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岸侵蝕地貌
- 外文名:Coastal erosion landform
- 形成原因:主要動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
- 結果:海岸線的後退和海灘的下蝕
介紹,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台,塑造因素,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氣候因素,研究意義,
介紹
海岸主要受海水動力因素侵蝕所產生的各種形態﹐又稱海蝕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一大類別。塑造海岸侵蝕地貌的主要動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緯度地帶的海岸還受到冰凍的侵蝕﹐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岸則受到豐富的地表水和強烈的化學風化作用的侵蝕。海岸侵蝕地貌的發育過程﹐除與沿岸海水動力的強弱和海岸的緯度地帶性有關以外﹐還受組成海岸的岩性的抗蝕能力所制約。結構緻密﹑堅硬岩石海岸﹐抗蝕能力較強﹐但因裂隙和節理髮育﹐多海蝕洞﹑海蝕拱﹑海蝕柱﹑海蝕崖。鬆軟岩石海岸﹐抗蝕能力較差﹐海蝕崖後退較快﹐易形成海蝕平台。石灰岩海岸﹐在海水溶蝕下具有獨特的蜂窩狀海蝕地貌形態。海蝕地貌通常被作為判別地區構造運動和海平面變化的標誌之一。同時﹐海浪塑造的海蝕地貌壯麗多姿﹐不僅有嵯峨巨石﹐還有曲徑幽洞﹑嶙峋怪石﹐常被闢為旅遊勝地。
海蝕洞
海岸受波浪及其挾帶岩屑的衝擊﹑淘蝕所形成的洞穴。波浪對海岸的侵蝕﹐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水位的升降﹐岩壁的乾﹑濕變化加劇了岩石的風化作用﹐有助於海浪的淘蝕﹐形成刻槽或海蝕龕。隨著淘蝕的發展﹐海蝕龕向岩體縱深擴展﹐形成海蝕洞。海蝕洞多沿海岸斷續分布﹐洞頂有懸突的岩體﹐一般為海浪作用的上界﹐洞底則略低于海面。由於海岸帶的構造活動等﹐海蝕洞有時出現在海平面以上的不同高度。海蝕洞在鬆軟岩石構成的海岸﹐發育不明顯﹔在較硬岩石海岸﹐發育較好﹔沿岩石的節理﹑層理等抗蝕力薄弱部位特別發育。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的海蝕洞縱深可達17米﹐中國普陀山海島的梵音洞也為海蝕洞。海浪繼續作用﹐使岬角兩側的海蝕洞蝕穿貫通﹐形成頂板呈拱橋狀的海蝕拱。海蝕拱又稱海穹﹑海拱石﹐常見於岬角海岸。海蝕拱進一步受到侵蝕﹐頂板的岩體坍陷﹐殘留的岩體與岸分隔開來後峭然挺拔於岩灘上﹐稱為海蝕柱。
海蝕崖
海岸受海浪侵蝕﹐崩坍而成的懸崖陡壁。海蝕洞不斷地擴大﹐使頂部懸突的岩體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崩墜﹐在崩墜的部位經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墜落的岩塊﹑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移﹔一部分被海浪卷帶﹐重新作用於岩壁﹐在岩壁上可繼續發育洞穴。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尤其是花崗岩和玄武岩的垂直柱狀節理髮育處。
海蝕平台
在海蝕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蝕崖不斷發育﹑後退﹑在海蝕崖向海一側的前緣岸坡上﹐便塑造出一個微微向海傾斜的平坦岩礁面。以後﹐平台可不斷地展寬﹐直到波浪通過平台﹐能量全消耗於對平台的摩擦以及對碎屑物質的搬移上﹐海蝕崖停止後退為止。在海蝕平台上通常發育有浪蝕溝﹑鍋穴﹑窪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蝕崖崩墜堆積成的錐形岩體和砂礫覆蓋的波蝕殘丘。平台一般位於平均海面附近﹐也有分布於高潮線以上的﹐它們是由特大暴風浪作用而成的暴風浪平台﹔也有位於海面以下的﹐它們是由波浪侵蝕作用在下限處形成的海底平台。由於海平面的變化以及構造運動﹐也可形成不同高度的海蝕台地。
塑造因素
構造運動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
波浪作用
海岸地貌
為塑造海岸地貌最積極、最活躍的動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據理論計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鐘傳遞在綿延1公里海岸上的能量為8×106焦耳。在蘇格蘭東海岸曾記錄到拍岸浪衝擊在岩壁上的作用力,每平方厘米約為3千克以上。海浪衝擊海岸,壓縮岩石裂隙中的水和空氣,海浪離開岩壁的瞬間,裂隙中水和空氣又急劇硫脹,導致岩石粉碎,岩壁剝落。蝕落的岩屑在波浪卷帶下,又撞擊岩壁,磨蝕岸坡。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斷地被侵蝕,發育著各種海蝕地貌。尤其具有較大波高和波陡的暴風浪,對海岸的破壞作用更為顯著。被海浪侵蝕的碎屑物質由沿岸流攜帶,輸入波能較弱的岸段堆積,又塑造多種堆積地貌。
傳入近岸的波浪,因水深變淺而變形,水質點向岸運動的速度大於離岸運動的速度,形成近岸流。近岸流作用產生水體向岸輸移和底部泥沙向岸淨輸移。在波浪斜向逼近海岸時,破波帶內則產生平行於海岸的沿岸流動。這樣,由向岸的水體輸移和由此產生的離岸流、沿岸波浪流、潮流構成了近岸流系。此流系海水的流動所產生的泥沙強烈交換,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積地貌。
潮汐作用
潮
海岸地貌
差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範圍。在由細顆粒組成的泥質海岸帶,潮流是泥沙運移的主要營力。當潮流的實際含沙量低於其挾沙能力時,可對海底繼續侵蝕;當實際含沙量超過挾沙能力時,部分泥沙便發生堆積。
生物作用
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發育,構成珊瑚礁海岸;在紅樹林和鹽沼植物廣泛分布的海灣、河口的潮灘上,可形成紅樹林海岸。後者是平靜、隱蔽的海岸環境,細顆粒物質易於堆積。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陳代謝,對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壞作用。
氣候因素
在不同的氣候帶,溫度、降水、蒸發、風速等條件的不同,海岸風化作用的形式和強度各異,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態,並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帶性。
研究意義
增加 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里,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餘公里,島嶼岸線為14000餘公里。在漫長的海岸帶蘊藏有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自古以來,海岸帶是人類活動的地區,這裡遍布工業城市和海港,不僅是國防前哨,而且是海陸交通的樞紐、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從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變過程,預測海岸的變化趨勢,對港口建設、圍墾、養殖、旅遊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