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站

海拉爾站

海拉爾站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1月),站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隸屬於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現為一等站。海拉爾站在呼倫貝爾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開放、開發中,廣泛開展同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海拉爾火車站每天有始發至北京呼和浩特成都鄭州大連長春哈爾濱錦州等地的圖定旅客列車。每周一有前往俄羅斯莫斯科K19次國際旅客列車在海拉爾站停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拉爾站
  • 外文名:Hailar Railway Station
  • 投用日期:1901年11月
  • 車站等級一等站
  • 所屬地區: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 區域管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主要線路:濱洲鐵路、海伊鐵路(兩伊鐵路)
  • 車站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溝沿路附近
車站介紹,歷史沿革,站場規模,地理位置,業務範圍,服務設施,

車站介紹

海拉爾火車站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1月)。從海拉爾東站出岔有海伊線通往鄂溫克自治旗伊敏礦區,該站為編組站。
2019.5.1到發時刻表2019.5.1到發時刻表
海拉爾老站舍“海浪”樓建於1903年,1903年7月14日,在中東鐵路下行747.4公里處,原呼倫貝爾城北,正式建站,取名“海拉爾”站。“海浪”二字是當時俄國人將俄文的“海拉爾”翻譯成中文時誤譯而來。因此,該樓左側前面雕刻的俄文意思是“海拉爾”,後面雕刻中文是“海浪”。

歷史沿革

1903年底。訂正”海浪“站為海拉爾火車站。但雕刻“海浪”二字的老站經歷中東鐵路,偽滿鐵路,中長鐵路,人民鐵路四個時期保留至今。隨後,在老站舍附近建造了第二代海拉爾站站房。
2008年,市政府將海拉爾火車站改造及站前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確定為重點公共公益建設項目,由國家鐵道部和市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海拉爾火車站改造工程在全面啟動規劃、拆遷等工作後,工程於2009年7月正式開工奠基,於2012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
海拉爾第三代主站房面積由原來的2475平方米擴大近6倍,最高聚集人數可達3000人,售票廳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售票口數量也大大增加。現在的海拉爾火車站是一座功能完善,充分體現民族風格的現代化建築,大幅度提升了海拉爾中心城區的城市視窗形象。

站場規模

海拉爾站站房建築面積14584平方米,東西長181.8米,南北進深43.05米,站房分為兩層,局部設定有地下一層。新站房候車廳分為兩層,共設有1800個左右候車席位,以地熱採暖。旅客將從第一層進入一站台,從第二層經天橋分別進入二、三、四站台。候車廳一、二層除商服設定不同外,其他功能基本相似,主要以旅客舒適候車為主。新售票大廳共設計25個售票視窗,長43.5米,寬15.3米。

地理位置

海拉爾火車站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區原溝沿路(舊火車站對面),可乘1、3、4、9、101路在終點下車,或乘坐2、5、103、105路在火車站下車(原牧業站)。

業務範圍

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辦理整車、零擔、貨櫃貨物發到。

服務設施

候車廳分為兩層,共設有1800個候車席位,以地熱採暖。旅客將從第一層進入一站台,從第二層經天橋分別進入二、三、四站台。候車廳一、二層除商服設定不同外,其他功能基本相似,主要是以滿足旅客舒適候車為主。當旅客從入口經安檢(驗票採用人臉識別)進入第一層候車大廳及旅客集散廳,迎面看到的是一站台進站口及顯示出發到達車次的滾動大螢幕。集散廳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部扶梯,兩部樓梯。一、二層候車大廳的兩側分別設有標識明顯的飲水處、殘疾人衛生間、無障礙電梯和供普通旅客使用的衛生間。
在一樓候車廳中間顯著位置,以哈局十大金牌職工李蘭虹命名的蘭虹服務台,這座服務台形狀似一座環島,使旅客在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服務台,同時,服務人員又能始終正面迎接旅客。在服務台里將設立旅客幫扶角,從老花鏡、便簽紙到膠水、鉗子、再到應急藥品一應俱全。服務台內電腦、傳真機、印表機和實時滾動播出的LED電子顯示屏,將為旅客提供極大方便。
站在火車站廣場上,正對站房方向的右側,就是新售票大廳。售票廳與候車廳被一扇通透的玻璃窗隔開,不與候車廳相通。售票廳共設計25個售票視窗,長43.5米,寬15.3米。在售票視窗的最左側,是殘疾人無障礙售票視窗,這個視窗台面比其他普通視窗低了很多,與相鄰視窗距離較大,便於殘疾人交流和輪椅進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