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對長江河口濕地演替與分布影響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田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平面上升對長江河口濕地演替與分布影響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田波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長江河口濕地是我國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生態安全螢幕障。受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雙重脅迫,長江河口濕地分布面積減少、生物棲息地喪失、濕地生態服務功能下降,嚴重威脅到長江河口區海岸防護、水安全與生態安全等。本項研究選擇長江河口濕地為研究對象,集成遙感、地面觀測與野外調查數據,結合河口濕地區域地形、水文、泥沙、植被、海岸工程、氣候等要素,研究長江河口濕地沖淤演變規律及其對海平面上升的回響,辨識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雙重脅迫下潮灘濕地與濕地鹽沼植被演替機理與格局變化;構建基於過程的海平面上升對長江河口影響評價模型、回響擬合模型與預測評估模型。為該區域應對氣候變化、實施河口濕地生態保護、可持續性利用及科學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作用。
結題摘要
長江河口濕地是我國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生態安全螢幕障。受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雙重脅迫,長江河口濕地分布面積減少、生物棲息地喪失、濕地生態服務功能下降,嚴重威脅到長江河口區海岸防護、水安全與生態安全等。 本項研究選擇長江河口濕地為研究對象,集成遙感、地面觀測與野外調查數據,結合河口濕地區域地形、水文、泥沙、植被、海岸工程、氣候等要素,研究長江河口濕地沖淤演變規律及其對海平面上升的回響,辨識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雙重脅迫下潮灘濕地與濕地鹽沼植被演替機理與格局變化;構建基於過程的海平面上升對長江河口影響評價模型、回響擬合模型與預測評估模型。 研究表明,長江口2017年濕地保有量為468136.66公頃,約702.20萬畝,其中自然濕地面積409353.33公頃,約614.03萬畝,占全部濕地面積的87.44%。從類型和結構上看,近海與海岸濕地面積減少,相比2012年,總計減少16586.98公頃,減少率為4.29%。主要表現在九段沙外圍出現顯著侵蝕,浦東南匯、崇明橫沙東灘的人工圈圍。經遙感分析,1985-2017年,長江口濕地年均圍墾面積為2322公頃,圍墾強度達到5公頃/年.公里。分析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的多重影響要素,現階段長江口濕地演變主要受人類活動影響。 依據國家和上海管理目標要求,長江口自然濕地2020年濕地控制保有量不低於613萬畝,模型預測表明近期濕地資源總量基本可控,但存在潛在風險,遠期具有極大風險。近海與海岸濕地面臨減少風險。長江口近海與海岸濕地人為利用強度不斷加大,自然淤漲速度減緩,部分區域侵蝕,濕地保護利用動態狀態已失衡。草本沼澤濕地處於不穩定狀態,遠期預期為減少。長江口濕地的未來發展應注重於如何科學實施潮灘濕地修復研究及套用,以及如何科學評估濕地生態狀態,提升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為該區域應對氣候變化、實施長江河口濕地保護利用動態平衡,科學可持續性利用及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