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會禪寺

海會禪寺

海會禪寺,1297~1307年(元大德年間)僧果建。有雨花堂、眾香國、漱石居諸勝。寺宇1958年拆除,遺存一口銅鐘,今藏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會禪寺
  • 外文名:Haihui Temple
歷史沿革,寺院布局,文人墨客,銅牆鐵壁鐘,日益衰落,

歷史沿革

海會禪寺,三林鎮崇福道院東。1297~1307年(元大德年間)僧果建,1796~1820年(清嘉慶年間)重修。民國時期為蘇州靈岩寺下院。有雨花堂、眾香國、漱石居諸勝。寺宇1958年拆除,遺存一口銅鐘,今藏上海博物館。

寺院布局

前進山門額書“海會禪寺”,中進為七楹樓屋,西側廂房,東側圍牆有白玉蘭兩株,後進為大雄寶殿,仰見屋脊花邊滴水,寶葫蘆中矗,兩邊龍吻合珠,前後龍鳳呈祥,回文飾脊古筒瓦,灰色屋面,殿長25米,寬14米,在13米高的龍吻脊上,南脊勒“國泰民安”,北脊鐫“風調雨順”。
正殿內供養金身釋迦牟尼,左右文殊、普賢;偏殿東西,供奉十八羅漢;殿背向北,諷觀音及三十應身菩薩;填充內有銅鐘一口。
大殿後花園建有雨花堂,眾香園,漱石居等諸勝。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有鎮寺之寶——元大德年間,僧惠能禪師的舍利子石函,春日踏入寺門,梵音縈繞,鼓震鐘鳴,香菸裊裊。占地十餘畝的海會寺,殿宇恢弘,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莊重肅穆,清秀崢嶸,吸引了眾多的名士、文人騷客賦詩作詞。中進樓屋上下,每逢隹客閒來往,四壁題滿詩篇淡墨斜,文化氛圍濃郁,為當之勝境之一,名揚四方。

文人墨客

乾隆年間,本鎮進士張端木在此留下了飲漱石居詩三首,對海會寺諸多勝境作了詳細的描寫“海潮百折到孤村,雲護精藍舍利存,雜對迎風分秋色,落花帶雨染苔痕,上方鐘韻無聲境,初地經函不二門,欲辟紅塵何辟,暫來聊共說邸園"。"蘭若居然隱士家,何須瓶拂托生涯,風軒鴨腳菩提樹,雨洗雞冠天女花,茶筍生香持半偈,雲煙盈卷演三車,每逢佳客閒來往,四壁詩篇淡墨斜"。僧廚釀熟下花開,金粟斜飛入酒杯,為愛蔬盤忘肉味,真疑秋雨似春雷,蓴鄉不羨芳菇滑,桂館同參玉版來。從此遠公招入社,可容陶令醉千回"。
太平天國時期,避亂於此的文人墨客如雲,諸如書畫家有川沙的郭桐川、郭桐孫、徐始達、顧以禮等在此留下了大量翰墨,為此道光年間,本鎮詩人王花農多有讚賞,並賦詩紀之,曰:"年年最愛此韶華,大瑰文章允足夸,二月春風搖碧玉,二篇溪水浸紅霞,泥銜翠羽憐紆語,巷入烏衣識舊家,好倩荊關描絹軸,不愁飛絮與飛花"。

銅牆鐵壁鐘

寺內銅牆鐵壁鐘為禪寺的重要法器,其重千五百斤,聲洪韻悠,傳播十里方圓,為清初"西林八景"之一,名"海會曉鐘",本鎮清季詩翁王孟洮曾作詩曰:"古剎藏深林,叩之殊幽邈,海鯨吼一聲,五更夢初覺"。

日益衰落

至清未海會寺因年久失修,諸多名勝毀敗,只存前中二進,香火漸微,幾近寂滅,民國時期本鎮名士們的努力,頹敗的海會寺得以重修,三林名士薛惠康先生為山門重書“海會禪寺”額,1945年為蘇州靈岩寺下院,方丈妙真時來參拜,一度香信重盛,雖遜於古,然雨暘猶足禱神求。
解放後經“破四舊”運動,海會寺遭重創,千年古剎,煙消雲散,無可恢復,僧均還俗。八十年代,昔日寺僧莫妙靈現為真如寺方丈,寺內遺物大鐘移居上海博物館,有道是:“古剎傳經譜史篇,生花妙筆古多賢,歲月輝煌已不復,煙消去散憶千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