雌成蟲不在卵囊內,邊分泌蠟絲邊產卵,產卵期約為25天。每雌蟲產卵第一代200-600粒,第二代700-1100粒左右;產卵期第一代12-26天;第二代10天左右。初孵化的若蟲從雌成蟲的卵束中爬出,行動活潑,多寄生在嫩枝葉及葉背的主脈兩側危害,二齡以後多轉移到到枝幹上危害。一、二齡若蟲吸食汁液時分泌大量蜜露,這是誘發煤污病的主要原因。雌成蟲老熟後常固定危害,不再轉移。
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世代因地而異,一般1年發生2-3代。以雌成蟲或若蟲在枝幹上越冬,次年3月產卵,5、6月為產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蟲盛孵;成蟲於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發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較多。第2代成蟲於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產卵,8月中旬為盛期;若蟲於7月中旬至11月上旬發生,8、9月為盛期。每蛻皮一次換居一次,並有群棲性。雄蟲較活潑。三齡時口器退化,即在樹幹裂縫或附近鬆土、雜草中作白絮狀繭化蛹。雌成蟲無停食或休眠狀態。各蟲態世代重疊。
海桐吹綿蚧雄蟲較為罕見,一般以孤雌生殖為主。雌成蟲不在卵囊內,邊分泌蠟絲邊產卵,產卵期約為25天。每雌蟲產卵第一代200-600粒,第二代700-1100粒左右;產卵期第一代12-26天;第二代10天左右。初孵化的若蟲從雌成蟲的卵束中爬出,行動活潑,多寄生在嫩枝葉及葉背的主脈兩側危害,二齡以後多轉移到到枝幹上危害。一、二齡若蟲吸食汁液時分泌大量蜜露,這是誘發煤污病的主要原因。雌成蟲老熟後常固定危害,不再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