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會寺是贛州城的省重點寺廟,座落慈姑嶺中西側。因海禪大師曾在此任住持,為了留以紀念,改名“海會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會寺
- 所在地點:江西省贛州市
- 始建年代: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
- 原名:觀音同志會
- 聯繫人:釋參性
- 郵編:341000
海會寺是贛州城的省重點寺廟,座落慈姑嶺中西側。因海禪大師曾在此任住持,為了留以紀念,改名“海會寺”。
海會寺,位於江西省廬山九江市海會鎮附近,五老峰下。江西省因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夏季免費給行人供應茶水,所以附近老一輩的人還習慣地稱此地為“茶庵”(又名土樓鎮)九江市海會鎮附近,位於五老峰下。2016年10月初,媒體曝出...
海會寺,為唐代古剎。寺背倚白雲峰,有清泉飛瀑自雲崖而下,響聲如雷,因名響水崖。激流繞寺而過,名玉帶河,河上有石拱橋,建於宋,名玉帶橋。海會寺前殿、中殿毀於文革,1984年重建。主體建築為一組仿唐建築群,紅牆黃瓦,在山圍綠繞中...
海會寺,位於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城東25公里的阿城鎮古運河畔,始於清朝康熙48年(公元1709年)。海會寺是華北地區五大寺院之一,國家AA景區,也是魯西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群。海會寺的建築具有北方濃郁的四合院建築風格,屋頂屬...
寺內海會別院,為明代吏部尚書王國、張慎言讀書講學之所。寺內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06年5月25日,海會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唐代,始創海會寺,初名為郭峪院。唐昭宗乾寧...
海會寺,位於今市區丹鳳南路尹公橋東北側。據《丹陽縣誌》記載,海會寺始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僧正善募建,初名海會庵。“海會”的名稱出自佛教著名典籍《華嚴經》,意為高僧雲集,虔誠修行。歷史傳記 《華嚴經》云:海會者...
海會寺,位於台灣基隆八堵橋頭正道山,為台灣專一淨土宗道場,由道法師創建於1951年農曆四月八日,同年冬,依山建成大雄寶殿。大殿為中西結合式建築,正中門眉上有“海會寺”三個楷書大字。殿前石階兩邊有“講經剛經。海會寺,歡迎...
海會寺,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以南,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為北京外八剎之一。現已無存。歷史 該寺創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萬曆元年,明神宗之母慈聖皇太后命內臣增修海會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七“京師敕建寺”條記載:...
海會寺,位於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大湖街(舊名大墨巷),元代璞忠法師建立,為十方叢林,清朝屢經重修,大殿舊有楹聯∶「鹿苑早傳燈,信般若真如,涅盤妙諦,大千界恆沙濁世,相期普渡菩提,村化七家餘,數桐葉為秋,幾歷罡風銷浩劫;...
海會寺,位於廣東省鶴山市大雁山半山“百鳥歸巢”處。據史載,明代大雁山已有海會寺,後被毀。現重建的海會寺,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122平方米。1994年完成首期工程,修建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放生池、僧舍...
海會寺在吳越國王錢鏐(liu)主位時期,因其篤信佛教,於唐天復二年(公元902年),以一國之資,大興土木,“重建蓮宮、莊嚴俱畢”。修行僧眾達到千餘人,梵音遠播,香火旺盛。大文豪蘇東坡著有《宿海會寺》、《海會寺清心堂》等...
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有鎮寺之寶——元大德年間,僧惠能禪師的舍利子石函,春日踏入寺門,梵音縈繞,鼓震鐘鳴,香菸裊裊。占地十餘畝的海會寺,殿宇恢弘,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莊重肅穆,清秀崢嶸,吸引了眾多的名士、文人騷客賦詩作詞。中進樓...
陽城海會寺位於山西陽城北留鎮大橋村,臨近皇城相府。寺中有兩座古塔,分別建於五代後梁和明代。景區簡介 海會寺景區是一座唐宋帝王兩賜名額的千年古剎。整個景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九曲龍泉,綠水潺潺;擎天雙塔,巍峨壯觀;殿宇佛閣,...
廬山海會寺事件,2 016年江西省九江市境內強拆事件。事情過程 2016年10月18日,廬山海會寺被媒體曝光正遭遇到強拆:老住持衍意法師被爆出“受人哄騙、困守寺內、生活無著”,而衍意法師的宗教法人地位,已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
《海會寺》是清高宗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城南佛宇道東陲,慶落重看綽楔碑。見說神宗受釐處,更思張相迓衡時。往來久是惜零落,構築無過葺廢頹。帝里觀瞻法輪煥,寧關脩福六檀施。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
海會禪寺,在江西省贛州市慈姑嶺街區,靠南市街巷口。寺院由來 由 “上海崇信觀音同志會贛州分會”於此處建造,繫上海崇信觀音同志會的贛州分會,取名“觀音同志會”。因海禪大師曾在此任住持,為了留以紀念,改名“海會寺”。寺院...
海會寺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古城西郊象山西麓的山腰中。後晉人高季興為了兌現諾言,取信於僧所建,高三丈余,寬六丈,進深二丈六尺,為青條石砌牆,藍步瓦蓋頂,共耗資白銀3000兩。如今,當來來往往的遊客在海會寺遺址駐足暇想或...
海會寺摩崖石刻,位於江西省廬山區蓮花鎮龍門溝。簡介 海會寺摩崖石刻位於江西省廬山區蓮花鎮龍門溝。歷史沿革 在廬山區蓮花鎮龍門溝左側的深山大壑中發現的摩崖石刻,是廬山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312年,...
《夜宿海會寺贈至善上人》是康有為創作的一首詩。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一書》失敗、會試不第後,專程登臨廬山以排遣內心的憤懣和憂思。他對海會寺和德行高深的至善和尚留下了深刻印象,宿寺與至善長談,稱...
《游白雲山海會寺》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詩。龍舒富山水,白雲又其角。七峰互迴環,仰見天一握。古木森建幢,蒼藤大張幄。初疑翠黛掃,頗類青玉琢。飛泉何處來,其勢自天落。舂撞吼雷霆,激射紛雪雹。田家承下游,伐石競耕鑿...
《宿臨安海會寺》是高麗詩人李齊賢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李齊賢(1288—1367)字仲思,號益齋,又號櫟翁,高麗(今朝鮮)人。年十五登科,歷仕本國,官至門下侍中,封雞林府院君,卒諡文忠。著有《益齋亂稿》《櫟翁...
《海會寺清心堂》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詩作。詩人在神宗時任祠部員外郎期間,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到貶遷後外放,因而寄情于山水。該詩體現出了詩人深厚的佛學底蘊,同時也流露出了詩人的才情和鬱郁不得志的無可奈何。作品原文 海...
《海會寺次壁間韻》是清代詩人陳輝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疏桐曲徑對荒亭,得句閒吟任放情。處處青畦延綠畝,村村柳暗又花明。禪居筧水當廚近,野笠鋤雲掠地輕。古寺鐘敲天境外,霸圖空剩舊雕楹。作者簡介 陳輝(?...
《文韻流觴海會寺》是2016年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傑。內容簡介 “白兔攜經,孤僧頓悟”:海會寺源始於一個美好的傳說。據傳在現今海會寺數十里的黃砂古祠之內,一無名高僧枯坐懸想之際,忽然一神秘白兔銜走其所捧...
台南開元寺創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原稱海會寺,是台灣著名的寺廟和最早創立的官方寺院,位於台灣台南市北區。開元寺對近代台灣佛教的發展關係頗深,亦是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二級古蹟。歷史沿革 開元寺的前身是明永曆...
報恩寺,原名海會寺,始建於590年的隋文帝年間。海會寺祖師在周靈王太子晉曾經煉丹成仙的王喬洞內開始鑿像建寺,供人禮拜、修行。寺內設施 報恩寺,洞內鑿刻佛、菩薩像兩組。前洞口為一組:中央崖壁上刻有韋駝菩薩、迦藍菩薩;...
華嚴洞,位於中閔園,深藏在峭壁下的幽壑之內。巨岩北端上翹,呈窩掌形。洞前築牆成屋,進門見古洞,深丈余,高七尺,寬二丈五尺左右,隔成內外兩間 安徽省重點寺院。原名華嚴海會寺,包括華嚴古洞和華嚴毗盧茅蓬。位於中閔園...
石佛院,先後名為吳山智果院(石佛智果院)、積善海會寺、瑞雲院、大海會寺、寶成寺(寶成講寺),在鎮海寺石佛山頂。吳越建石佛院,後改“吳山智果院”(石佛智果院),後廢,僅存星宿閣。宋在舊址建都進奏院,並建瑞雲院(寶積...
天津佛教,有典籍可考的,郊縣可追溯到唐代,天津城區始於元代。據《天津縣新志寺觀附篇》所記:“海會寺在城西北,元至元年間,天竺國僧海會結庵於此,故名。”天津佛教,是縣誌中最早的一座天津城區載明始建年代的佛教寺廟,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