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全集:島在灣流中

海明威全集:島在灣流中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所著的《島在灣流中》的主人公畫家托馬斯喜歡作畫,又酷愛釣魚,美、歐、亞、非都有過他的足跡,可是中年後的他寧願選擇居住在巴哈馬群島中的比美尼,也常去古巴的莊上住,因為這些島處在灣流之中。 《島在灣流中》中托馬斯先後有過兩次婚變。他有三個兒子:兩個兒子在島上與他歡聚後不久遭遇車禍雙雙身亡;剩下的大兒子又在二戰中支援英國空軍,在一次執行飛行任務時犧牲。最後,托馬斯決定放下畫筆,拋卻個人悲歡,投身於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 托馬斯歷經坎坷,始終堅強不屈,頑強地與敵人周旋,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海明威筆下的“硬漢”特徵,是一個塑造得相當成功的藝術典型。

基本介紹

  • 書名:海明威全集:島在灣流中
  • 作者: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55961
  • 外文名:Islands in the Stream
  •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687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所著的《島在灣流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書中主人公托馬斯,在精神與肉體遭受嚴酷考驗的情況下,始終堅忍不屈,頑強地與敵人周旋,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海明威筆下經常出現的“硬漢“的特徵,是一個塑造得相當成功的藝術典型。

作者簡介

作者:(美)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小說家。

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作為“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其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成功塑造了美國“迷惘的一代”。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鬥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戲劇文學《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20世紀50年代,《老人與海》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倒”的“硬漢形象”,並由此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崇尚簡潔的寫作風格。對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文摘

一道狹長的岬角地將這兒的港灣和外海隔開。岬角地的最高處佇立著一棟住宅。房子的結構結實到在經歷了三次颶風的考驗之後,依然分毫無損,其牢固程度簡直就可以同海船媲美。讓信風吹彎了的高高的椰子樹成為這房屋天然的遮陰物;由於房子一面臨海,出門後只要爬下崖壁,再穿過一整片白燦燦的沙灘,就能看到墨西哥灣流了。風平浪靜的時候,遠遠望去灣流的海水總是一片深藍。可當你走到水裡細細一瞧,那蕩漾在白燦燦細沙上的海水也只不過是泛著一派清凌凌的光而已。雖然你早已經在海灘上看到了魚影子.但實際上,大一點兒的魚離海灘邊還遠著呢。
只是想想能在這裡洗海水浴,就已經是一件愜意的事情了,不過這福分也就僅限於白天,倘若晚上在這裡游泳可就不安全了。一到晚上,鯊魚就會出現在灣流的邊緣,它們為了在那附近捕食,可以順著灣流一直游到海灘邊。在無風無雨的夜晚裡,只要到樓上的陽台上望望,總能不時聽見掙扎得潑剌潑剌的水聲,那就是有魚落入鯊口了.如果你這時候來到海灘邊,就連鯊魚游過留下的一道道水花都能看得見,放眼望去亮晶晶的。總之,一到晚上,在海灘邊活動的鯊魚仿佛就沒了一點顧忌,那兒成了它們的天下,無論是誰都要怕它三分。好在白天的時候,鯊魚總還是離得遠遠的,一般不會游到這一大片白燦燦的沙灘跟前來,就算真有鯊魚游來了,只要鯊影一出現,你老遠就能發覺。
托馬斯·赫德森,也就是這棟房子的主人,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畫家,他一年裡差不多有大半年時間都在屋裡作畫,就算不在這屋裡也總在這島上。別看這小島處於低緯度地區,可一且在這兒住久了,人們也會情不自禁地留心這裡的季節更迭,更別說對這座小島很有感情的托馬斯·赫德森了,他年復一年,春夏秋冬哪一季都含不得離開這裡。
通常,在小島的颶風季節里,只要不起風暴,大多數時候天氣還是相當宜人的。不過一旦遇到六七月里根本就沒有信風的年頭,或者是到了八月風勢就已經開始逐漸減弱的年頭,那這年夏天肯定就會熱得夠嗆。當然,九、十月里常有颶風肆虐,有的年頭甚至到了十一月初還有颶風來襲,這天氣真要邪門起來啊,最早從六月份起就隨時有可能會生成熱帶風暴。
說起熱帶風暴,托馬斯·赫德森私下裡也琢磨好些年了,如今,晴雨表上還沒有反映出來啥呢,他就早已從天色的變化中觀測出熱帶風暴的苗子了,是的,對於風暴的來龍去脈他懂得用什麼方法去推算,也知道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預防。他也深刻體會到,在颶風襲來時能夠團結全島居民共患難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他們每戰勝一次颶風,之間的情誼也就加深了一分,“颶風之猛,可以猛到人亡屋毀,無一倖免”,關於這點,托馬斯·赫德森心裡非常清楚,不過他始終都堅持著這樣的一個原則:要是這么厲害的颶風哪天真吹來的話,他倒是非常願意親身嘗試一下那種兇猛的滋味,如果真把房子颳倒了,就算跟房子其赴天堂他也心甘情願。
事實上,這座房子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條海船。為了能頂住狂風暴雨的侵襲,人們在建造時特意將屹立在高處的房子深嵌在地里,看上去跟這小島渾然一體。神奇的是,從屋裡的每扇窗戶望出去都能望見大海,而且窗窗相對,四面通風,睡在這屋裡,即使是在最炎熱的夜晚,也照樣很涼快。如果不算那高高的一大片駁骨松林的話,島上最高的理所當然就數這座房子了,再加上這房子刷得雪白(為了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多散些熱),所以這座房子在島上顯得非常搶眼。當你順著灣流從海上而來,遠遠望見這小島時,撲面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大片駁骨松林,黑糊糊的駁骨松樹影在海平線上隱隱出現不久,你就能望見這座雪白房屋的身形了。等再近一些,你就能看清整個小島了:島上有椰林,有許多用牆板圍護起來的房子,還有一長溜兒白燦燦的沙灘,而在沙灘背後,好大一片都是一派蔥蘢,整個看上去就是一個典型南國小島的景色。每次像這般遙望到自己的房子聳立在這島上,托馬斯·赫德森就會感到不勝快慰,他一向視這座房子為自己的寶貝兒,那種感情就跟他珍愛自己的船一樣。冬天的時候,島上北風勁吹,冷得那叫一個刺骨,可是托馬斯·赫德森的屋裡卻是又舒坦又暖和,因為整個島上就他家裡有個壁爐。這個壁爐相當大,還是敞口的,托馬斯·赫德森就找些海上漂來的木頭當柴燒。P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