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恩法則
- 外文名:Ohain’s law
- 分類:安全管理
- 發明人:帕布斯·海恩
- 相關:“墨菲定理”
- 適用於:企業生產管理,安全管理,人資管理
- 精髓:防微杜漸
定義,精髓,套用,安全管理套用,企業經營套用,職場套用,啟示,墨菲定理,警示意義,
定義
海恩法則: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
按照海恩法則分析,當一件重大事故發生後,我們在處理事故本身的同時,還要及時對同類問題的“事故徵兆”和“事故苗頭”進行排查處理,以此防止類似問題的重複發生,及時解決再次發生重大事故的隱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精髓
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套用
安全管理套用
“海恩法則”多被用於企業的生產管理,特別是安全管理中。許多企業在對安全事故的認識和態度上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只重視對事故本身進行總結,甚至會按照總結得出的結論“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大檢查,卻往往忽視了對事故徵兆和事故苗頭進行排查;而那些未被發現的徵兆與苗頭,就成為下一次火災事故的隱患,長此以往,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呈現出“連鎖反應”。
一些企業發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問題就出在對事故徵兆和事故苗頭的忽視上。“海恩法則”對企業來說是一種警示,它說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並且是有徵兆的;它同時說明安全生產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給了企業管理者生產安全管理的一種方法,即發現並控制徵兆。
具體來說,利用“海恩法則”進行生產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驟如下:
1.首先任何生產過程都要進行程式化,這樣使整個生產過程都可以進行考量,這是發現事故徵兆的前提;
2.對每一個程式都要劃分相應的責任,可以找到相應的負責人,要讓他們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帶來的巨大危害性;
3.根據生產程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個程式可能發生的事故,以及發生事故的先兆,培養員工對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4.在每一個程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檢查制度,及早發現事故的徵兆;
5.在任何程式上一旦發現生產安全事故的隱患,要及時的報告,要及時的排除;
6.在生產過程中,即使有一些小事故發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經常發生,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及時排除。當事人即使不能排除,也應該向安全負責人報告,以便找出這些小事故的隱患,及時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企業經營套用
“海恩法則”不僅僅用於生產管理中的安全事故發現與防治,還被運用到企業的整個經營過程中,用來分析企業的經營問題。一個企業是否經營得好與它平時的表現還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企業發生虧損甚至倒閉,都能夠從企業的經營中發現這些徵兆。人們總結出這些徵兆主要表現在:
1.戰略管理上,企業是否進行了盲目的多元化。如果經常可以看到企業在與主業無關的領域內投資,說明企業有盲目的多元化的傾向,長久來說是會對企業造成危害的,企業經營者這時就應該考慮是否將資金投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是否應該收縮經營業務,把精力放在主營業務上;
2.資本運營上。如果銀行和企業關係出現破裂,說明企業的資金鍊緊繃,企業的贏利水平下降,或者業務過多,背上了過重的債務;
3.集團內部管理上,是否存在太多的關聯交易。企業進行關聯交易或許有企業的難處,外人也可能不容易發現,但關聯交易毫無疑問是通往產生財務黑洞的危險路徑;
4.人力資源管理上。如果員工士氣低落,要么說明員工對公司前景擔憂;要么說明了企業工作環境出現了不利於員工工作的因素。這時要排除干擾因素,同時要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對公司充滿熱情。
職場套用
“海恩法則”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冷靜盯著老闆那張臉,它就會是一張非常有用的風雲圖。我們至少可以了解到是否有事情要發生。
啟示
假如人們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預先防範事故徵兆、事故苗頭,預先採取積極有效的防範措施,那么,事故苗頭、事故徵兆、事故本身就會被減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此推斷,要制服事故,重在防範,要保證安全,必須以預防為主。
要在安全工作中做到以預防為主,必須堅持“六要六不要”:
1.要充分準備,不要倉促上陣。充分準備就是不僅熟知工作內容,而且熟悉工作過程的每一細節,特別是對工作中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所有這些都必須在事前搞得清清楚楚;
2.要有應變措施,不要進退失據。應變措施就是針對事故苗頭、事故徵兆甚至安全事故可能發生所預定的對策與辦法;
3.要見微知著,不要掉以輕心。有些微小異常現象是事故苗頭、事故徵兆的反映,必須及時抓住它,正確加以判斷和處理,千萬不能視若無睹,置之不理,遺下隱患;
4.要鑒以前車,不要孤行己見。要吸取別人、別單位安全問題上的經驗教訓,作為本單位本人安全工作的借鑑。傳達安全事故通報,進行安全整頓時,要把重點放在查找事故苗頭、事故徵兆及其原因上,並且提出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
5.要舉一反三,不要固步自封。對於本人、本單位安全生產上的事例,不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事例,只要具有典型性,就可以舉一反三,推此及彼,進行深刻分析和生動教育,以求安全工作的提高和進步。絕不可以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6.要亡羊補牢,不要一錯再錯。發生了安全事故,正確的態度和做法就是要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絕不能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聽之任之,以免錯上加錯。
墨菲定理
在安全工作領域,有個有名的“海恩法則”,它是由美國工業的安全專家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對多起工業事故深入分析研究後得出的。海因里希認為,任何嚴重事故都是有徵兆的,每個事故徵兆背後,還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頭,以及上千個事故隱患,要消除一次嚴重事故,就必須敏銳而及時地發現這些事故徵兆和隱患並果斷採取措施加以控制或消除。
海恩法則告訴我們,事故案件的發生看似偶然,其實是各種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查的,其發生都是經過萌芽、發展到發生這樣一個過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隱患或苗頭都能受到重視,那么每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據報導,為確保“嫦娥一號”衛星的安全,幾乎每個系統、每台儀器都配有應對“意外”的備份,即“故障對策”。可見,平時只有精心,關鍵時才能放心;平時只有周全,關鍵時才能安全。能不能做到精心、周全,一絲不苟,說到底是事業心、責任感問題。所以,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我們應當消除事故案件“難免”的消極思想,堅定“可防”的信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主動的態度,把安全穩定工作抓到位。
那么,如何在抓安全工作中有所作為呢?另一條安全規則——“墨菲定理”,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示。墨菲定律源自一個名叫“墨菲”的美國上尉,他認為“只要存在發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會發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損失”。這就告訴我們,對任何事故隱患都不能有絲毫大意,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或對事故苗頭和隱患遮遮掩掩,而要想一切辦法,採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案件消滅在萌芽狀態。
現實中,人們往往等到出了問題之後才忙於做處理事故、案件的“事後”工作,召開各種會議進行反思,總結教訓,最後得出“慘痛結論”。亡羊補牢,加強防範,這無疑是必要的。但安全工作最好的辦法還是將著力點和重心前移,在找事故的源頭上下功夫,見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時發現事故徵兆,立即消除事故隱患,比如近來政府取締黑煤窯,每取締一座就等於清除了一個重大事故隱患,從根本上防止了嚴重事故的發生。這就要求安全責任人要在防止事故上多用一點心,緊繃一根弦,多盡一份力,同時注重群策群力,讓大家多想辦法、多出點子,讓每個人意識到“防事故人人有關,人人關心防事故”,如此,防事故的意識增強了,責任到位了,防範得力了,必能防患於未然。
警示意義
實踐也證明,只要安全工作做得紮實、管理到位,作業者的安全意識、技能和防範能力到位,大多數安全事故是可以有效預防和避免的。在安全工程科學研究中,有一條“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要消除一起嚴重事故,必須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實際上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在安全生產中,哪怕提前防控和治理了999起事故隱患,但只要有一起被忽略,就有可能誘發嚴重事故。而僅僅只是切割機手柄產生裂紋這樣細微的隱患被忽略便命喪黃泉,教訓是深刻而慘痛的。“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在生產一線,不可避免地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稍有鬆懈,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會受到威脅,就極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事實反覆告訴我們,將安全工作重點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督”上來,是堵塞安全生產的“致命漏洞”,防患於未然,遏制安全事故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